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美见题郊居十首,因次韵酬之以伸荣谢
陆龟蒙 〔唐代〕
近来唯乐静,移傍故城居。闲打修琴料,时封谢药书。
夜停江上鸟,晴晒箧中鱼。出亦图何事,无劳置栈车。
倩人医病树,看仆补衡茅。散发还同阮,无心敢慕巢。
简便书露竹,尊待破霜匏。日好林间坐,烟萝近欲交。
倭僧留海纸,山匠制云床。懒外应无敌,贫中直是王。
池平鸥思喜,花尽蝶情忙。欲问新秋计,菱丝一亩强。
故山空自掷,当路竟谁知。只有经时策,全无养拙资。
病深怜灸客,炊晚信樵儿。谩欲陈风俗,周官未采诗。
福地能容堑,玄关讵有扉。静思琼版字,闲洗铁筇衣。
鸟破凉烟下,人冲暮雨归。故园秋草梦,犹记绿微微。
水影沉鱼器,邻声动纬车。燕轻捎坠叶,蜂懒卧燋花。
说史评诸例,论兵到百家。明时如不用,归去种桑麻。
禹穴奇编缺,雷平异境残。静吟封箓检,归兴削帆竿。
白石堪为饭,青萝好作冠。几时当斗柄,同上步罡坛。
强起披衣坐,徐行处暑天。上阶来斗雀,移树去惊蝉。
莫问盐车骏,谁看酱瓿玄。黄金如可化,相近买云泉。
野入青芜巷,陂侵白竹门。风高开栗刺,沙浅露芹根。
迸鼠缘藤桁,饥乌立石盆。东吴虽不改,谁是武王孙。
疏慵真有素,时势尽无能。风月虽为敌,林泉幸未憎。
酒材经夏阙,诗债待秋征。只有君同癖,闲来对曲肱。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戏颜郎中猎
张祜〔唐代〕
忽闻射猎出军城,人著戎衣马带缨。倒把角弓呈一箭,满川狐兔当头行。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经江宁览旧迹至玄武湖
张九龄〔唐代〕
南国更数世,北湖方十洲。天清华林苑,日晏景阳楼。果下回仙骑,津傍驻彩斿。凫鹥喧凤管,荷芰斗龙舟。七子陪诗赋,千人和棹讴。应言在镐乐,不让横汾秋。风俗因纾慢,江山成易由。驹王信不武,孙叔是无谋。佳气日将歇,霸功谁与修。桑田东海变,麋鹿姑苏游。否运争三国,康时劣九州。山虽幕府在,馆岂豫章留。水淀还相阅,菱歌亦故遒。雄图不足问,唯想事..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衰松
孟郊〔唐代〕
近世交道衰,青松落颜色。人心忌孤直,木性随改易。既摧栖日干,未展擎天力。终是君子材,还思君子识。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别严士元
刘长卿〔唐代〕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译文
注释
春风倚棹(zhào)阖(hé)闾(lǘ)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倚棹:停船。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rú)生。
东道:一作“君去”。青袍:唐三品官以上服紫,五品以上绯,六七品绿,八九品服青。
译文注释
春风倚棹(zhào)阖(hé)闾(lǘ)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水国的天气带着初春的寒意,忽晴忽阴,忽好忽坏;在这春风乍起的日子,我所乘的船停泊在苏州城外。
倚棹:停船。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蒙蒙细雨润湿了衣服,自己却没有注意到;枝上的花朵飘落到地上,听不到声响。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薄暮夕阳下,江上孤帆远去;太湖之南碧草如茵,绵延万里。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rú)生。
或许有朋友会问到我的境遇,请转告他们,我这个一介书生,命途多舛,已被“青袍”所误。
东道:一作“君去”。青袍:唐三品官以上服紫,五品以上绯,六七品绿,八九品服青。
赏析
关于这首诗的写作年代,背景和本事,现在难以考证确切。从"春风倚棹阖闾城"句知道,此诗当作于今苏州城。从目前考知的史料看,作者一生中曾有过两次离苏州,一次是被贬为南巴尉时。一次是赴淮西鄂岳转运史判官时。被贬南巴在唐肃宗至德三年初,诗中"春风"、"春寒"句证明,作诗时是在冬末春初,时间与被贬南巴的时令相吻合。又诗末有"青袍今已误儒生"句。印证其作于遭贬之后,郁郁不得志之时。此外,青袍又称青衿,按唐朝的服饰制度,三品官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绯,六品、七品服绿,八品、九品服青。每品又有正、从和上、中、下之别。南巴尉属从九品下,正好服青。由此推断,此诗大约作于至德三年初,诗人第一次被贬,行将赴任之际。
这首诗气韵流畅,音调谐美,景物描写细腻委婉,耐人寻味。诗中抒情,于惜别中流露出愁哀,使人感到深沉凝重。"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水国指苏州一带,因这一带多江河水流而名。这一联说,在春风乍起的时节,诗人将起程作万里之行,船停靠在苏州城外,故友严士元前来送别。二人执手相向,百感交集。回首往事,瞻念前途,心中就象水国变幻莫测的天气,忽晴忽阴,忽好忽坏,还不时带些初春的寒意。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这两句诗,从字面上看,明白如话,但细细体味,会觉得韵味无穷。雨细得让人无从感觉,直到衣服由潮渐湿,方才知道。这种自然景象,只有"水国"常有。花儿落地,皆因春风春雨所致,前后相承,互为因果。此联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对床夜语·卷三》云:"人知刘长卿五言,不知刘七言亦高。……散句如‘叹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措思削词皆可法。"对这两句诗,有的研究者认为,这是主客谈笑之间,忽略了客观环境的变化,偶然才发现雨已湿衣,花已落地。笔者以为这种解释不确。诗中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一"看"一"听",表明作者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在探求。他看过,听过,然而一无所获。我们知道,残花落地,是十分零乱的,声音之微;一般也是听不到的,倘或落花有"声",倒是奇事。那么作者何以如此下笔呢?试推想来,大概二人谈话之中,触及心中不快之事,默然相对。在这暂短的沉寂中,感到衣服已润湿,方知下着细雨,努力去望天空,却是一无所见。看到花办在纷纷飘落,认真去听,却也听不到半点声响。这里应是写一种极静的环境,以这种静反衬出二人心中的不静和无限忧郁。这样理解,全诗的气氛与作者的心境才统一。此外,作者将要远行,对一景一物,一草一木都怀着依依惜别之情,所以观察的格外细致。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这是写作者想象中的景象,由儿体的细写转向宏观景致的粗描。薄暮夕阳下,孤帆远去;湖南碧草如茵,愈发勾起作者的情思。应该说,这情思是非常复杂的,有对朋友、亲人的思念,有对仕宦生涯变化无常的感慨,也有对前程黯淡、事业无成的忧愁,还有孤帆远行的寂寞,总之,作者设想着旅途上的景况和自己的心情。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东道可指严:七元,即东道主的省称;亦可指东路上的故交相识,与作者的南行相照应。临行之前,关照朋友,若遇到打听我的知己,请转告他们,我已被"青袍"所误。儒生,是封建知识分子的代称。按古代传统观念,渎书人当以匡世济国为己任。有一颗成就事业的勃勃雄心。但而今诗人一领青衿,官微职卑,满腹雄才大略无以施展,仕途生涯坎坷不平。从这句诗中,我们看到诗人这里既是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同时,也是对朋友们的劝诫,抒发了自己久抑心头的忧怨。
怀圭峰影林泉
李洞〔唐代〕
吾家旧物贾生传,入内遥分锡杖泉。鹤去帝移宫女散,更堪呜咽过楼前。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