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阳王花烛图(一作沈佺期诗)
宋之问 〔唐代〕
仙媛乘龙日,天孙捧雁来。可怜桃李树,更绕凤凰台。
烛照香车入,花临宝扇开。莫令银箭晓,为尽合欢杯。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初贬南巴至鄱阳,题李嘉祐江亭
刘长卿〔唐代〕
巴峤南行远,长江万里随。不才甘谪去,流水亦何之。地远明君弃,天高酷吏欺。清山独往路,芳草未归时。流落还相见,悲欢话所思。猜嫌伤薏苡,愁暮向江篱。柳色迎高坞,荷衣照下帷。水云初起重,暮鸟远来迟。白首看长剑,沧洲寄钓丝。沙鸥惊小吏,湖月上高枝。稚子能吴语,新文怨楚辞。怜君不得意,川谷自逶迤。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题僧影堂
张祜〔唐代〕
寒叶坠清霜,空帘著烬香。生前既无事,何事更悲伤。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东楼
杜甫〔唐代〕
万里流沙道,西征过北门。但添新战骨,不返旧征魂。楼角临风迥,城阴带水昏。传声看驿使,送节向河源。
译文
注释
万里流沙道,西征过北门。
东楼:在秦州城。流沙:沙漠。指吐蕃所居之地。
但添新战骨,不返旧征魂。
但:只。征魂:指出征战士的灵魂。
楼角临风迥(jiǒng),城阴带水昏。
凌风迥:高高地迎风凌空而起。昏:昏暗。声;这里指驿使的传呼声。
传声看驿使,送节向河源。
驿使:信使,出往外域的使节。节:使节。
参考资料:
1、 韩成武 张志民.《杜甫诗全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279-280
2、 李济阻 王德全 刘秉臣.《杜甫陇右诗注析》: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03月第1版:158-159
译文注释
万里流沙道,西征过北门。
走上那万里迢迢的沙漠之路,西行的人们都要经过这座城门。
东楼:在秦州城。流沙:沙漠。指吐蕃所居之地。
但添新战骨,不返旧征魂。
一次次的出征啊,只是增添着新死者的尸骨,却不见旧死者返回灵魂。
但:只。征魂:指出征战士的灵魂。
楼角临风迥(jiǒng),城阴带水昏。
楼的檐角凌风翘起,多么高寒;城的阴面靠近渭水,一片昏暗。
凌风迥:高高地迎风凌空而起。昏:昏暗。声;这里指驿使的传呼声。
传声看驿使,送节向河源。
城门下又有驿使喧呼而过,该是西行远途与吐蕃和谈。
驿使:信使,出往外域的使节。节:使节。
参考资料:
1、 韩成武 张志民.《杜甫诗全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279-280
2、 李济阻 王德全 刘秉臣.《杜甫陇右诗注析》: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03月第1版:158-159
赏析
“万里流沙道,西征过北门。”首联这两句写东楼的位置,是全诗关键所在。正因为西行去万里流沙道者必须经过此门,所以东楼这一普通建筑,才与历史、现实、战争、使节联系在一起。诗人登楼远视俯瞰,战士们从东楼出发踏上征途,路途遥远而艰辛,也反映了战争的艰苦。
“但添新战骨,不返旧征魂。”颔联这两句写战争、写过去。 “新战骨”说“但添”,“旧征魂”说“不返”,可见将士有去无回,而且即使死了也于事无补。此二句写得十分悲惨。多年的征战,使得无数将士献身沙场,横尸荒野,何曾见到他们魂返故园?而今战场又添新战骨,更叫人感到凄凉冷落。这两句烘托出战争的残酷至极,表明了诗人对出征在外的战士的担忧和对战争的不满和愤慨。
颈联承接首联仍然写楼,不同的是首联只写了东楼的位置,描绘的是远景,这两句却写到了东楼的本身,描绘的是近景。“楼角临风迥”,这句写“楼角”,高昂凌风,是多么的高寒;“城阴带水昏”,这句写“城阴”,城的阴面靠近渭水,低下阴森,一片昏暗,两者构成一幅对比强烈的画面,让人感觉战乱的凄惨。这两句描写在沧桑变幻城头依旧的背后,令人觉得这座东楼既是历史的见证,照应了颔联对战争的感慨,又是生死莫测的不幸之门,从而引起了尾联——使节出国和谈,但是战争的最终结果却是不能预料。
“传声看驿使,送节向河源。”尾联承接颈联,再写人事。前两句写的是历史上的战争,这两句写的是现实的使节;前两句虚摹,这两句实写。这几句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过去的将士多半是有去无回,而现在的使节频繁派出,对即将爆发的战争依旧没有遏制作用,不久以后仍将有大批将士如往日一样,去作战送死,表现了战争的无情。
这首诗是杜甫的后期作品,诗人按照从远到近的方位顺序,描绘了在秦州城东楼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忧虑,对将士的担忧之情。
古意应萧信武教诗
王枢〔唐代〕
朝取饥蚕食,夜缝千里衣。复闻南陌上,日暮采莲归。青苔覆寒井,红药间青薇。人生乐自极,良时徒见违。何由及新燕,双双还共飞。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