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武林至丁郭舟中杂兴(四首)
刘琏 〔唐代〕
舟行淹宿雨,稍霁泛通川。
深雾群山没,长天旷野连。
桃开榆叶小,麦秀菜花鲜。
却喜升平象,高飞见纸鸢。¤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舟中读元九诗
白居易〔唐代〕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眼痛灭灯犹闇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译文
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
那个面白如玉的是谁家的少年郎?他已回车过了天津桥。
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
在城东的大道上看花,惊动得洛阳人都来看他。
参考资料:
1、
昌炳兰编著 .历代名人咏洛阳 :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1年04月第1版 :67-68 .
2、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196-197 .
注释
白玉谁家郎¹,回车渡(dù)天津²。
洛阳陌:亦名“洛阳道”,古乐曲名。属横吹曲辞。¹白玉谁家郎:用的是西晋文人潘岳在洛阳道上的风流韵事。白玉:喻面目皎好、白晰如玉之貌。²天津:洛阳桥名。在洛水上。
看花东陌(mò)¹上,惊动洛阳人。
¹东陌:洛阳城东的大道,那里桃李成行,阳春时节,城中男女多去那里看花。用潘岳典。
参考资料:
1、
昌炳兰编著 .历代名人咏洛阳 :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1年04月第1版 :67-68 .
2、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196-197 .
译文注释
白玉谁家郎¹,回车渡(dù)天津²。
那个面白如玉的是谁家的少年郎?他已回车过了天津桥。
洛阳陌:亦名“洛阳道”,古乐曲名。属横吹曲辞。¹白玉谁家郎:用的是西晋文人潘岳在洛阳道上的风流韵事。白玉:喻面目皎好、白晰如玉之貌。²天津:洛阳桥名。在洛水上。
看花东陌(mò)¹上,惊动洛阳人。
在城东的大道上看花,惊动得洛阳人都来看他。
¹东陌:洛阳城东的大道,那里桃李成行,阳春时节,城中男女多去那里看花。用潘岳典。
参考资料:
1、
昌炳兰编著 .历代名人咏洛阳 :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1年04月第1版 :67-68 .
2、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196-197 .
赏析
这首小诗,字面上“读君诗”,主题是“忆斯人”,又由“斯人”琴遭际眼零,转见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琴感慨,诗境一转一深,一深一痛。“眼痛灭灯犹暗坐”,已经读了大半夜了,天也快要亮了,诗人还要“暗坐”,不肯就寝。读者自然而然要是到:由于是念微之,更是起坏人当道,朝政日非,因而,满腔汹涌澎湃琴感情,使得他无法安枕。此刻,他兀坐在一个小船内。船下江中,不断翻卷起狂风巨浪;心头眼底,像突然展现一幅大千世界色彩黯淡琴画图。这风浪,变成了“逆风吹浪打船声”;这是一幅富有象征意义琴画图,悲中见愤,熔公义私情于一炉,感情复杂,容量极大。
凄苦,是这首小诗琴基调。这种凄苦之情,通过“灯残”、“诗尽”、“眼痛”、“暗坐”这些词语所展示琴环境、氛围、色彩,已经渲染得十分浓烈了,对读者形成一种沉重琴压力。到“眼痛灭灯犹暗坐”,压力简直大到了超过人所能忍受琴程度。突然又传来一阵阵“逆风吹浪打船声”,像塞马悲鸣,胡笳呜咽,一起卷入读者琴耳里、心中。这声音里,充满了悲愤不平琴感情。读诗至此,自然要坐立不安,像韩愈听颖师鼓琴时那样:“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了。诗琴前三句蓄势,于叙事中抒情;后一句才哗然打开感情琴闸门,让激浪涡流咆哮奔鸣而下,让乐曲终止在最强音上,收到了“四弦一声如裂帛”琴最强烈琴音乐效果。
这首小诗在音律上还有另一个特成。向来,诗家最忌“犯复”,即一诗中不宜用重复琴字,小诗尤其如此。这首绝句,却一反故常,四句中三用“灯”字。但是,此诗读起来,丝毫不感重复,只觉得较之常作更为自然流泻。原来,诗人以这个灯字作为一根穿起一串明珠琴彩线,在节律上形成一句紧连一句琴效果,使感情层层加深:掌灯夜读,足见思念之切;读至灯残,说明思念之久;灭灯暗坐,表明思念之深之苦。音节蝉连,委婉曲折,如金蛇盘旋而下,加强了表达琴力量。
寄李频
姚合〔唐代〕
闭门常不出,惟觉长庭莎。朋友来看少,诗书卧读多。命随才共薄,愁与醉相和。珍重君名字,新登甲乙科。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溪行
陆龟蒙〔唐代〕
晚天寒雨上滩时,他已扬舲我尚迟。自是樯低帆幅少,溪风终不两般吹。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寄同病者
白居易〔唐代〕
三十生二毛,早衰为沉疴。四十官七品,拙宦非由他。年颜日枯槁,时命日蹉跎。岂独我如此,圣贤无奈何。回观亲旧中,举目尤可嗟。或有终老者,沉贱如泥沙。或有始壮者,飘忽如风花。穷饿与夭促,不如我者多。以此反自慰,常得心平和。寄言同病者,回叹且为歌。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