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梅里七首家于无锡四十载,今敝庐数堵犹存
李绅 〔唐代〕
双鸂鶒,锦毛斓斑长比翼。戏绕莲丛回锦臆,
照灼花丛两相得。渔歌惊起飞南北,缭绕追随不迷惑。
云间上下同栖息,不作惊禽远相忆。东家少妇机中语,
剪断回文泣机杼。徒嗟孔雀衔毛羽,一去东南别离苦。
五里裴回竟何补。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李绅
作诗悯农 唐朝时候,亳州出了一名大诗人,名叫李绅。李绅自幼好学,二十七岁中了进士,皇帝见他学识渊搏,才学出众,招官翰林学士。 有一年夏天,李绅回故乡亳州探亲访友。恰遇浙东节度使李逢吉回朝奏事,路经亳州,二人是同榜进士,又是文朋诗友,久别重逢,自然要盘桓一日。这天,李绅和李逢吉携手登上城东观稼台。二人遥望远方,心潮起伏。李逢吉感..► 128篇诗文 ► 0条名句
丈人山诗
李真〔唐代〕
春冻晓鞯露重,夜寒幽枕云生。岂是与山无素,丈人著帽相迎。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韩同年新居饯韩西迎家室戏赠
李商隐〔唐代〕
籍籍征西万户侯,新缘贵婿起朱楼。一名我漫居先甲,千骑君翻在上头。云路招邀回彩凤,天河迢递笑牵牛。南朝禁脔无人近,瘦尽琼枝咏四愁。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湖南使还留辞辛大夫
刘长卿〔唐代〕
王师劳近甸,兵食仰诸侯。天子无南顾,元勋在上游。大才生间气,盛业拯横流。风景随摇笔,山川入运筹。羽觞交饯席,旄节对归舟。莺识春深恨,猿知日去愁。别离花寂寂,南北水悠悠。唯有家兼国,终身共所忧。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渡河到清河作
王维〔唐代〕
泛舟大河里,积水穷天涯。天波忽开拆,郡邑千万家。行复见城市,宛然有桑麻。回瞻旧乡国,渺漫连云霞。
译文
泛舟大河里,积水穷天涯。
我扬帆行舟黄河上,秋水汇积远接天涯。
天波忽开拆,郡邑千万家。
水天相接处忽然裂开豁口,现出繁华的城邑万户千家。
行复见城市,宛然有桑麻。
顺流前行又有城镇闪入眼中,宛然可见郊野的桑麻。
回瞻旧乡国,渺漫连云霞。
回头瞻望我的故乡京洛,只见洪波浩渺远连云霞。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30-31
注释
泛舟大河¹里,积水²穷天涯。
¹大河:即黄河。²积水:指积聚的水。
天波¹忽开拆²,郡(jùn)邑(yì)³千万家。
¹天波,指天空的云气,形容极为高远。²拆,裂,开。³郡邑:当指唐河北道博州治所聊城县(今山东聊城东北)。
行复见城市¹,宛然²有桑麻³。
¹城市:即指清河。²宛然:真切貌,清晰貌。³桑麻:桑树与苎麻。植桑饲蚕取茧和植麻取其纤维,同为古代农业解决衣着的最重要的经济活动。
回瞻¹旧乡国²,渺(miǎo)漫³连云霞。
¹回瞻:犹回望。²旧乡国:故乡,指京洛。³渺漫:一作“淼漫”,水流广远的样子。连云霞:与天空之云霞相连,形容水波浩淼。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30-31
译文注释
泛舟大河¹里,积水²穷天涯。
我扬帆行舟黄河上,秋水汇积远接天涯。
¹大河:即黄河。²积水:指积聚的水。
天波¹忽开拆²,郡(jùn)邑(yì)³千万家。
水天相接处忽然裂开豁口,现出繁华的城邑万户千家。
¹天波,指天空的云气,形容极为高远。²拆,裂,开。³郡邑:当指唐河北道博州治所聊城县(今山东聊城东北)。
行复见城市¹,宛然²有桑麻³。
顺流前行又有城镇闪入眼中,宛然可见郊野的桑麻。
¹城市:即指清河。²宛然:真切貌,清晰貌。³桑麻:桑树与苎麻。植桑饲蚕取茧和植麻取其纤维,同为古代农业解决衣着的最重要的经济活动。
回瞻¹旧乡国²,渺(miǎo)漫³连云霞。
回头瞻望我的故乡京洛,只见洪波浩渺远连云霞。
¹回瞻:犹回望。²旧乡国:故乡,指京洛。³渺漫:一作“淼漫”,水流广远的样子。连云霞:与天空之云霞相连,形容水波浩淼。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30-31
赏析
此诗描绘的是黄河下游的景致。作者行舟河上,视野开阔,所以诗中多从大处着墨,写出深沉、壮观、气势磅礴的景象。诗歌开篇两句就写出“积水穷天涯”的浩荡气势,表现出黄河的雄壮和开阔的景象。“天波忽开拆”两句写从水天一色开拆的缝中,看见“郡邑千万家”,然后看见城市,接着是城外的农田,读之令人如见如闻。这两句不仅气势雄浑,意境壮美,而且准确地捕捉住诗人坐船时特有的运动感受,落笔自然而有奇致。五六两句写作者沿河所见的盛况。“行复见城市,宛然有桑麻”,一方面说明盛唐时期人口多、集市经济兴盛的状况,另一方面桑麻繁盛也构成了平原以东地带城乡风景的一大特色。结尾两句描写作者回首时,只看见河水连天,看不见故乡了,由此抒思乡之情,情景交融,发人遐思,言已尽而意未穷。
这首诗写出黄河下游的积水淼浩,波光连天,崔嵬峥嵘,黛色葱郁,一派廓大气势,显示出王维前期山水诗歌的明朗风格。诗人看山,是黛色葱郁,气势宏大,仿若一个绿色巨人屹立于天地之间, 崔嵬峥嵘;看水,是波光连天,浩洁瀚瀚,一望无际,又或像一条劈开山峡的巨龙,一泻千里,如此廓大气势,令人心胸开阔。
从思想境界看,此诗表现出来的是作者对客观世界的“静观”,即在社会之外看社会,人生之外看人生,景观之外看景观,充分体现了王维山水诗的深邃、幽静等特点。
和杜录事题红叶
白居易〔唐代〕
寒山十月旦,霜叶一时新。似烧非因火,如花不待春。连行排绛帐,乱落剪红巾。解驻篮舆看,风前唯两人。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