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骊山
窦巩 〔唐代〕
翠辇红旌去不回,苍苍宫树锁青苔。
有人说得当时事,曾见长生玉殿开。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峡路
崔道融〔唐代〕
清猿啼不住,白水下来新。八月莫为客,夜长愁杀人。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灭胡曲
岑参〔唐代〕
都护新灭胡,士马气亦粗。萧条虏尘净,突兀天山孤。
译文
注释
都护新灭胡,士马气亦粗。
都护:此处指封常清。
萧条虏(lǔ)尘净,突兀(wù)天山孤。
虏尘净:一作“虏塞净”,指没有战争。天山:横贯新疆中部,西部入中亚西亚,全长2500公里。
译文注释
都护新灭胡,士马气亦粗。
封将军新近消灭了胡人的主力,战士们和战马也都大口地喘着粗气。
都护:此处指封常清。
萧条虏(lǔ)尘净,突兀(wù)天山孤。
敌人被消灭干净,边塞一片萧索、寥落,险峻的天山依旧那么孤单地高耸屹立。
虏尘净:一作“虏塞净”,指没有战争。天山:横贯新疆中部,西部入中亚西亚,全长2500公里。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主要描写边疆安宁时战士们的生活情景。
前二句,“气亦粗”写出战士们征战极为辛苦劳累,又可见战士们因战胜敌人而士气高昂,欢欣鼓舞,还可见战士们为来之不易的安宁而高兴的同时,也有稍加休憩的愿望。如此复杂的思想感情,诗人准确地抓住了人马都大口呼吸的典型细节,并纤毫毕现地表现出来。想必当时诗人和战士们一样,也是“气亦粗”,于是抑制不住内心那份创作冲动,感而为义,发而为诗。
后二句,“净”字极言边塞十分安宁,也饱含着胜利的喜悦,还饱含着对艰苦征战的回味咀嚼。“孤”字既写出了天山突兀而出的奇景,更是诗人面对边疆安宁、寂寞的景象时放达心境的体现。“虏尘净”、“天山孤”两相对照,生动地反映了以前胡人驰骋天山,曾经耀武扬威、不可一世,如今天山依旧,胡人已遁迹远去这一变化过程。
全诗读来,如闻战阵的战鼓之声,短促有力,铿锵动人,掷地有声,毫不拖泥带水,于极短的篇幅中,有叙事、有写景,形象地刻画出边塞平静时的生活情景,表现了诗人奋战边塞的万丈豪情和卓越的艺术水平。
失调名
李清照〔唐代〕
犹将歌扇向人遮。水晶山枕象牙床。彩云易散月长亏。几多深恨断人肠。罗衣消尽恁时香。闲愁也似月明多。直送凄凉到画屏。
译文
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
苦苦留人不住,他酒醉后登上画船,扬帆而去。小舟拨开轻卷的碧波,行驶在漫漫春水路上,所过之处尽是黄莺啼晓之声。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渡口杨柳郁郁青青,枝枝叶叶都满含着别意离情。从此后休要寄锦书再诉衷情,画楼里的欢娱不过是一场春梦,那山盟海誓毕竟空口无凭。
参考资料:
1、
闫国猛 注.宋词三百首:中国工人出版社,2015:54
2、
思履.宋词三百首图解详析: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135
3、
刘青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北京教育出版社,2013:129-130
4、
北京师联教育科学研究所.宋词观止(上册):人民武警出版社,2002:67-68
5、
沙灵娜.宋词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10
注释
留人不住¹,醉解兰舟²去。一棹(zhào)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
¹留人不住:郑文宝《柳枝词》:“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此处翻用其意。²兰舟:木兰舟,以木兰树所造之船。此处泛指船只。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此后锦书¹休寄,画楼云雨²无凭³。
¹锦书:书信的美称。前秦苏若兰织锦为字成回文诗,寄给丈夫窦滔。后世泛称情书为锦书。²云雨:隐喻男女交合之欢。³无凭:靠不住。
参考资料:
1、
闫国猛 注.宋词三百首:中国工人出版社,2015:54
2、
思履.宋词三百首图解详析: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135
3、
刘青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北京教育出版社,2013:129-130
4、
北京师联教育科学研究所.宋词观止(上册):人民武警出版社,2002:67-68
5、
沙灵娜.宋词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10
译文注释
留人不住¹,醉解兰舟²去。一棹(zhào)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
苦苦留人不住,他酒醉后登上画船,扬帆而去。小舟拨开轻卷的碧波,行驶在漫漫春水路上,所过之处尽是黄莺啼晓之声。
¹留人不住:郑文宝《柳枝词》:“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此处翻用其意。²兰舟:木兰舟,以木兰树所造之船。此处泛指船只。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此后锦书¹休寄,画楼云雨²无凭³。
渡口杨柳郁郁青青,枝枝叶叶都满含着别意离情。从此后休要寄锦书再诉衷情,画楼里的欢娱不过是一场春梦,那山盟海誓毕竟空口无凭。
¹锦书:书信的美称。前秦苏若兰织锦为字成回文诗,寄给丈夫窦滔。后世泛称情书为锦书。²云雨:隐喻男女交合之欢。³无凭:靠不住。
参考资料:
1、
闫国猛 注.宋词三百首:中国工人出版社,2015:54
2、
思履.宋词三百首图解详析: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135
3、
刘青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北京教育出版社,2013:129-130
4、
北京师联教育科学研究所.宋词观止(上册):人民武警出版社,2002:67-68
5、
沙灵娜.宋词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10
赏析
除夜
白居易〔唐代〕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