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清宫三首·其二
崔橹 〔唐代〕
障掩金鸡蓄祸机,翠华西拂蜀云飞。
珠帘一闭朝元阁,不见人归见燕归。
译文
注释
障掩金鸡蓄祸机,翠华西拂蜀云飞。
金鸡:即金鸡障。画金鸡为饰的坐障 。祸:指安史之乱。翠华西拂:指安史之乱时玄宗与贵妃们逃亡四川的情形。
珠帘一闭朝元阁,不见人归见燕归。
朝元阁:指阁名,传说玄宗于天宝七年在朝元阁中拜见玄元皇帝。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作者邮箱:930331075@qq.com
译文注释
障掩金鸡蓄祸机,翠华西拂蜀云飞。
金鸡障后的人(安禄山)蓄意谋反已久,叛乱一起帝王带着贵妃仓皇出逃。
金鸡:即金鸡障。画金鸡为饰的坐障 。祸:指安史之乱。翠华西拂:指安史之乱时玄宗与贵妃们逃亡四川的情形。
珠帘一闭朝元阁,不见人归见燕归。
珠帘遮挡的朝元阁已不复以往,只有过往的燕子飞来飞去,再不见旧人回。
朝元阁:指阁名,传说玄宗于天宝七年在朝元阁中拜见玄元皇帝。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作者邮箱:930331075@qq.com
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金鸡障后的人(安禄山)蓄意谋反已久,叛乱一起帝王带着贵妃仓皇出逃。
珠帘遮挡的朝元阁已不复以往,只有过往的燕子飞来飞去,再不见旧人回。
注释
金鸡:即金鸡障。画金鸡为饰的坐障 。
祸:指安史之乱。
翠华西拂:指安史之乱时玄宗与贵妃们逃亡四川的情形。
朝元阁:指阁名,传说玄宗于天宝七年在朝元阁中拜见玄元皇帝。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
李白〔唐代〕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译文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炉火熊熊燃烧,红星四溅,紫烟蒸腾,广袤的天地被红彤彤的炉火照得通明。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炼铜工人在明月之夜,一边唱歌一边劳动,他们的歌声打破幽寂的黑夜,震荡着寒天河流。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88-294
2、
郁贤皓 编选.李白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94-196
3、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189-213
注释
炉火¹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¹炉火:唐代,秋浦乃产铜之地。此指炼铜之炉火。
赧(nǎn)郎¹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¹赧郎:红脸汉。此指炼铜工人。赧:原指因羞愧而脸红,此指脸被炉火所映红。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88-294
2、
郁贤皓 编选.李白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94-196
3、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189-213
译文注释
炉火¹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炉火熊熊燃烧,红星四溅,紫烟蒸腾,广袤的天地被红彤彤的炉火照得通明。
¹炉火:唐代,秋浦乃产铜之地。此指炼铜之炉火。
赧(nǎn)郎¹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炼铜工人在明月之夜,一边唱歌一边劳动,他们的歌声打破幽寂的黑夜,震荡着寒天河流。
¹赧郎:红脸汉。此指炼铜工人。赧:原指因羞愧而脸红,此指脸被炉火所映红。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88-294
2、
郁贤皓 编选.李白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94-196
3、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189-213
赏析
在这首诗里,诗人饱含激情,唱出了一曲劳动者的颂歌,这在唐诗的是不多见的,因而弥足珍贵。
炉火,旧注有的解释为炼丹之火,有的说是渔人之火,这些说法都不妥当。清人王琦认为是冶铸之火,这个看法得到普遍的认同。因为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秋浦多矿,尤产银产铜。冶炼之炉火,红光冲天,故能照耀天地。紫烟独具色彩的美感。李白喜用此词。如“身披翠云裘,袖拂紫烟去”,“素手掏青霭,罗衣曳紫烟”,以及著名的“日照香炉生紫烟”等等。前二例的“紫烟”,是李白神往的仙界的的意象,即所谓紫气祥云。后一类则是自然景象。本诗的“紫烟”句,则是对炉火的红星在紫色烟雾四射飞进的描写。用“紫烟”而不用“浓烟”,既淡化了冶铸工匠的艰辛,给这种劳动场景赋予了一层美“多姿的色彩,又体现了诗人对色彩美的捕捉能力。
“赧郎”一词,旧时有人认为这是吴语,是“歌者助语之词”,即是象声词,是工匠们歌唱的某一音节。此说难以确证。赧,本指羞红的脸色,郎是对男子的尊称。“赧”此处引申为“红”义,“赧郎”指被熊熊炉火照红的冶炼工匠。这种解释是通达的。工匠们在寒夜里,在月光下,仍然辛勤地忙碌诗,喊诗嘹亮的号子,唱诗粗犷的山歌,歌声在寒夜传得很远很远,在河面上飘飞,在山谷里回荡,不但使旷野的氛围变得热烈,也驱走了他们自身的疲乏和劳顿,寒夜也似乎不那么漫长了。
全诗只有二十个字,但传神写照,将冶炼工匠的生活与形象刻画得维妙维肖,动人心弦,诗人对冶炼工人的敬爱与颂扬之情也得到自然的流露。
“炉火照天地”,通过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冶铸工场的热烈气氛,给全诗定下了热烈欢快的基调。从画面上看,形成一个亮点,处于的心位置。这映照天地的炉火,既是工人们劳动的反映,也和他们豪迈爽朗的心情相映衬。“红星”一句则是对上句的补足,从细节对炉火进行刻画。诗重从色调的红与紫的对比、星与烟的排比入手,抓住了最富代表性的特征。而一个“乱”字,更是巧妙而逼真地将火花四溅,紫烟升腾的冶炼场面再现出来。以如此十字便准确生动地概括出一个热烈喧腾、生机勃勃的场景,不能不叹服诗人的如椽大笔。最后二句,顺势进入对人的描写。先用“明月夜”照应上文的“炉火”,写工匠们深夜劳作的艰辛。农人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但冶炼工人们却不能如此运作。铁水未化,便不能下岗,夜以继日才是他们的特点,这不经意的一句,恰到好处地写出了他们与农民的生活规律及劳动方式的差异来。尽管如此,工人们还是喜欢自己的职业的,当铁水出炉之时,他们会为自己的杰作而自豪,而歌唱。那声震寒川的歌曲,就是他们此刻心境的最好说明。这就把劳动者勤劳善良的性格特征鲜明地表现出来。
夜下征虏亭
李白〔唐代〕
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山花如绣颊,江火似流萤。
译文
注释
船下广陵(líng)去,月明征虏(lǔ)亭。
征虏亭:东晋时征虏将军谢石所建,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南郊。广陵:郡名,在今江苏省扬州市一带。
山花如绣颊(jiá),江火似流萤(yíng)。
绣颊:涂过胭脂的女子面颊,色如锦绣,因称绣颊。亦称“绣面”,或“花面”。一说绣颊疑为批颊,即戴胜鸟。这里借喻岸上山花的娇艳。江火:江上的渔火。江,咸本、玉本、郭本、朱本俱作”红“。刘本注云:江,今本作红,江字为胜。流萤:飞动的萤火虫。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421 .
2、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800-801 .
译文注释
船下广陵(líng)去,月明征虏(lǔ)亭。
船顺流而下朝广陵驶去,明月照亮了征虏亭。
征虏亭:东晋时征虏将军谢石所建,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南郊。广陵:郡名,在今江苏省扬州市一带。
山花如绣颊(jiá),江火似流萤(yíng)。
远望山花如娇艳似绣颊,江上万家灯火,像无数萤火虫飞来飞去。
绣颊:涂过胭脂的女子面颊,色如锦绣,因称绣颊。亦称“绣面”,或“花面”。一说绣颊疑为批颊,即戴胜鸟。这里借喻岸上山花的娇艳。江火:江上的渔火。江,咸本、玉本、郭本、朱本俱作”红“。刘本注云:江,今本作红,江字为胜。流萤:飞动的萤火虫。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421 .
2、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800-801 .
赏析
诗人运用流畅的语言,生动的比喻,在诗中形象地描绘了从征虏亭(在今南京)到广陵(今扬州)一带的江中夜景,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出游的喜悦之情。全诗语言如话,意境如画,对客观景物神态的描绘逼真传神,体现了作者驾驭语言的高超能力。
“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两句写诗人坐在小舟上回首仰望征虏亭,只见那高高的古亭在月光映照下,格外轮廓分明。
第三句:“山花如绣颊。”唐人风俗,少女妆饰面颊,称“绣颊”。白居易有诗云:“绣面谁家婢,鸦头几岁女。”刘禹锡亦有诗云:“花面丫头十三四,春来绰约向人扶。”李白是以“绣颊”代称少女,以之形容山花。这句诗是说,那征虏亭畔的丛丛山花,在朦胧的月色下,绰约多姿,好像一群天真烂漫的少女,伫立江头,为诗人依依送别。
“江火似流萤。”意思是说,那江上的渔火和江中倒映的万家灯火,星星点点,闪闪烁烁,迷迷茫茫,像无数萤火虫飞来飞去。
全诗描绘了一幅令人心醉的春江花月夜景图:岸上山花绰约多情,江上火点迷离奇幻;古亭静立于上,小舟轻摇于下,皓月临空,波光滟滟。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美好感情和出游的喜悦,都从画面中显现出来。
这首诗的意境十分优美,作者选取江船、明月、古亭、山花、江火这些景物,把征虏亭一带的夜色描绘得既妩媚动人又生机勃勃。夜色,在一般诗人的笔下多是宁静的,呈现出倦倦睡意的,但在李白的笔下却是生动的,精神十足的。他用少女的风姿来比喻岸边的山花,一下子给江岸增添了无限的生气与活力。夜晚江船的渔火本来是静止的,但是作者却从自己行船的感受角度去写,把静止的渔火写成动态的,使江面的景象活泼起来,飞动起来。作品中的景观,归根到底,是作者性格的反映,这首小诗使我们感受到李白那种飞扬跃动的性格特征。
冬行三首 其三
卢仝〔唐代〕
不敢唾汴水,汴水入东海。污泥龙王宫,恐获不敬罪。不敢蹋汴堤,汴堤连秦宫。蹋尽天子土,馈餫无由通。此言虽太阔,且是臣心肠。野风结阴兵,千里鸣刀枪。海月护羁魄,到晓点孤光。上不事天子,下不识侯王。夜半睡独觉,爽气盈心堂。颜子甚年少,孔圣同行藏。我年过颜子,敢道不自强。船人虽奴兵,亦有意智长。问我何所得,乐色填清扬。我报果有为,孔经在..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冬宵家会饯李郎司兵赴同州
岑参〔唐代〕
急管杂青丝,玉瓶金屈卮。寒天高堂夜,扑地飞雪时。贺君关西掾,新绶腰下垂。白面皇家郎,逸翮青云姿。明旦之官去,他辰良会稀。惜别冬夜短,务欢杯行迟。季女犹自小,老夫未令归。且看匹马行,不得鸣凤飞。昔岁到冯翊,人烟接京师。曾上月楼头,遥见西岳祠。沙苑逼官舍,莲峰压城池。多暇或自公,读书复弹棋。州县信徒劳,云霄亦可期。应须力为政,聊慰此..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