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重联句
颜真卿 〔唐代〕
顷持宪简推高步,独占诗流横素波。 ——颜真卿
不是中情深惠好,谁能千里远经过。 ——颜真卿
诗书宛似陪康乐,少长还同宴永和。 ——皇甫曾
夜酌此时看碾玉,晨趋几日重鸣珂。 ——皇甫曾
万井更深空寂寞,千方雾起隐嵯峨。 ——李崿
荧荧远火分渔浦,历历寒枝露鸟窠。 ——李崿
汉朝旧学君公隐,鲁国今从弟子科。 ——陆羽
只自倾心惭煦濡,何曾将口恨蹉跎。 ——陆羽
独赏谢吟山照耀,共知殷叹树婆娑。 ——皎然
华毂苦嫌云路隔,衲衣长向雪峰何。 ——皎然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戏赠友二首
杜甫〔唐代〕
元年建巳月,郎有焦校书。自夸足膂力,能骑生马驹。一朝被马踏,唇裂版齿无。壮心不肯已,欲得东擒胡。元年建巳月,官有王司直。马惊折左臂,骨折面如墨。驽骀漫深泥,何不避雨色。劝君休叹恨,未必不为福。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蜀茗词
施肩吾〔唐代〕
越碗初盛蜀茗新,薄烟轻处搅来匀。山僧问我将何比,欲道琼浆却畏嗔。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送渤海王子归本国
温庭筠〔唐代〕
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盛勋归旧国,佳句在中华。 定界分秋涨,开帆到曙霞。九门风月好,回首是天涯。
译文
注释
疆(jiāng)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盛勋归旧国,佳句在中华。
定界分秋涨,开帆到曙(shǔ)霞。九门风月好,回首是天涯。
译文注释
疆(jiāng)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盛勋归旧国,佳句在中华。
中华:指中原地区。
定界分秋涨,开帆到曙(shǔ)霞。九门风月好,回首是天涯。
“定界”句:《新唐书·吐蕃传》:“宰相裴光庭听以赤岭为界,表以大碑,刻约其上。”
赏析
诗开篇就说,虽然内地与边疆相隔甚远,但唐朝与渤海在文化上属于“一家”。这指出了双方文化上的一致性。既然文化“本一家”,那么,双方就不会因为地域不同而影响精神上的联系。首联是临别时的劝慰,也表达出双方间的厚谊深情,特别是唐人对东北边疆渤海人的情谊。颔联是对王子文化素养的赞誉。王子勤奋学习,如今博学多才,载誉而归,值得庆贺;王子美妙的文章、诗句都留在中国,为人传诵,这又是值得称道与感谢的。颈、尾联两联诗笔折转,想象王子归途情况及归国后对长安内地的思念。越过赤岭界碑,顺着东流江水,王子扬帆直进,向朝霞曙光出现的东方故国驶去。“曙霞”暗含着对“海东盛国”的赞美。王子到达本国后,追忆在长安时的美好生活,定然会回首遥望,可那时已天遥地远,各在一方了。尾联透露出送行者依依不舍之情,于此可见篇首的劝慰,不仅含有王子的眷恋惜别之情,而且更有送行者本身强作笑容的离愁别绪。
此诗语言清浅朴素,感情色彩浓郁,是一首较好的赠别诗。作为我国各族人民之间亲密交往的历史记载,此诗更有其独特价值。尤其是这首反映了一个重要史实:当时渤海国重视学习、吸取中原文化,以至于中原文化渗透融合进渤海文化的各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