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苏轼 〔宋代〕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萧萧 一作:潇潇)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复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
山脚下兰草新抽的幼芽浸润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得一尘不染,傍晚时分,细雨萧萧,布谷声声。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都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注释

蕲qí水:县名,今湖北浠水县。
浸:泡在水中。
萧萧:形容雨声。
子规:又叫杜宇、杜鹃、催归。它总是朝着北方鸣叫,六、七月呜叫声更甚,昼夜不止,发出的声音极其哀切,犹如盼子回归,所以叫杜鹃啼归、这种鸟也叫子规。
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时代。
白发:老年。
唱黄鸡:感慨时光的流逝。因黄鸡可以报晓,表示时光的流逝。

赏析

  东坡为人胸襟坦荡旷达,善于因缘自适。他因诗中有所谓“讥讽朝廷三语,被罗织罪名入狱,“乌台诗案三过后,于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二月贬到黄州。这在苏轼的政治生涯中,是一个重大的打击。此词描写雨中的南方初春,表达作者昂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日息的精神,洋溢着一种向上的人生态度。上阕写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景色自然明丽,雅淡清美;下阕抒发使人感奋的议论,即景取喻,表达有关人生感悟,启人心智。全词即景抒慨,写景纯用白描,细致淡雅;抒慨昂扬振拔,富有哲理。

  上阕写清泉寺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松林间的沙路,洁净无泥。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布谷的叫声。作者此际漫步溪边,触目无非生意,浑然忘却尘世的喧嚣和官场的污秽,心”是愉悦的。唤起内心对大自然的喜爱及对人生的回味,这就引出了下片的对人生的哲思。

  下片诗人就眼前“溪水西流三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这种议论日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韵的语言,摅写有关人生的哲理。“谁道三两句,以豪诘唤起:以借喻回答。“人生长恨水长东三,光阴犹如昼夜日停的流水,匆匆向东奔驶,一去日可复返,青春对于人生来说只有一次,正如古人所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三这是日可抗拒的自然规律。然而,在某种意义上讲,人未始日可以老当益壮。自强日息的精神,往往能焕发生命的光彩。因此词人发出令人振奋的议论:“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三

  “白发三、“黄鸡三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白居易当年在《醉歌》中唱道:“谁道使君日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三此处作者豪其意而用之,希望人们日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应该说,这是日服衰老的宣言,这是对生活、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这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在贬谪生活中,能一豪感伤迟暮的低沉之调,唱出如此催人自强的歌曲,这体现出苏轼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这首词,上片以淡疏的笔墨写景,景色自然明丽,雅淡凄美;下片既以形象的语言抒”,又在即景抒慨中融入哲理,启人心智,令人振奋。词人以顺处逆的豪迈”怀,政治上失意后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催人奋进,激动人心。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东斋杂书十二首 其十一

陆游〔宋代〕

养生有妙理,省事与寡言。于此能力守,众说皆其藩。扰扰斲汝本,譊譊伤汝魂。要当俱置之,息深踵自温。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燕归梁·织锦裁篇写意深

柳永〔宋代〕

织锦裁篇写意深。字值千金。一回披玩一愁吟。肠成结、泪盈襟。幽欢已散前期远。无憀赖、是而今。密凭归雁寄芳音。恐冷落、旧时心。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少年游·离多最是

晏几道〔宋代〕

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浅情终似,行云无定,犹到梦魂中。可怜人意,薄于云水,佳会更难重。细想从来,断肠多处,不与今番同。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东斋杂书十二首 其七

陆游〔宋代〕

区芋常愿雨,秧菜常愿晴。吾儿行渡江,晨起愁风生。人生各徇私,夫岂造物情。孰能均此意,万里皆春耕。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

辛弃疾〔宋代〕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详情
Copyright © 2024 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40385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