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偈 其五十二
庞蕴 〔唐代〕
穷厮煎,饿厮吵,父子不同途,大家相脱卯。万顷湘江洗不清,无生曲调何时了。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含山店梦觉作
韦庄〔唐代〕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译文
注释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mèi)客天涯。
袂:衣袖。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觉:睡醒。
译文注释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mèi)客天涯。
常常在外漂泊流离,习惯了离别家乡亲人;随意地挥一挥衣袖,就远走做客他乡。
袂:衣袖。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孤灯之下,一觉醒来,仿佛刚才睡梦中回到了江南;心情惆怅,起身出屋,看见一轮明月,已经斜挂山顶。
觉:睡醒。
赏析
这是一首羁旅乡思的经典作品。
在唐代诗人那里,“回家”与“仕进”是一对永远无法解决的矛盾。对于锐意进取、自视甚高的唐人而言,若是功业无成,宁可“一醉任天涯”,决不轻易还家,必须坚忍地前行。这便有了韦庄将“流离”“别家”当作一种习惯,成为生活常态。与其他诗人相比,韦庄似乎表现得更为洒脱,更加决绝,“等闲挥袂客天涯”,唐人的胸襟、气度与抱负尽出,毫无悲悲切切之感。韦庄的行迹遍及大半个中国,是唐末乱世典型的漂泊者,他的这句诗,最能表现唐代士子气度。
但是乡思功名两不弃,又谁也克服不了谁,自然会让许多诗人不约而同地将这份苦闷转入到梦境,以此寄寓自己现实中的困惑、矛盾和失意之情。韦庄一生又是饱历艰辛,读书时数米而炊,秤薪而爨,加之早尝寇乱,间关顿踬,其漂泊流浪之苦、去乡怀国之痛的体验不可不谓深刻,这些在他的诗作中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孤灯所具有的悲剧意味,透露出诗人的孤独与无奈,而“斜月”意象的加入,使诗人的感伤表露无疑,那是一种凄然的美,仿佛万籁俱寂之夜,只有一盏孤灯,作者企图在黑夜中寻找寄托,然而醒来时却是斜月相迎,此情此景让人愈加惆怅。
羁旅漂泊本是人生常有的际遇,而在离乱的时代更不足为奇。他善于从内在的角度契入,以其深刻的感悟力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使这种人之常情显得格外动人。全诗的境界直白而不深隐,其间却处处涌腾着感情的潮流,那淡定,那昂扬,那思念,那怆然,甚至那惆怅迷茫的叹息都发自内心深处,若隐若现,既不激烈,也不哀怨,厚重深挚,令人品味不尽,使人想见风度。夜深人静,好梦搅醒后的诗人,兴尽悲来,他心头袭上的哀感绝不止一己的生命飘泊无着之感,更是人类生命的苍然之悲感。韦庄这种清丽柔婉诗风,属于典型的晚唐格调,于此诗犹见一斑。
别州民
白居易〔唐代〕
耆老遮归路,壶浆满别筵。甘棠无一树,那得泪潸然。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
译文
注释
耆(qí)老遮归路,壶浆满别筵(yán)。
耆老: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原指六七十岁的老人。
甘棠无一树,那得泪潸(shān)然。
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
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
译文注释
耆(qí)老遮归路,壶浆满别筵(yán)。
杭州的父老准备水酒满筵,拦路相送。
耆老: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原指六七十岁的老人。
甘棠无一树,那得泪潸(shān)然。
作为地方官吏为自己在任时一无建树而惭愧 ,不禁潸然泪下。
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
因为税重,贫穷的农户很多;又因为旱田多,农民也有饥荒。
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
我只能给父老们留下一湖水(指在钱塘增筑湖堤工程),救救干旱的灾荒。
赏析
送刘侍御重使江西
贾岛〔唐代〕
时当苦热远行人,石壁飞泉溅马身。又到钟陵知务大,还浮湓浦属秋新。早程猿叫云深极,宿馆禽惊叶动频。前者已闻廉使荐,兼言有画静边尘。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