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史图歌
鲍溶 〔唐代〕
霜绡数幅八月天,彩龙引凤堂堂然。小载萧仙穆公女,
随仙上归玉京去。仙路迢遥烟几重,女衣清净云三素。
胡髯毵珊云髻光,翠蕤皎洁琼华凉。露痕烟迹渍红貌,
疑别秦宫初断肠。此天每在西北上,紫霄洞客晓烟望。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将归旧山留别
陈羽〔唐代〕
相共游梁今独还,异乡摇落忆空山。信陵死后无公子,徒向夷门学抱关。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朝雨
杜甫〔唐代〕
凉气晚萧萧,江云乱眼飘。风鸳藏近渚,雨燕集深条。黄绮终辞汉,巢由不见尧。草堂樽酒在,幸得过清朝。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赠渔父
杜牧〔唐代〕
芦花深泽静垂纶,月夕烟朝几十春。 自说孤舟寒水畔,不曾逢著独醒人。
译文
芦花深泽静垂纶,月夕烟朝几十春。
在芦花丛中,深泽之滨,一位老者在静静地垂钓,这位垂钓的老人已经历了几十个春秋的烟朝月夕。
自说孤舟寒水畔,不曾逢著独醒人。
说自己在孤舟上、寒水畔、几十年来未遇到过屈原这样的独醒之人。
参考资料:
1、
(唐)杜牧著,张厚余解评.杜牧集 名家选集卷: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年01月:7-8
2、
蒋郭雄,舒萱选注.历代垂钓诗选 附特效钓饵50例:岳麓书社,1992.08:67
注释
芦花深泽静垂纶(lún)¹,月夕²烟朝³几十春。
¹纶:钓丝。²月夕:月明之夜,即指夜晚。³烟朝:炊烟缭阳之早晨,即言早晨。
自说孤舟寒水畔(pàn)¹,不曾逢著独醒人²。
¹畔:旁边。²不曾逢著独醒人:战国时屈原被放逐,遇见渔父,渔父问他何以至此?
参考资料:
1、
(唐)杜牧著,张厚余解评.杜牧集 名家选集卷: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年01月:7-8
2、
蒋郭雄,舒萱选注.历代垂钓诗选 附特效钓饵50例:岳麓书社,1992.08:67
译文注释
芦花深泽静垂纶(lún)¹,月夕²烟朝³几十春。
在芦花丛中,深泽之滨,一位老者在静静地垂钓,这位垂钓的老人已经历了几十个春秋的烟朝月夕。
¹纶:钓丝。²月夕:月明之夜,即指夜晚。³烟朝:炊烟缭阳之早晨,即言早晨。
自说孤舟寒水畔(pàn)¹,不曾逢著独醒人²。
说自己在孤舟上、寒水畔、几十年来未遇到过屈原这样的独醒之人。
¹畔:旁边。²不曾逢著独醒人:战国时屈原被放逐,遇见渔父,渔父问他何以至此?
参考资料:
1、
(唐)杜牧著,张厚余解评.杜牧集 名家选集卷: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年01月:7-8
2、
蒋郭雄,舒萱选注.历代垂钓诗选 附特效钓饵50例:岳麓书社,1992.08:67
赏析
这首诗为七言绝句,除“深”“逢”平仄不拘外,完全符合平起首句入韵格律。因为“垂纶”即垂钓,所以这首诗描写的正足孤独的垂钓者。钓者独处静谧之地,长潜烟雨之中,不与人世相通。诗名《赠渔父》,自然要赞美渔父。全诗通过环境描写,虚拟对话,刻画了与地无争的老者形象。
第一句的正面环境描写勾勒了山泽野趣,而第三句是其补充。芦花盛开,一江皆白,蔚为壮观。芦苇一般九月开花,北方降温,故称“寒水”。杜牧另一首《泊秦淮》也曾写过“烟笼寒水夜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三国魏刘桢《赠从弟》曾曰“岂无园中葵,懿此出深泽”。“深泽”与“水畔”化用了战国屈原《渔父》的“游于江潭,行吟泽畔”。本句中,风来苇曳,鱼去纶摇,而一个“静”字反衬出了渔父娴熟的技巧和沉稳的心态。
第二句由空间转换到了时间。“月夕烟朝”是指晚上的月光和清晨的薄雾。由于夜钓和雾钓时能见度较低,垂钓肯看不清鱼漂,所以此句暗示渔父技艺高超。又由于所写时间是夜间,所以此句也暗示渔父昼伏舟中,离群索居。渔父隐逸自处,已非一日,而是“几十春”,彰显了坚定的意志和脱俗的境界。明儒杨慎《临江仙》的”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与此格局相类,因置于《三国演义》开篇而脍炙人口。
第三、四句由描写转入记叙。秋冬岸边,喃喃自语。横舟独钓,皆遇醉人。“孤舟寒水”的意象化用了柳宗元《江雪》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独醒人”取自屈原的《渔父》,文中三闾大夫屈原解释自己被流放的原因正是“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未逢拔俗之士,说明他自己深悟归隐之道;老者向作者诉说岸边际遇,也暗示作者自训为世外高人。
这首诗诗意象明确,节奏舒缓,格调清幽,境界深远,是一首刻画江边隐士的佳作。
西掖寓直春晓闻残漏
姚合〔唐代〕
直庐仙掖近,春气曙犹寒。隐隐银河在,丁丁玉漏残。微风飘更切,万籁杂应难。凤阁明初启,鸡人唱渐阑。静宜来禁里,清是下云端。我识朝天路,从容自整冠。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山友续辞 蔊头
王质〔唐代〕
我取友兮得蔊头,猛嚏烈香惊伏虬。石羊石蛇齧不得,弹蟹燕蚕胡可偷。常风寒,常雪寒,所思兮奚可堪,阴崖涌沫号飞湍。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