四明山诗。过云
陆龟蒙 〔唐代〕
相访一程云,云深路仅分。啸台随日辨,樵斧带风闻。
晓著衣全湿,寒冲酒不醺。几回归思静,仿佛见苏君。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初出蓝田路作
白居易〔唐代〕
停骖问前路,路在秋云里。苍苍县南道,去途从此始。绝顶忽上盘,众山皆下视。下视千万峰,峰头如浪起。朝经韩公坡,夕次蓝桥水。浔阳近四千,始行七十里。人烦马蹄跙,劳苦已如此。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玄都楼桃
蒋防〔唐代〕
旧传天上千年熟,今日人间五日香。红软满枝须作意,莫交方朔施偷将。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听蜀僧濬弹琴 / 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唐代〕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译文
注释
蜀僧(sēng)抱绿绮(qǐ),西下峨眉峰。
蜀僧濬:即蜀地的僧人名濬的。绿绮:琴名。峨眉:山名,在四川省峨眉县。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hè)松。
一:助词,用以加强语气。挥手:这里指弹琴。万壑松:指万壑松声。这是以万壑松声比喻琴声。琴曲有《风入松》。壑:山谷。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客:诗人自称。流水:语意双关,既是对僧濬琴声的实指,又暗用了伯牙善弹的典故。馀响:指琴的余音。霜钟:指钟声。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秋云:秋天的云彩。暗几重:意即更加昏暗了,把上句“暮”字意伸足。
参考资料:
1、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168-170
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19-920
3、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07
译文注释
蜀僧(sēng)抱绿绮(qǐ),西下峨眉峰。
蜀僧濬怀抱着绿绮琴,他来自西面的峨眉山。
蜀僧濬:即蜀地的僧人名濬的。绿绮:琴名。峨眉:山名,在四川省峨眉县。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hè)松。
为我挥手弹奏名曲《风入松》,仿佛听到万壑松涛声。
一:助词,用以加强语气。挥手:这里指弹琴。万壑松:指万壑松声。这是以万壑松声比喻琴声。琴曲有《风入松》。壑:山谷。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我的心灵像被流水洗涤,馀音缭绕和着秋天霜钟。
客:诗人自称。流水:语意双关,既是对僧濬琴声的实指,又暗用了伯牙善弹的典故。馀响:指琴的余音。霜钟:指钟声。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不知不觉,暮色已笼罩青山,秋云黯淡,布满黄昏天空。
秋云:秋天的云彩。暗几重:意即更加昏暗了,把上句“暮”字意伸足。
参考资料:
1、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168-170
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19-920
3、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07
赏析
此诗写蜀地一位和尚弹琴技艺之高妙。首联写和尚来自诗人的故乡四川,表达对他的倾慕;颔联写弹琴,以大自然的万壑松涛声比喻琴声之清越宏远;颈联写琴声荡涤胸怀,使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尾联写聚精会神听琴,而不知时日将尽,反衬琴声之高妙诱人。全诗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明快畅达,风韵健爽,在赞美琴声美妙的同时,也寓有知音的感慨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两句说明这位琴师是从四川峨眉山下来的。李白是在四川长大的,四川绮丽的山水培育了他的壮阔胸怀,激发了他的艺术想象。峨眉山月不止一次地出现在他的诗里。他对故乡一直很怀恋,对于来自故乡的琴师当然也格外感到亲切。所以诗一开头就说明弹琴的人是自己的同乡。“绿绮”本是琴名,汉代司马相如有一张琴,名叫绿绮,这里用来泛指名贵的琴。司马相如是蜀人,这里用“绿绮”更切合蜀地僧人。“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简短的十个字,把这位音乐家写得很有气派,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倾慕与敬佩。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句正面描写蜀僧弹琴。“挥手”是弹琴的动作。嵇康《琴赋》:“伯牙挥手,钟期听声。”“挥手”二字就是出自这里的。“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这两句用大自然宏伟的音响比喻琴声,使人感到这琴声一定是极其铿锵有力的。
“客心洗流水”,这一句就字面讲,是说听了蜀僧的琴声,自己的心好像被流水洗过一般地畅快、愉悦。但它还有更深的含义,其中包涵着一个古老的典故,即《列子·汤问》中“高山流水”的典故,借它,表现蜀僧和自己通过音乐的媒介所建立的知己之感。“客心洗流水”五个字,很含蓄,又很自然,虽然用典,却毫不艰涩,显示了李白卓越的语言技巧。
“余响入霜钟”也是用了典的。“霜钟”出于《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霜钟”二字点明时令,与下面“秋云暗几重”照应。“余响入霜钟”,意思是说,音乐终止以后,余音久久不绝,和薄暮时分寺庙的钟声融合在一起。这句诗写琴音与钟声交响,也兼寓有知音的意思。《列子·汤问》里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话。宋代苏东坡在《前赤壁赋》里用“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形容洞箫的余音。这都是乐曲终止以后,入迷的听者沉浸在艺术享受之中所产生的想象。“余响入霜钟”也是如此。清脆、流畅的琴声渐远渐弱,和薄暮的钟声共鸣着,这才发觉天色已经晚了:“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诗人听完蜀僧弹琴,举目四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感觉时间过得真快。
李白这首诗描写音乐的独到之处是,除了“万壑松”之外,没有别的比喻形容琴声,而是着重表现听琴时的感受,表现弹者、听者之间感情的交流。其实,“如听万壑松”这一句也不是纯客观的描写,诗人从琴声联想到万壑松声,联想到深山大谷,是结合自己的主观感受来写的。
律诗讲究平仄、对仗,格律比较严。而李白的这首五律却写得极其清新、明快,似乎一点也不费力。其实,无论立意、构思、起结、承转,或是对仗、用典,都经过一番巧妙的安排,只是不着痕迹罢了。这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的艺术美,比一切雕饰更能打动人的心灵。
送僧游天台
贯休〔唐代〕
囊空心亦空,城郭去腾腾。眼作么是眼,僧谁识此僧。歇隈红树久,笑看白云崩。已有天台约,深秋必共登。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别汜水县尉
韩翃〔唐代〕
未央宫殿金开钥,诏引贤良卷珠箔。花间赐食近丹墀,烟里挥毫对青阁。万年枝影转斜光,三道先成君激昂。谷永直言身不顾,郤诜高第转名香。绿槐阴阴出关道,上有蝉声下秋草。奴子平头骏马肥,少年白皙登王畿。五侯客舍偏留宿,一县人家争看归。南向千峰北临水,佳期赏地应穷此。赋诗或送郑行人,举酒常陪魏公子。自怜寂寞会君稀,犹著前时博士衣。我欲低眉问..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