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风
刘琏 〔唐代〕
寒风烈烈西北起,峭帆径入长河水。浪涛喧击势排空,雷音殷辚恒在耳。
青天倏忽日西入,冰悬岸石头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和乐天秋凉闲卧
刘禹锡〔唐代〕
暑退人体轻,雨馀天色改。荷珠贯索断,竹粉残妆在。高僧扫室请,逸客登楼待。槐柳渐萧疏,闲门少光彩。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喜王起侍郎放牒
张籍〔唐代〕
东风节气近清明,车马争来满禁城。二十八人初上牒,百千万里尽传名。谁家不借花园看,在处多将酒器行。共贺春司能鉴识,今年定合有公卿。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寄顾蟾处士(好于山水)
齐己〔唐代〕
久闻为客过苍梧,休说携家归镜湖。山水颠狂应尽在,鬓毛凋落免贫无。和僧抢入云中峭,带鹤驱成涧底孤。春醉醒来有馀兴,因人乞与武陵图。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三五七言 / 秋风词
李白〔唐代〕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译文
注释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huán)散,寒鸦栖(qī)复惊。
落叶聚还散:写落叶在风中时而聚集时而扬散的情景。寒鸦:《本草纲目》:“慈鸟,北人谓之寒鸦,以冬日尤盛。”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bàn)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绊:牵绊,牵扯,牵挂。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57
译文注释
秋风清,秋月明,
秋风凄清,秋月明朗。
落叶聚还(huán)散,寒鸦栖(qī)复惊。
风中的落叶时而聚集时而扬散,寒鸦本已栖息也被这声响惊起。
落叶聚还散:写落叶在风中时而聚集时而扬散的情景。寒鸦:《本草纲目》:“慈鸟,北人谓之寒鸦,以冬日尤盛。”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盼着你我能在相见,却不知在什么时候,此时此刻实在难耐心中的孤独悲伤,叫我情何以堪。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走入相思之门,知道相思之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永远的相思永远的回忆,短暂的相思却也无止境,
早知如此绊(bàn)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早知相思如此的在心中牵绊,不如当初就不要相识。
绊:牵绊,牵扯,牵挂。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57
赏析
此诗写在深秋的夜晚,诗人望见了高悬天空的明月,和栖息在已经落完叶子的树上的寒鸦,也许在此时诗人正在思念一个旧时的恋人, 此情此景, 不禁让诗人悲伤和无奈。这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风、秋月、落叶、寒鸦烘托出悲凉的氛围 加上诗人的奇丽的想象,和对自己内心的完美刻画让整首诗显的凄婉动人。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夜深许许,风自清,月自明。不堪秋意萧条,叶落去还聚,心有留念意,奈何不由己。孤鸦自栖息,是夜过黑还是风过寂,顾自心惊。 秋风。秋月。落叶。寒鸦。俱是引人心生悲凉之物象,又加以拟人,眼前全然勾勒秋意凄紧,萧条之气自字里行间悄然浮起。闭眼凝神,有断肠人枝下负手而立,背影寂寥,无限心事氤氲,秋气更添几分萧条。忽而颔首远眺,叹秋气盛起,寒鸦栖独枝。思及一段情事,怎生刻骨铭心,诗起便萧索之意盛极。当真声声诉相思,字字寒情苦。
“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那旧岁月里,你我也曾是相聚相知相爱。再寻不得,竟也是再见无期。此时此刻的我在这秋意阑珊的深夜,不忍重温那段旧事,让我情何以堪。 文起之时,萧索的秋之意象为这忆情情不得的无奈心境做下渲染,读至此,叫人心中悲叹之意更胜。往昔,曾深爱相伴的女子,现下竟是再见无期。苦天涯隔人。更苦,我思念你至深,只是不知你是否也念我一丝。夜凉如秋,因有相思于胸,夜也难度,情也难熬。此处诗人做完美内心刻画,致诗哀婉动人。凄怨悠远,哀怨如诉,从文辞中可以感受相思之情至无穷,从吟唱中可以感受相思之苦至无奈。
此诗只题作“三五七言”而不言及诗歌内容主题,可知诗人的创作意图本是偏重作品的形式特征,即只要满足全篇两句三言、两句五言、两句七言的体式要求就能成诗了。可以说,诗题中已经包含了明确的诗体形式内涵。
但李白这首诗也不能算是创体之作,因为初唐时僧人义净作有一首《在西国怀王舍城》,此诗因其体式特征而名为《一三五七九言》。李白的《三五七言》只是《一三五七九言》的变体,省去起首的“一言”和收尾的“九言”,即为“三五七言”。王昆吾在《唐代酒令艺术》中论证义净诗为“唱和之作”。李白这首《三五七言》可能也是他与其他诗人的“唱和诗”。“三五七言”是对所酬和诗歌格式的限制,这是一个“总题”,众人在具体创作时可根据所写内容再命一个相应的诗题。
此诗即使不是创体之作,也是李白最终确立了“三三五五七七”格式作为一种独特的曲辞格甚至成为一种时兴诗体的地位。这不仅是因为他借鉴和总结了许多人应用三五七字句式的经验,更得力于他自身歌辞创作中灵活运用此类格式的实践体悟,因而他的《三五七言》能表现出“哀音促节,凄若繁弦”(《唐宋诗醇》卷八)的艺术魅力。
友人以人参见惠因以诗谢之
皮日休〔唐代〕
神草延年出道家,是谁披露记三桠。开时的定涵云液,劚后还应带石花。名士寄来消酒渴,野人煎处撇泉华。从今汤剂如相续,不用金山焙上茶。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