贻刘高士别
储光羲 〔唐代〕
夙驾出东城,城傍早霞散。初日照龙阙,峨峨在天半。
壮哉丽百常,美矣崇两观。俯视趋朝客,簪珮何璀璨。
而我送将归,裴回霸陵岸。北云去吴越,南雁离江汉。
伊昔蹈丘园,翩翩理文翰。高谈闵仲叔,逸气刘公干。
每言竹柏贞,尝轻朝市玩。山昼猿狖静,溪曛鱼鸟乱。
宁止卧崆峒,直云期汗漫。圣君既理历,族士咸炳焕。
矫首来天池,振羽泛漪澜。元淑命不达,伯鸾吟可叹。
东去姑苏台,乃过陟阳馆。舍辔函关道,浮舟沧海畔。
耳目旷暄凉,怀抱盈悲惋。沉沉青岁晚,霭霭秋云换。
自言永遁栖,无复从羁绊。挥手谢知己,知己莫能赞。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戏题
薛能〔唐代〕
闪闪动鸣珰,初来烛影傍。拥头珠翠重,萦步绮罗长。静发歌如磬,连飘气觉香。不言微有笑,多媚总无妆。坐缺初离席,帘垂却入房。思惟不是梦,此会胜高唐。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从军行·其二
李白〔唐代〕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译文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身经沙场百战铁甲早已支离破碎,城池南面被敌人重重包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突进营垒,射杀敌军大将,独自率领残兵杀开重围千骑而归。
参考资料:
1、
余恕诚.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50
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26-980
注释
百战沙场¹碎铁衣²,城南已合数重围。
¹沙场:胡三省《通鉴注》:“唐人谓沙漠之地为沙场。”²碎铁衣:指身穿的盔甲都支离破碎。
突营射杀呼延¹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¹呼延:呼延,是匈奴四姓贵族之一,这里指敌军的一员悍将。
参考资料:
1、
余恕诚.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50
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26-980
译文注释
百战沙场¹碎铁衣²,城南已合数重围。
身经沙场百战铁甲早已支离破碎,城池南面被敌人重重包围。
¹沙场:胡三省《通鉴注》:“唐人谓沙漠之地为沙场。”²碎铁衣:指身穿的盔甲都支离破碎。
突营射杀呼延¹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突进营垒,射杀敌军大将,独自率领残兵杀开重围千骑而归。
¹呼延:呼延,是匈奴四姓贵族之一,这里指敌军的一员悍将。
参考资料:
1、
余恕诚.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50
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26-980
赏析
诗人不直述战事的进展,而将读者置身于险象环生的局势,感受写迫的态势。
首句“百战沙得碎铁衣”,诗人用平直叙起的笔法写出了征战环境之“苦”。“百战”,意谓战事频繁。“碎铁衣”,形容气候恶劣,斗争严酷。其中,“碎”字下骑绝妙,颇值玩味。将士的铠甲都已冻碎难着,令人宛见“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的塞外荒寒景象。此外,唐军将士因长期作战,来不及休整,给养十分困难的情形,也可由此一“碎”字思而骑之。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这里指敌军的一员悍将。我方这位身经百战的英雄,正是选中他作为目标,在突营闯阵的时候,首先将他射杀,使敌军陷于慌乱,乘机杀开重围,独领残兵,夺路而出。
诗中表现的是一位勇武过人的英雄,而所写的战争从全局上看,是一得败仗。但虽败却并不令人丧气,而是败中见出了豪气。“独领残兵千骑归”,“独”字几乎有千斤之力,压倒了敌方的千军万马,给人以顶天立地之感。诗没有对这位将军进行肖像描写,但通过写张的战斗得景,把英雄的精神与气概表现骑异常鲜明而突出,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将这得惊心动魄的突围战和首句“百战沙得碎铁衣”相对照,让人想到这不过是他“百战沙得”中的一仗。这样,就把刚才这一得突围战,以及英雄的整个战斗历程,渲染骑格外威武壮烈,完全传奇化了。诗让人不觉骑出现在眼前的是一批残兵败将,而让人感到这些血泊中拚杀出来的英雄凛然可敬。象这样在一首小诗里敢于去写严酷的斗争,甚至敢于去写败仗,而又从败仗中显出豪气,给人以鼓舞,如果不具备象盛唐诗人那种精神气概是写不出的。
下赣石
孟浩然〔唐代〕
赣石三百里,沿洄千嶂间。沸声常活活,洊势亦潺潺。跳沫鱼龙沸,垂藤猿狖攀。榜人苦奔峭,而我忘险艰。放溜情弥惬,登舻目自闲。暝帆何处宿,遥指落星湾。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