馀姚祗役奉简鲍参军
严维 〔唐代〕
童年献赋在皇州,方寸思量君与侯。万事无成新白首,
两春虚掷对沧流。歌诗盛赋文星动,箫管新亭晦日游。
知己欲依何水部,乡人今正贱东丘。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太湖诗。销夏湾
皮日休〔唐代〕
太湖有曲处,其门为两崖。当中数十顷,别如一天池。号为销夏湾,此名无所私。赤日莫斜照,清风多遥吹。沙屿扫粉墨,松竹调埙篪。山果红靺鞨,水苔青wK髵。木阴厚若瓦,岩磴滑如饴。我来此游息,夏景方赫曦。一坐盘石上,肃肃寒生肌。小艖或可泛,短策或可支。行惊翠羽起,坐见白莲披。敛袖弄轻浪,解巾敌凉飔.但有水云见,更馀沙禽知。京洛往来客,暍死缘奔..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上越州杨严中丞
方干〔唐代〕
连枝棣萼世无双,未秉鸿钧拥大邦。折桂早闻推独步,分忧暂辍过重江。晴寻凤沼云中树,思绕稽山枕上窗。试把十年辛苦志,问津求拜碧油幢。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奉和圣制上巳祓禊应制
崔国辅〔唐代〕
元巳秦中节,吾君灞上游。鸣銮通禁苑,别馆绕芳洲。鹓鹭千官列,鱼龙百戏浮。桃花春欲尽,谷雨夜来收。庆向尧樽祝,欢从楚棹讴。逸诗何足对,窅作掩东周。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孟浩然〔唐代〕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译文
注释
夕阳度西岭,群壑(hè)倏(shū)已暝(míng)。
度:过、落。壑:山谷。倏:一下子。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满清听:满耳都是清脆的响声。
樵(qiáo)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樵人:砍柴的人。烟:炊烟和雾霭。一作“磴”。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jìng)。
之:此。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宿来:一作“未来”。孤琴:一作“孤宿”,或作“携琴”。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46-47
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1-12
译文注释
夕阳度西岭,群壑(hè)倏(shū)已暝(míng)。
夕阳已经落下西边的山岭,千山万壑忽然昏暗静寂。
度:过、落。壑:山谷。倏:一下子。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月光照进松林夜晚渐生凉意,风声泉声共鸣分外清晰。
满清听:满耳都是清脆的响声。
樵(qiáo)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山中砍柴人已经全都归家而去,烟霭中鸟儿刚归巢安息。
樵人:砍柴的人。烟:炊烟和雾霭。一作“磴”。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jìng)。
与丁大约定今晚来寺住宿,独自抚琴站在山路等你。
之:此。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宿来:一作“未来”。孤琴:一作“孤宿”,或作“携琴”。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46-47
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1-12
赏析
孟浩然在山水诗中,很善于表现自然景物在时间中的运动变化。山区寻常的景物,一经作者妙笔点染,便构成一幅清丽幽美的图画。
此诗写诗人夜宿山寺中,于山径之上等待友人的到来,而友人不至的情景。前六句尽写夜色:夕阳西下,万壑蒙烟,凉生松月,清听风泉,樵人归尽,暮鸟栖定;后两句写期待故人来宿而未至,于是抱琴等待。全诗不仅表现出山中从薄暮到深夜的时令特征,而且融合着诗人期盼知音的心情,境界清新幽静,语言委婉含蓄。
这首诗所描绘的自然景物形象,不仅仅准确地表现出山中从薄暮到深夜的时态特征,而且融统着诗人期盼知音的心情。特别是“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两句,写诗人见松月而觉夜凉,听见泉而感山幽,细致入微地传达出日暮山间听泉时的全部感受,很有韵味。
全篇前六句都是融情入景,到了第七句,才点出“之子期宿来”,然后在第八字再点出一个“候”字,彰显了诗人不焦虑不抱怨的儒雅风度,也从侧面表露出了诗人闲适的心境和对有人的信任。“孤琴候萝径”,以“孤”修饰琴,更添了孤清之感。孤琴的形象,兼有期待知音之意。而用“萝”字修饰“径”,也似有意似无意地反衬诗人的孤独。因为藤萝总是互相攀援、枝蔓交错地群生的。这一句诗,在整幅山居秋夜幽寂清冷的景物背景上,生动地勾勒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这位风神散朗的诗人,抱着琴,孤零零地伫立在洒满月色的萝径上,望眼欲穿地期盼友人的到来。诗的收尾非常精彩,使诗人深情期待知音的形象栩栩如生。
表面上看起来,前六句是写景,只有结尾两句写候友。其实不然,诗从一开始就在写候友,不过诗人暗藏在景物中,没有露面罢了。前六句看起来是无人之境,实际上是有人之境。“群壑倏已暝”是诗人看到的,“松月生夜凉”是诗人感到的,“风泉满清听”是诗人的感觉,“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也是诗人看到的。这些诗句表明诗人候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待读到“孤琴候萝径”,暗藏在景物中的人,与抚琴候友的人迭在一起,形象蓦地活起来,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全诗色彩不断变幻,景物描写十分清幽,语言含蓄委婉却不失韵味。“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两句是此诗名句。
岁日赠拒非
元稹〔唐代〕
君思曲水嗟身老,我望通州感道穷。同入新年两行泪,白头翁坐说城中。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