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柴关
韦庄 〔唐代〕
杖策无言独倚关,如痴如醉又如闲。
孤吟尽日何人会,依约前山似故山。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唐代〕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
注释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前:过去。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后:未来。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chuàng)然而涕(tì)下!
念:想到。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怆然:悲伤凄恻的样子。涕:古时指眼泪。
参考资料:
1、 王岚.陈子昂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4:110-111
译文注释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前:过去。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后:未来。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chuàng)然而涕(tì)下!
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念:想到。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怆然:悲伤凄恻的样子。涕:古时指眼泪。
参考资料:
1、 王岚.陈子昂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4:110-111
赏析
诗人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采纳,屡受击,心情郁郁悲愤。诗歌写登上幽州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时的哀叹。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是一声人生短暂的感喟。诗人纵观古往今来,放眼于历史的长河,不能不感到人生的短促。天地悠悠,人生匆匆,短短的几十年真如白驹之过隙,转瞬之间就消失了。这种感叹既可以引出及时行乐的颓废思想,也可以引发加倍努力奋斗的志气。自古以来有多少仁人志士并不因感到人生短暂而消沉颓唐,反而更加振作精神,使自己有限的一生取得接近无限的意义。正因为陈子昂抱着这种积极态度,所以他才“怆然涕下”。也正因为在悲怆的深层,蕴蓄着一股积极奋发欲有所作为的豪气,所以才能引起我们的共鸣。诗人俯仰古今,深感人生短暂,宇宙无限,不觉中流下热泪。这是诗人空怀抱国为民之心不得施展的呐喊。细细读来,悲壮苍凉之气油然而生,而长短不齐的句法,抑扬变化的音节,更增添了艺术感染力。。
这首诗没有对幽州台作一字描写,而只是登台的感慨,却成为千古名篇。诗篇风格明朗刚健,是具有“汉魏风骨”的唐代诗歌的先驱之作,对扫除齐梁浮艳纤弱的形式主义诗风具有拓疆开路之功。在艺术上,其意境雄浑,视野开阔,使得诗人的自我形象更加鲜亮感人。全诗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诗的前三句粗笔勾勒,以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作为深邃、壮美的背景加以衬托。第四句饱蘸感情,凌空一笔,使抒情主人公——诗人慷慨悲壮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画面的主位上,画面顿时神韵飞动,光彩照人。从结构脉络上说,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
在用辞造语方面,此诗深受《楚辞》特别是其中《远游》篇的影响。《远游》有云:“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此诗语句即从此化出,然而意境却更苍茫遒劲。
陈子昂这首感伤之作是由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遭遇触发的,但是其客观意义却远远超越了他自身以至他所处的时代的范围,带有一定的广泛性。表现在这首诗里的感伤情绪,和世俗的忧生叹逝有明显的不同。这是一种在对事业和人生的执着追求中产生的喟叹。
三月三日,自京到华阴,于水亭独酌,寄裴六、薛八
独孤及〔唐代〕
祗役匪遑息,经时客三秦。还家问节候,知到上巳辰。山县何所有,高城闭青春。和风不吾欺,桃杏满四邻。旧友适远别,谁当接欢欣。呼儿命长瓢,独酌湘吴醇。一酌一朗咏,既酣意亦申。言筌暂两忘,霞月只相新。裴子尘表物,薛侯席上珍。寄书二傲吏,何日同车茵。讵肯使空名,终然羁此身。他年解桎梏,长作海上人。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柳司马至
杜甫〔唐代〕
有使归三峡,相过问两京。函关犹出将,渭水更屯兵。设备邯郸道,和亲逻些城。幽燕唯鸟去,商洛少人行。衰谢身何补,萧条病转婴。霜天到宫阙,恋主寸心明。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望云思亲图
王翰〔唐代〕
白云天际闲舒卷,却似摇摇行子心。云气有时还变灭,子心无日不登临。高林度过含疏雨,远岫飞回落晚阴。不羡梁公为令子,但存忠孝古犹今。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