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言迎神词二首·送神
皇甫冉 〔唐代〕
露沾衣,月隐壁;气凄凄,人寂寂,风回雨度虚瑶席。
来无声,去无迹,神心降和福远客。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西宫秋怨
王昌龄〔唐代〕
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谁分含啼掩秋扇,空悬明月待君王。
译文
译文注释
谁分含啼掩秋扇,空悬明月待君王。
谁分含啼:一作却恨含情。
赏析
范成君击洞阴磬
范传正〔唐代〕
历历闻金奏,微微下玉京。为祥家谍久,偏识洞阴名。澹伫人间听,铿锵古曲成。何须百兽舞,自畅九天情。注目看无见,留心记未精。云霄如可托,借鹤向层城。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南歌子·转眄如波眼
温庭筠〔唐代〕
转盼如波眼,娉婷似柳腰。花里暗相招,忆君肠欲断,恨春宵。
译文
注释
转盼如波眼,娉(pīng)婷(tíng)似柳腰。花里暗相招,忆君肠欲断,恨春宵(xiāo)。
南歌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转盼:目光左右地扫视。盼,一作“眄”。娉婷:形容姿态秀美。暗相招:偷偷地相互打招呼邀约。此处指幽会。恨春宵:恨春宵难过。
参考资料:
1、 徐国良 方红芹 注析.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16
2、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65-66
3、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52-53
译文注释
转盼如波眼,娉(pīng)婷(tíng)似柳腰。花里暗相招,忆君肠欲断,恨春宵(xiāo)。
转动的明眸,流盼着清澈的秋波;纤秀的腰肢,如翠柳般婀娜。花丛里的幽会已成往事,深情的回忆只增添了相思的凄恻,更恨这春宵孤独漫漫难过。
南歌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转盼:目光左右地扫视。盼,一作“眄”。娉婷:形容姿态秀美。暗相招:偷偷地相互打招呼邀约。此处指幽会。恨春宵:恨春宵难过。
参考资料:
1、 徐国良 方红芹 注析.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16
2、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65-66
3、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52-53
赏析
此词写男主人公对女子的深深思念,从男子的视角展示女子的形象,突出其思忆之苦。
起拍二句是写男子忆念中女子动人美丽的形象:秋波如媚,柳腰娉婷。“转盼如波眼”,写眼光流盼如秋波般清澈、闪耀;“娉婷似柳腰”,表现女子的美妙身段:这两句都运用了比喻手法。那次幸福的欢会女子给男主人公留下难忘的印象,为思忆之苦先垫上一笔。接着“花里暗相招”一句是写当时的幽会,欢乐的幽会也给男主人公留下难忘的记忆,再为思忆之苦垫上一笔。这三句纯是以女方的倩影衬托男子的情思。有了前面三句的铺垫,后面写男主人公的思忆之苦就很自然了。后二句“忆君肠欲断,恨春宵”,直抒相思情深,春宵难遣。尤其是“肠欲断”“恨春宵”六字,生动地把主人公为情所苦的形象突显出来。
此词虽然用语普通,甚至有些俚俗,但在如此短小的篇幅中有今昔对比,有叙事有抒情,跌宕多姿,别具特色。
秋夜泛舟
刘方平〔唐代〕
林塘夜发舟,虫响荻飕飕。万影皆因月,千声各为秋。岁华空复晚,乡思不堪愁。西北浮云外,伊川何处流。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经王处士原居
张籍〔唐代〕
旧宅谁相近,唯僧近竹关。庭闲云满井,窗晓雪通山。来客半留宿,借书多寄还。明时未中岁,莫便一生闲。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