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诗品二十四则·含蓄

司空图 〔唐代〕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语不涉难,已不堪忧。
是有真宰,与之沉浮。
如渌满酒,花时返秋。
悠悠空尘,忽忽海沤。
浅深聚散,万取一收。

复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文辞虽未说到苦难的情状,读时却使人十分哀伤。
事物存在着实在的情理,作品和它一起沉浮呼吸。
含蓄,就像漉酒时酒汁渗漏不尽,又如同花开时遇到满天霜气。
空中的沙尘游荡不定,海里的泡沫飘荡涌流。
万物不断变化聚散,诗歌需要博采精收。

注释
草深从使翳贪泉。蟹奴晴上临潮槛,燕婢秋随过海船。
一事与君消远宦,乳蕉花发讼庭前。收藏下载复制完善背诵赏析注释译文

和北吴歌 其五

赏析

  唐代是中国诗歌文化发展的巅峰,不论是从诗人规模还是作品质量上,再没有哪个时期能望其项背。这一时期,诗歌理论发展也达到了一个巅峰,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便是其中的代表作,这部着重探讨诗歌美学问题的理论著作也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名篇。

  《含蓄》一则是《二十四诗品》的第十一品,是全书最具文采的篇章之一,向来为人所称道。既名曰“含蓄”,下笔就不能太露骨,提出要“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作诗也好,行文也罢,神韵首先是摆在第一位的,就是要让读者品出“韵外之致”和“味外之旨”来。紧接着,为具体阐述这种思想,作者首先举了个例子,“语不涉难,已不堪忧”:在措辞上没有苦大仇深的句子,但蕴含在字间的忧患就足以让人唏嘘不已,以文已尽而意有余,回味无穷为上。

  第二段是在第一段基础上的递进,主要是想说明含蓄所要达到的境界,“是有真宰,与之沈浮”。所谓的“真宰”语出《庄子•齐物论》,即指万物运行的内在规律,在此则是指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含蓄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作品的“沈浮”而“与之”,须得自然。如酒之溢出于器,虽已积满,而仍不休;抑如花之将绽,遇有秋寒之气,则必放慢其速,含而不露。这两个比喻,不仅切合命题,而且给人以美的享受,所以说这则很有文采。

  文到第三段而境界始大,空中之尘、海中之沤,无穷无尽,而诗人只要取其九牛之一毛,也就理解他们的特质了。进而以一驭万,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而末句之“万取一收”与首句“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这一纲领性判断相照应,这也正是一种含蓄的笔法。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侍宴莎册宫应制得情字

许敬宗〔唐代〕

三星希曙景,万骑翊天行。葆羽翻风队,腾吹掩山楹。暖日晨光浅,飞烟旦彩轻。塞寒桃变色,冰断箭流声。渐奏长安道,神皋动睿情。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过大哥宅探得歌字韵

李隆基〔唐代〕

鲁卫情先重,亲贤爱转多。冕旒丰暇日,乘景暂经过。戚里申高宴,平台奏雅歌。复寻为善乐,方验保山河。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出塞二首

王昌龄〔唐代〕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陨叶

无可〔唐代〕

绕巷夹溪红,萧条逐北风。别林遗宿鸟,浮水载鸣虫。石小埋初尽,枝长落未终。带霜书丽什,闲读白云中。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鲍防《云门寺济公上方偈序》 杜奕《芭蕉偈》

浙东众诗人〔唐代〕

幽山净土,生此芭蕉。无心起喻,觉路非遥。
详情
Copyright © 2024 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40385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