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张籍太祝
姚合 〔唐代〕
绝妙江南曲,凄凉怨女诗。古风无手敌,新语是人知。
飞动应由格,功夫过却奇。麟台添集卷,乐府换歌词。
李白应先拜,刘祯必自疑。贫须君子救,病合国家医。
野客开山借,邻僧与米炊。甘贫辞聘币,依选受官资。
多见愁连晓,稀闻债尽时。圣朝文物盛,太祝独低眉。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荔枝图序
白居易〔唐代〕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译文
注释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wéi)盖,叶如桂,冬青;华(huā)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zēng),膜如紫绡(xiāo),瓤(ráng)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lǐ)酪(lào)。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巴峡:指唐代的巴州和峡州,在今四川省东部和湖北省西部。这里作者只说“荔枝生巴峡间”,其实中国生产荔枝的地方还有福建、杭州等地。团团:圆圆的。帷盖:周围带有帷帐的伞盖,围在四周的部分叫“帷”,盖在上面的部分叫“盖”。桂:常绿小乔木,叶为椭圆形,与荔枝叶相似。冬青:冬天是绿的。华如橘:花朵像橘树的花朵。橘,常绿乔木。华,通“花”。春荣:春天开花。荣,开花。实:果实。丹:朱红色,像丹砂一样。朵:这里指果实聚成的串。红缯:红色的丝绸。缯,丝织品的总称,相当于现在的绸。膜:包在果肉表面的薄皮。绡:生丝织成的绸。瓤肉:果肉·。莹白:晶莹洁白。醴:甜酒。酪:奶酪。去:消失。
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元和十五年:即公元820年。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南宾守:南宾郡太守。南宾,又名忠州(今重庆忠县)。工吏:在官府当差的工匠,这里指画工。图而书之:画好画,题上字。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是为没有见过荔枝和虽然见过荔枝但没有摘下一二三天的荔枝的人看的。识,认识,见过。
参考资料:
1、 张撝之.唐代散文选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141-142
2、 严杰 选编.白居易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91-192
译文注释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wéi)盖,叶如桂,冬青;华(huā)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zēng),膜如紫绡(xiāo),瓤(ráng)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lǐ)酪(lào)。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荔枝生长在巴州和峡州之间一带地方。它的树形呈圆的形状,很像古代用来遮蔽东西的“帷盖”。叶像桂树的叶,冬季还是绿色的;花像橘树的花,在春天开放;果实的颜色像丹砂那样红,夏季成熟。果实聚成簇,像葡萄,核像枇杷的核,壳像红绸,膜像紫绸,瓤肉像冰雪一样晶莹,洁白,浆液像醴那样甜,像酪那样酸。关于荔枝的情况,大概也就如同前面所说的情形,那实际的情况比介绍的这些还要好。假如果实离开了枝体,一天颜色就变了,两天香味就变了,三天味道就变了,四五天以后,色香味就全消失了。
巴峡:指唐代的巴州和峡州,在今四川省东部和湖北省西部。这里作者只说“荔枝生巴峡间”,其实中国生产荔枝的地方还有福建、杭州等地。团团:圆圆的。帷盖:周围带有帷帐的伞盖,围在四周的部分叫“帷”,盖在上面的部分叫“盖”。桂:常绿小乔木,叶为椭圆形,与荔枝叶相似。冬青:冬天是绿的。华如橘:花朵像橘树的花朵。橘,常绿乔木。华,通“花”。春荣:春天开花。荣,开花。实:果实。丹:朱红色,像丹砂一样。朵:这里指果实聚成的串。红缯:红色的丝绸。缯,丝织品的总称,相当于现在的绸。膜:包在果肉表面的薄皮。绡:生丝织成的绸。瓤肉:果肉·。莹白:晶莹洁白。醴:甜酒。酪:奶酪。去:消失。
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元和十五年的夏天,南宾郡的太守白乐天,让官画工画成一幅荔枝图,并写上这篇序,这是为了告诉没有见过荔枝的人以及见过不到三天的人。
元和十五年:即公元820年。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南宾守:南宾郡太守。南宾,又名忠州(今重庆忠县)。工吏:在官府当差的工匠,这里指画工。图而书之:画好画,题上字。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是为没有见过荔枝和虽然见过荔枝但没有摘下一二三天的荔枝的人看的。识,认识,见过。
参考资料:
1、 张撝之.唐代散文选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141-142
2、 严杰 选编.白居易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91-192
赏析
这篇序文实是为荔枝图画写的说明,其说明对象是荔枝。作者运用说明从整体到局部、由外表到内核的说明顺序以及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层次明晰、详略得当地描摹了荔枝的形态。
作者先从大处着笔,“荔枝生巴峡间”点明荔枝的生长环境,接着便从细微处对荔枝本身的各个部位及其特征加以具体说明。文章最精彩的部分是这段用比喻描绘荔枝的文字:“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这里采用日常生活中习见的十种物体作比,使未见荔枝者借助以往的经验对荔枝产生具体的印象。“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完全可以借助帷盖、桂、橘、丹、葡萄、枇杷、红缯、紫绡、冰雪、醴酪这十种可以感知的东西,获得对荔枝具体而形象的感受。每一个比喻自然妥帖,与荔枝本身的特点贴近。而对色、香、味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特点,仅用“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加以简要说明。最后点明作画时间、作画者、主持人及作序目的,略作交待即收住。
全文短短不到一百三十个字,不仅写出了荔枝的出处、外形、味道,而且还写出了摘下后短期内的变化情况,是一篇优秀的说明文小品。
高阳池送朱二
孟浩然〔唐代〕
当昔襄阳雄盛时,山公常醉习家池。池边钓女日相随,妆成照影竟来窥。澄波澹澹芙蓉发,绿岸参参杨柳垂。一朝物变人亦非,四面荒凉人住稀。意气豪华何处在,空余草露湿罗衣。此地朝来饯行者,翻向此中牧征马。征马分飞日渐斜,见此空为人所嗟。殷勤为访桃源路,予亦归来松子家。
译文
注释
当昔襄阳雄盛时,山公常醉习家池。
池边钓女日相随,妆成照影竟来窥。
澄波澹澹芙蓉发,绿岸参参杨柳垂。
澹澹:水波摇荡的样子。参参:草木茂盛;细长的样子。
一朝物变人亦非,四面荒凉人住稀。
意气豪华何处在,空余草露湿罗衣。
此地朝来饯行者,翻向此中牧征马。
征马分飞日渐斜,见此空为人所嗟。
殷勤为访桃源路,予亦归来松子家。
松子:赤松子。古代神话中的仙人,相传神农时为一说为帝喾之师,后为道教所信奉。《史记·留侯世家》:“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松子家”,指学仙求道雨师。的隐逸者之家,即孟浩然的隐居处。
译文注释
当昔襄阳雄盛时,山公常醉习家池。
当年襄阳雄盛时期,镇守襄阳的山间经常在习家池醉饮。
池边钓女日相随,妆成照影竟来窥。
相随而来的钓女,来到池边,竞相窥视她们自己妆扮过的映在池中的倩影。
澄波澹澹芙蓉发,绿岸参参杨柳垂。
清波荡漾荷花盛开,依依垂柳映绿了水岸。
澹澹:水波摇荡的样子。参参:草木茂盛;细长的样子。
一朝物变人亦非,四面荒凉人住稀。
往日的繁华已经消逝,人物也不似当年,四望习池已变得一派荒凉,人迹稀少。
意气豪华何处在,空余草露湿罗衣。
往日意气风发豪华风流的一代人物都不见了,只有荒草露水沾湿着游人的衣服。
此地朝来饯行者,翻向此中牧征马。
此处虽然萧条了,但是一大早就来此为送别饯行的,并在这里放牧将要远行的马匹。
征马分飞日渐斜,见此空为人所嗟。
一直到红日渐斜,远行人才上马而去,此情此景见之无不令人感叹此地的荒凉。
殷勤为访桃源路,予亦归来松子家。
诚恳而来是为寻找通向世外桃源之路,既然如此,只好归去,做一个赤松仙子隐逸罢了。
松子:赤松子。古代神话中的仙人,相传神农时为一说为帝喾之师,后为道教所信奉。《史记·留侯世家》:“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松子家”,指学仙求道雨师。的隐逸者之家,即孟浩然的隐居处。
赏析
感遇·之卅六
陈子昂〔唐代〕
浩然坐何慕。吾蜀有峨眉。念与楚狂子。悠悠白云期。时哉悲不会。涕泣久涟●【左三点水右而】。梦登绥山穴。南采巫山芝。探元观群化。遗世从云螭。婉娈时永矣。感悟不见之。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寻石瓮寺上方
贾岛〔唐代〕
野寺入时春雪后,崎岖得到此房前。老僧不出迎朝客,已住上方三十年。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