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南长至
独孤铉 〔唐代〕
玉历颁新律,凝阴发一阳。轮辉犹惜短,圭影此偏长。
晷度经南斗,流晶尽北堂。乍疑周户耀,可爱逗林光。
积雪销微照,初萌动早芒。更升台上望,云物已昭彰。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莆田石记
不详〔唐代〕
石敢当,镇百鬼,压灾殃。官吏福,百姓康。风教盛,礼乐昌。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银山碛西馆
岑参〔唐代〕
银山碛口风似箭,铁门关西月如练。双双愁泪沾马毛,飒飒胡沙迸人面。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
译文
注释
银山碛(qì)口风似箭,铁门关西月如练。
银山碛西馆:银山碛又称银山,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南,其西有吕光馆。碛,沙地。银山碛口:地名,在焉耆西三百里。铁门关:在焉耆以西五十里。练:白色的熟绢。
双双愁泪沾马毛,飒(sà)飒胡沙迸(bèng)人面。
飒飒:象声词,风声。胡沙:胡地的风沙。迸:扑打。
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
守笔砚:里指与武功相对的文墨之事。
参考资料:
1、 刘开扬.岑参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48-49
2、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189-191
译文注释
银山碛(qì)口风似箭,铁门关西月如练。
银山碛口狂风好似利箭,铁门关西明月有如白练。
银山碛西馆:银山碛又称银山,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南,其西有吕光馆。碛,沙地。银山碛口:地名,在焉耆西三百里。铁门关:在焉耆以西五十里。练:白色的熟绢。
双双愁泪沾马毛,飒(sà)飒胡沙迸(bèng)人面。
双双愁泪沾湿战马皮毛,飒飒风沙扑打行人脸面。
飒飒:象声词,风声。胡沙:胡地的风沙。迸:扑打。
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
男儿三十未能建功立业,怎能终日死守笔墨纸砚!
守笔砚:里指与武功相对的文墨之事。
参考资料:
1、 刘开扬.岑参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48-49
2、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189-191
赏析
这首诗所要着重表现的是诗人在艰苦的戎马生活中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诗的前四句借艰苦的塞外行役生活写自己的愁绪。诗的首句点明诗人所置身的地点是银山碛口。这个地点最突出的特征是风似箭。次句点明诗人行路的时间是一个边塞的月夜。这两句勾划出边地特异的景物:时而狂风大作,时而月色皎洁。这是一个很能触动作者的行役之叹、故乡之思的环境,“愁”,首先由此而来,“愁泪”,首先因此而落。“双双”,可见“愁泪”的不可遏止。而偏偏在这个时候,狂风又卷着沙尘扑到诗人脸上。“飒飒胡沙迸人面”这句表面看似写“沙”,而实际是承第一句写“风”。“迸”,是个极有力的字眼,它反映着沙的力度,而实际上反映着风的力度,使“风似箭”更为具体化。“飒飒”,写出了夜风的凛冽,衬托着夜色的肃杀,也烘托了诗人的愁绪。由“风”写到“月”,写到“泪”,而又写到风,这种回环的写法,把边地易变的天气,狂暴的烈风表现得十分突出。艰苦的戎马生活场景从而展现出来。
诗的后两句格调为之一转。面对如此艰难环境,诗人没有畏怯,他是以英雄男儿自命的。“终日守笔砚”固然可以免受风沙折磨之苦,但那不符合诗人的理想和豪情。“丈夫三十未富贵”中有自愧和自叹,是上文“愁泪”的重要原因;更主要的则是自励和自勉,从而引出末句的豪言壮语:“安能终日守笔砚”,用一句反问作结,十分省力,表现出立功异域,封侯万里的强烈愿望。不难看出,诗人虽然经历了长途艰苦跋涉,但仍充满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全诗前四句写异地风物和诗人愁绪,全从外部形象着手,而后两句则直抒内心,笔法先抑后扬,以慷溉激昂情调结束全诗。全诗风格俊爽豪迈,粗笔挥洒,语言朴素自然,似脱口而出。
杂歌呈郑锡司空文明
李端〔唐代〕
昨宵梦到亡何乡,忽见一人山之阳。高冠长剑立石堂,鬓眉飒爽瞳子方。胡麻作饭琼作浆,素书一帙在柏床。啖我还丹拍我背,令我延年在人代。乃书数字与我持,小儿归去须读之。觉来知是虚无事,山中雪平云覆地。东岭啼猿三四声,卷帘一望心堪碎。蓬莱有梯不可蹑,向海回头泪盈睫。且闻童子是苍蝇,谁谓庄生异蝴蝶。学仙去来辞故人,长安道路多风尘。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酬李景章先辈
马戴〔唐代〕
平生诗句忝多同,不得陪君奉至公。金镝自宜先中鹄,铅刀甘且学雕虫。莺啼细柳临关路,燕接飞花绕汉宫。九陌芳菲人竞赏,此时心在别离中。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宿武安山有怀
罗邺〔唐代〕
野店暮来山畔逢,寒芜漠漠露华浓。窗间灯在犬惊吠,溪上月沈人罢舂。远别只愁添雪鬓,此生何计隐云峰。离心却羡南飞翼,独过吴江更数重。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