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刘十八东堂集
李颀 〔唐代〕
风俗尚九日,此情安可忘。菊花辟恶酒,汤饼茱萸香。
云入授衣假,风吹闲宇凉。主人尽欢意,林景昼微茫。
清切晚砧动,东西归鸟行。淹留怅为别,日醉秋云光。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剪彩
宋之问〔唐代〕
驻想持金错,居然作管灰。绮罗纤手制,桃李向春开。拾藻蜂初泊,衔花鸟未回。不言将巧笑,翻逐美人来。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寒食寄京师诸弟
韦应物〔唐代〕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译文
注释
雨中禁火空斋(zhāi)冷,江上流莺(yīng)独坐听。
空斋:空荡的书斋。流莺:鸣声婉转的黄莺。
把酒看花想诸(zhū)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把酒:手执酒杯,谓饮酒。杜陵:位于西安南郊杜陵塬上,内有帝陵、王皇后陵及其他陪葬陵墓。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 .唐诗鉴赏大典(七)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9 :178-179 .
2、 陶敏 王友胜 .韦应物诗选 :中华书局 ,2005 :132-133 .
译文注释
雨中禁火空斋(zhāi)冷,江上流莺(yīng)独坐听。
雨中的寒食节更显得寒冷,我独自坐听江上黄莺的鸣叫。
空斋:空荡的书斋。流莺:鸣声婉转的黄莺。
把酒看花想诸(zhū)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端着酒杯赏花时又想起了杜陵家几个弟弟,寒食时,杜陵这一带已是野草青青了。
把酒:手执酒杯,谓饮酒。杜陵:位于西安南郊杜陵塬上,内有帝陵、王皇后陵及其他陪葬陵墓。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 .唐诗鉴赏大典(七)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9 :178-179 .
2、 陶敏 王友胜 .韦应物诗选 :中华书局 ,2005 :132-133 .
赏析
韦应物诗集中收录寄诸弟诗近二十首,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手足情深的诗人。而正由于出自性情,发自胸臆,所以这首诗虽只是即景拈来,就事写出,却令人感到蕴含深厚,情意悠长。
就章法而言,这首诗看似平铺直叙,顺笔写来,而针线极其绵密。诗的首句从近处着笔,实写客中寒食的景色;末句从远方落想,遥念故园寒食的景色。这一起一收,首尾呼应,紧扣诗题。中间两句,一句暗示独坐异乡,一句明写想念诸弟,上下绾合,承接自然。两句中,一个“独”字、一个“想”字,对全篇有穿针引线的妙用。第二句的“独”字,既是上句“空”字的延伸,又是下句“想”字的伏笔;而第三句的“想”字,既由上句“独”字生发,又统辖下句,直贯到篇末,说明杜陵青草之思是由人及物,由想诸弟而联想及之。从整首诗看,它是句句相承,暗中钩连,一气流转,浑然成章的。
当然,宾虽然不能无主,而主也不能无宾。这首诗的第三句又有赖于上两句和下一句的烘托。这首诗的一、二两句,看来不过如实写出身边景、眼前事,但也含有许多层次和曲折。第一句所写景象,寒食禁火,万户无烟,本来已经够萧索的了,更逢阴雨,又在空斋,再加气候与心情的双重清冷,这样一层加一层地写足了环境气氛。第二句同样有多层意思,“江上”是一层,“流莺”是一层,“坐听”是一层,而“独坐”又是一层。这句,本是随换句而换景,既对春江,又听流莺,一变上句所写的萧索景象,但在本句中却用一个“独”字又折转回来,在多层次中更显示了曲折。两句合起来,对第三句中表达的“想诸弟”之情起了层层烘染、反复衬托的作用。至于紧接在第三句后的结尾一句,把诗笔宕开,寄想象于故园的寒食景色,就更收烘托之妙,进一步托出了“想诸弟”之情,使人更感到情深意远。
这首诗,运笔空灵,妙有含蓄,而主要得力于结尾一句。这个结句,就本句说是景中见情,就全篇说是以景结情,收到藏深情于行间、见风韵于篇外的艺术效果。它与王维《山中送别》诗“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句,都取意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但王维句是明写,语意实;这一句是暗点,更显得蕴藉有味。它既透露了诗人的归思,也表达了对诸弟、对故园的怀念。这里,人与地的双重怀念是交相触发、融合为一的。
相和歌辞。铜雀妓
李贺〔唐代〕
佳人一壶酒,秋容满千里。石马卧新烟,忧来何所似。歌声且潜弄,陵树风自起。长裾压高台,泪眼看花机。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赠送致仕郎中
李建勋〔唐代〕
鹤立瘦棱棱,髭长白似银。衣冠皆古制,气貌异常人。听雪添诗思,看山滞酒巡。西峰重归路,唯许野僧亲。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杂曲歌辞。生别离
孟云卿〔唐代〕
结发生别离,相思复相保。何知日已久,五变庭中草。眇眇天海途,悠悠吴江岛。但恐不出门,出门无远道。远道行既难,家贫衣服单。严风吹积雪,晨起鼻何酸。人生各有恋,岂不怀所安。分明天上日,生死誓同欢。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