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孤至渚宫寄座主相公
曹邺 〔唐代〕
万里一孤舟,春行夏方到。骨肉尽单羸,沉忧满怀抱。
羁孤相对泣,性命不相保。开户山鼠惊,虫声乱秋草。
白菌缘屋生,黄蒿拥篱倒。对此起长嗟,芳年亦须老。
恩门为宰相,出入用天道。忽于摧落间,收得青松操。
全家到江陵,屋虚风浩浩。中肠自相伐,日夕如寇盗。
其下有孤侄,其上有孀嫂。黄粮贱于土,一饭常不饱。
天斜日光薄,地湿虫叫噪。惟恐道忽消,形容益枯槁。
古人于黄雀,岂望白环报。奉答恩地恩,何惭以诚告。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途中有作
杜荀鹤〔唐代〕
无论南北与西东,名利牵人处处同。枕上事仍多马上,山中心更甚关中。川原晚结阴沈气,草树秋生索漠风。百岁此身如且健,大家闲作卧云翁。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逢病军人
卢纶〔唐代〕
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蓬鬓哀吟长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
译文
注释
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
行多:指行路多,这里指行程长。有病:一作“无方”。
蓬鬓(bìn)哀吟长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chuāng)。
蓬鬓:散乱的头发。鬓,头发。吟:呻吟。长城:秦时修筑的古代军事工程,用来防止匈奴入侵。此处泛指古城墙。不堪:不能忍受。秋气:秋天的寒风。金疮:中医指刀箭等金属器械造成的伤口。
参考资料:
1、 许明善.唐宋边塞诗词选粹.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6:122-123
2、 廖仲安.边塞诗派选集: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01月第1版:142-143
3、 刘凤泉.中国历代军旅诗三百首鉴赏.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1999:287-288
4、 王文金.新编千家诗之三·咏秋古诗百首.郑州:海燕出版社,1986:97-98
译文注释
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
军人在行军途中经常患病,住宿时又没有粮食吃。在万里归乡的途中,奔波不息,至今还未回到自己的家乡。
行多:指行路多,这里指行程长。有病:一作“无方”。
蓬鬓(bìn)哀吟长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chuāng)。
在这生病之际,他头发蓬乱,在古城下哀吟,身上的刀箭伤口被寒风一吹,如刀割一般,实在令人难以忍受。
蓬鬓:散乱的头发。鬓,头发。吟:呻吟。长城:秦时修筑的古代军事工程,用来防止匈奴入侵。此处泛指古城墙。不堪:不能忍受。秋气:秋天的寒风。金疮:中医指刀箭等金属器械造成的伤口。
参考资料:
1、 许明善.唐宋边塞诗词选粹.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6:122-123
2、 廖仲安.边塞诗派选集: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01月第1版:142-143
3、 刘凤泉.中国历代军旅诗三百首鉴赏.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1999:287-288
4、 王文金.新编千家诗之三·咏秋古诗百首.郑州:海燕出版社,1986:97-98
赏析
此诗写一个伤病退伍在还乡途中的军人,从诗题看可能是以作者目睹的生活事件为依据。诗人用集中描画、加倍渲染的手法,着重塑造人物的形象。诗中的这个伤兵退伍后,他很快就发觉等待着他的仍是悲惨的命运。“行多”,已不免疲乏;加之“有病”,对赶路的人就越发难堪了。病不能行,便引出“住”意。然而住又谈何容易,离军即断了给养,长途跋涉中,干粮已尽。“无粮”的境况下多耽一天多受一天罪。第一句只短短七字,写出“病军人”的三重不堪,将其行住两难、进退无路的凄惨处境和盘托出,这就是“加倍”手法的妙用。第二句承上句“行”字,进一步写人物处境。分为两层。“万里还乡”是“病军人”的目的和希望。尽管家乡也不会有好运等着他,但狐死首丘,叶落归根,对于“病军人”不过是得愿死于乡里而已。虽然“行多”,但家乡远隔万里,未行之途必更多。就连死于乡里那种可怜的愿望怕也难以实现呢。这就使“未到乡”三字充满难言的悲愤、哀怨,令读者为之酸鼻。这里,“万里还乡”是不幸之幸,对于诗情是一纵;然而“未到乡”,又是“喜”尽悲来,对于诗情是一擒。由于这种擒纵之致,使诗句读来一唱三叹,低回不尽。
诗的前两句未直接写人物外貌。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然而由于加倍渲染与唱叹,人物形象已呼之欲出。在前两句铺垫的基础上,第三句进而刻画人物外貌,就更鲜明突出,有如雕像被安置在适当的环境中。“蓬鬓”二字,极生动地再现出一个疲病冻饿、受尽折磨的人物形象。“哀吟”直接是因为病饿的缘故,尤其是因为创伤发作的缘故。“病军人”负过伤(“金疮”),适逢“秋气”已至,气候变坏,于是旧伤复发。从这里又可知道其衣着的单薄、破敝,不能御寒。于是,第四句又写出了三重“不堪”。此外还有一层未曾明白写出而读者不难意会,那就是“病军人”常恐死于道路、弃骨他乡的内心绝望的痛苦。正由于有交加于身心两方面的痛苦,才使其“哀吟”令人不忍卒闻。这样一个“蓬鬓哀吟”的伤兵形象,作者巧妙地把他放在一个“古城”的背景下,其形容的憔悴,处境的孤凄,无异十倍加。使人感到他随时都可能像蚂蚁一样在城边死去。
这样,通过加倍手法,有人物刻划,也有背景的烘托,把“病军人”饥、寒、疲、病、伤的苦难集中展现,它客观上是对社会的控诉,也流露出诗人对笔下人物的深切同情。
雷公
韩偓〔唐代〕
闲人倚柱笑雷公,又向深山霹怪松。必若有苏天下意,何如惊起武侯龙。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斗鸡亭二首 其二
王翰〔唐代〕
亭上题诗记我来,我来望眼与君开。荒陂断垄依林麓,旷野孤村入草莱。胜概已为先辈赏,登临常使后人哀。行藏有命非吾必,何问云台与钓台。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哭杨兵部凝陆歙州参
韩愈〔唐代〕
人皆期七十,才半岂蹉跎。并出知己泪,自然白发多。晨兴为谁恸,还坐久滂沱。论文与晤语,已矣可如何。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