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刘长卿七里濑重送
严维 〔唐代〕
新安非欲枉帆过,海内如君有几何。
醉里别时秋水色,老人南望一狂歌。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送升道靖恭相公分司
林宽〔唐代〕
东风时不遇,果见致君难。海岳影犹动,鹍鹏势未安。星沉关锁冷,鸡唱驿灯残。谁似二宾客,门闲嵩洛寒。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岘山怀古
李白〔唐代〕
访古登岘首,凭高眺襄中。天清远峰出,水落寒沙空。弄珠见游女,醉酒怀山公。感叹发秋兴,长松鸣夜风。
译文
注释
访古登岘(xiàn)首,凭高眺(tiào)襄(xiāng)中。
岘首:在襄阳城南数里处。凭高:登临高处。襄中:指襄阳城一带。李白登上岘山远望襄阳城一带。
天清远峰出,水落寒沙空。
“天清”二句:李白的视线是从西南诸峰移向西北而又动望的,即可能是由望楚山移向鱼梁洲的。
弄珠见游女,醉酒怀山公。
游女:指万山脚下的解佩渚的传说,即郑交甫与汉水女神之事。山公:即山简。
感叹发秋兴,长松鸣夜风。
秋兴:因秋日而感怀。
译文注释
访古登岘(xiàn)首,凭高眺(tiào)襄(xiāng)中。
登临岘山顶,寻找游览古迹,凌空看襄阳。
岘首:在襄阳城南数里处。凭高:登临高处。襄中:指襄阳城一带。李白登上岘山远望襄阳城一带。
天清远峰出,水落寒沙空。
天气晴和,远处山峰挺出,秋水枯落,沙洲更加清冷辽阔。
“天清”二句:李白的视线是从西南诸峰移向西北而又动望的,即可能是由望楚山移向鱼梁洲的。
弄珠见游女,醉酒怀山公。
看到游玩的女孩在玩弄明珠,喝酒后,更加怀念魏晋时太守羊祜。
游女:指万山脚下的解佩渚的传说,即郑交甫与汉水女神之事。山公:即山简。
感叹发秋兴,长松鸣夜风。
看秋风萧瑟而兴叹,高大的松树也在秋夜里风中呜咽:事业何时有成。
秋兴:因秋日而感怀。
赏析
珠还合浦
邓陟〔唐代〕
至宝含冲粹,清虚映浦湾。素辉明荡漾,圆彩色玢ge.昔逐诸侯去,今随太守还。影摇波里月,光动水中山。鱼目徒相比,骊龙乍可攀。愿将车饰用,长得耀君颜。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哭晁卿衡
李白〔唐代〕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译文
注释
日本晁(cháo)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晁卿衡:即晁衡,日本人,原名阿倍仲麻吕(又作安陪仲麻吕)。公元717年(日本灵龟二年,唐开元五年),来中国求学。改姓名为朝衡。朝通“晁”。卿:尊称。帝都:指唐朝京城长安。蓬壶:指蓬莱、方壶,都是神话传说中东方大海上的仙山。此指晁衡在东海中航行。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明月:喻品德高洁才华出众之士,一说是月明珠,此喻晁衡。沉碧海:指溺死海中。白云:据说有白云出自苍梧入大梁。苍梧:本指九嶷山,此指传说中东北海中的郁州山(郁洲山)。相传郁州山自苍梧飞来,故亦称苍梧(见《一统志》)。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118页 .
译文注释
日本晁(cháo)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日本友人晁衡卿,辞别长安回家乡,乘坐帆船远去东方回蓬莱群岛。
晁卿衡:即晁衡,日本人,原名阿倍仲麻吕(又作安陪仲麻吕)。公元717年(日本灵龟二年,唐开元五年),来中国求学。改姓名为朝衡。朝通“晁”。卿:尊称。帝都:指唐朝京城长安。蓬壶:指蓬莱、方壶,都是神话传说中东方大海上的仙山。此指晁衡在东海中航行。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晁卿如同明月沉大海一去不返,思念你的心情如同苍白的云彩笼罩着云台山。
明月:喻品德高洁才华出众之士,一说是月明珠,此喻晁衡。沉碧海:指溺死海中。白云:据说有白云出自苍梧入大梁。苍梧:本指九嶷山,此指传说中东北海中的郁州山(郁洲山)。相传郁州山自苍梧飞来,故亦称苍梧(见《一统志》)。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118页 .
赏析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八十四。下面是中国屈原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常振国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诗的标题“哭”字,表现了诗人失去好友的悲痛和两人超越国籍的真挚感情,使诗歌笼罩着一层哀惋的气氛。
“日本晁卿辞帝都”,帝都即唐代京都长安,诗用赋的手法,一开头就直接点明人和事。诗人回忆起不久前欢送晁衡返国时的盛况:唐玄宗亲自题诗相送,好友们也纷纷赠诗,表达美好的祝愿和殷切的希望。晁衡也写诗答赠,抒发了惜别之情。
“征帆一片绕蓬壶”,紧承上句。作者的思绪由近及远,凭借想象,揣度着晁衡在大海中航行的种种情景。“征帆一片”写得真切传神。船行驶在辽阔无际的大海上,随着风浪上下颠簸,时隐时现,远远望去,恰如一片树叶飘浮在水面。“绕蓬壶”三字放在“征帆一片”之后更是微妙。“蓬壶”即传说中的蓬莱仙岛,这里泛指海外三神山,以扣合晁衡归途中岛屿众多的特点,与“绕”字相应。同时,“征帆一片”,飘泊远航,亦隐含了晁衡的即将遇难。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这两句,诗人运用比兴的手法,对晁衡作了高度评价,表达了他的无限怀念之情。前一句暗指晁衡遇难,明月象征着晁衡品德的高洁,而晁衡的溺海身亡,就如同皓洁的明月沉沦于湛蓝的大海之中,含意深邃,艺术境界清丽幽婉,同上联中对征帆远航环境的描写结合起来,既显得自然而贴切,又令人无限惋惜和哀愁。末句以景写情,寄兴深微。苍梧,指郁洲山,据《一统志》,郁洲山在淮安府海州朐山东北海中。晁衡的不幸遭遇,不仅使诗人悲痛万分,连天宇也好似愁容满面。层层白色的愁云笼罩着海上的苍梧山,沉痛地哀悼晁衡的仙去。诗人这里以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写白云的愁来表达自己的愁,使诗句更加迂曲含蓄,这就把悲剧的气氛渲染得更加浓厚,令人回味无穷。
诗忌浅而显。李白在这首诗中,把友人逝去、自己极度悲痛的感情用优美的比喻和丰富的联想,表达得含蓄、丰富而又不落俗套,体现了非凡的艺术才能。李白的诗歌素有清新自然、浪漫飘逸的特色,在这首短诗中,读者也能体味到他所特有的风格。虽是悼诗,却是寄哀情于景物,借景物以抒哀情,显得自然而又潇洒。李白用“明月”比喻晁衡品德非常纯净;用“白云愁色”表明他对晁衡的仙去极度悲痛。他与晁衡的友谊,不仅是盛唐文坛的佳话,也是中日两国人民友好交往历史的美好一页。
寄前户部陆郎中
罗隐〔唐代〕
出驯桑雉入朝簪,箫洒清名映士林。近日篇章欺白雪,早年词赋得黄金。桂堂纵道探龙颔,兰省何曾驻鹤心。离乱事多人不会,酒浓花暖且闲吟。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