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者·松间开一径
司马扎 〔唐代〕
松间开一径,秋草自相依。
终日不冠带,空山无是非。
投纶溪鸟伴,曝药谷云飞。
时向邻家去,狂歌夜醉归。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人日城南登高
韩愈〔唐代〕
初正候才兆,涉七气已弄。霭霭野浮阳,晖晖水披冻。圣朝身不废,佳节古所用。亲交既许来,子妷亦可从。盘蔬冬春杂,尊酒清浊共。令征前事为,觞咏新诗送。扶杖凌圮阯,刺船犯枯葑。恋池群鸭回,释峤孤云纵。人生本坦荡,谁使妄倥偬。直指桃李阑,幽寻宁止重。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子规啼
韦应物〔唐代〕
高林滴露夏夜清,南山子规啼一声。邻家孀妇抱儿泣,我独展转何时明。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忆山泉
陆龟蒙〔唐代〕
一夜寒声来梦里,平明著屐到声边。心期盛夏同过此,脱却荷衣石上眠。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早秋宿田舍
曹邺〔唐代〕
涧草疏疏萤火光,山月朗朗枫树长。南村犊子夜声急,应是栏边新有霜。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诏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
柳宗元〔唐代〕
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归人。诏书许逐阳和至,驿路开花处处新。
译文
注释
十一年前南渡(dù)客,四千里外北归人。
十一年前:指公元八前。五年诗人被贬离开长安的时间。南渡:指被贬到永州。四千里外:永州北距长安约四千里。四千里:这里说“四千”,是举其成数。
诏(zhào)书许逐阳和至,驿(yì)路开花处处新。
许:许可。逐:跟随。阳和:暖和的春天。驿路:官道,古时供传车、驿马通行,沿途设有驿站。
参考资料:
1、 高学良.通信典故:人民邮电出版社,1986年06月
译文注释
十一年前南渡(dù)客,四千里外北归人。
于永贞元年九月诗人被贬永州,如今北归走了四千里,从永州回到了长安。
十一年前:指公元八前。五年诗人被贬离开长安的时间。南渡:指被贬到永州。四千里外:永州北距长安约四千里。四千里:这里说“四千”,是举其成数。
诏(zhào)书许逐阳和至,驿(yì)路开花处处新。
朝廷下诏许可在暖和的春天返回京城,在回途的官道上两旁处处开放了新花。
许:许可。逐:跟随。阳和:暖和的春天。驿路:官道,古时供传车、驿马通行,沿途设有驿站。
参考资料:
1、 高学良.通信典故:人民邮电出版社,1986年06月
赏析
头两句是说,11年前被贬于4000里外的永州,此时终于回来了,语含喜悦,也有感慨。后两句借用景物来描写回京路上的欢快心情。春光,鲜花,是实景,但也是作者心理状态的反映。这样借景抒情比直接叙述更加生动,真切。末句“处处新”三字用得精当,值得好好体味。
“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归人”。这里看来是对事实的描述,其实精炼地概括了诗人复杂和激动的情感。其中包含着他对当年遭受贬斥的愤懑,对长期放逐生活的回忆,以及重回长安时的激动心情。交集的百感凝聚在诗句的朴素描绘之中,增强了抒情力量。
“诏书”使他伴随着温暖的春天一同回到长安来,路上的景物明媚喜人。“诏书许逐阳和至,驿路开花处处新”,朝廷诏返京城,又是红这阳春季节,驿路上花开簇簇,既清新又温暖,此时面对此景,再有一步就可迈入长安东城门的诗人不能不深感激动、喜悦,激动、喜悦而不明说,仅用“处处新”三字来见意,便胜过了万语千言。因此“驿路开花处处新”,这是诗人自己精神状态的写照,反映出诗人的愉快心情和愿望。这是写花,更是写人,是将人的情意寄托于花,又由花来表人之情意,含蓄蕴藉而不失自然流转,堪称得体。
然而儒法两条路线的斗争是不可调和的,事实上,顽固保守势力并没有放松对他的打击,他回到长安后所得到的却是再一次贬逐。所以,诗篇在抒发他的战斗理想的同时,也表现出他对大地主顽固派的反动本质缺乏认识,对顽固派头子唐宪宗始终存有幻想,反映出诗人自己的阶级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