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宫词
李咸用 〔唐代〕
风和气淑宫殿春,感阳体解思君恩。眼光滴滴心振振,
重瞳不转忧生民。女当为妾男当臣,男力百岁在,
女色片时新。用不用,唯一人。敢放天宠私微身,
六宫万国教谁宾?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李繁时为随州刺史宰相泌之子也)
韩愈〔唐代〕
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一一悬牙签,新若手未触。为人强记览,过眼不再读。伟哉群圣文,磊落载其腹。行年五十馀,出守数已六。京邑有旧庐,不容久食宿。台阁多官员,无地寄一足。我虽官在朝,气势日局缩。屡为丞相言,虽恳不见录。送行过浐水,东望不转目。今子从之游,学问得所欲。入海观龙鱼,矫翮逐黄鹄。勉为新诗章,月寄三四幅。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送郑寂上人南行
许浑〔唐代〕
儒家有释子,年少学支公。心出是非外,迹辞荣辱中。锡寒秦岭月,杯急楚江风。离怨故园里,小秋梨叶红。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首秋轮台
岑参〔唐代〕
异域阴山外,孤城雪海边。秋来唯有雁,夏尽不闻蝉。雨拂毡墙湿,风摇毳幕羶。轮台万里地,无事历三年。
译文
注释
异域阴山外,孤城雪海边。
阴山:今乌鲁木齐以东之天山东段山脉。雪海:浩瀚之沙漠雪原,为当时轮台北面之沙海。
秋来唯有雁,夏尽不闻蝉。
雨拂毡(zhān)墙湿,风摇毳(cuì)幕羶(shān)。
毡墙:毡帐之围墙。毳幕:毡帐。毳:鸟兽的细毛。羶:羊等牲畜的腥臊气
轮台万里地,无事历三年。
参考资料:
1、 唐名家诗导读编委会.唐名家诗导读: 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1日
译文注释
异域阴山外,孤城雪海边。
身居异域在那阴山西面,轮台孤战位于雷海旁边。
阴山:今乌鲁木齐以东之天山东段山脉。雪海:浩瀚之沙漠雪原,为当时轮台北面之沙海。
秋来唯有雁,夏尽不闻蝉。
秋季已到只见行行飞雁,夏日刚过不闻声声鸣蝉。
雨拂毡(zhān)墙湿,风摇毳(cuì)幕羶(shān)。
秋酉时时打得毡墙潮湿,秋风阵阵吹过帐幕腥腔。
毡墙:毡帐之围墙。毳幕:毡帐。毳:鸟兽的细毛。羶:羊等牲畜的腥臊气
轮台万里地,无事历三年。
轮台之地距离家乡万里,边地元串已经过去三年!
参考资料:
1、 唐名家诗导读编委会.唐名家诗导读: 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1日
赏析
《首秋轮台》这首五律于公元756年(天宝十五年)诗人居轮台时所作。诗人于公元754年赴北庭,至今已历三年,诗中描绘初秋边塞景物.抒写久居边塞的惆怅心情。
诗的开头面句从地点“轮台”落笔写。地为“异域”,城为“孤城”,而又位于明山之外,雪海之边,两句互相补充,各分三层以写边地荒远苦寒,起调极为沉重。
诗的次两句则从时间“首秋”落笔写。“秋来”和“夏尽”点明“首秋”,雁为北地之氏“唯有雁”照应“孤城”二字;蝉为家乡之物,“不闻蝉”照应“异域”二字。“唯有”、“不闻”。从所见所闻,一正一反两个方而来写边地荒远苦寒。
诗的五、六两句从居住环境方面写。边地的秋风秋雨侵袭着诗人居住的蓬帐,毡墙已经潮湿,帐幕发出胞气。上句景物诉诸视觉,下旬景物诉诸嗅觉,可见诗人置身子怎样的氛围之中。一“捞”一“格”,写边地初秋气候的恶劣,点染秋景气氛,勾划出一个极为凄苦的环境。
诗的最后两句仍从地点时间两方面着笔来写。“轮台万里地”,写边塞地点之远;“无事历三年”,写戍边时间之长。环境苦寒,秋日又至,家乡万里,归去无期,思念家乡宅切是不言而喻的。因面这两句实为诗人之所感。
这首诗由诗人所居异域而及诗人首秋所见,而及诗人边地所居,而及诗人心中所想,由远及近,层层写拢来,久居边塞的苦闷心情在首秋轮台的景物描绘中得到自然而又含蓄的表露。
首句为地理环境,异域,有别于内地,且在阴山之外;孤城雪海,竟然为沙漠之中的一块绿地。次句为气候环境,轮台之夏和秋季很短,夏季听不见蝉鸣,秋季看不见大雁,一不留神便进入冬季。三句为居住环境,住用毡帐,不防雨。结尾为总结感叹,茫茫万里辽阔之轮台,拜拜在这呆了三年。能看出来,岑参此时有些伤感,不知是对此西域轮台不满意,还是因为未能建功立业长叹息。
轮台为古单于之地,风物民俗尽殊,即古之所谓异域。作者《轮台即事》破题即曰:“轮台风物异,地是古单于。”即写其风物之异,与异域之感。结句平实,然平中有奇,实中有虚。无事而于此偏远荒漠之地度过三年。其难熬可知,其感触可会,句外有无穷之意。
满江红(庆寿)
王质〔唐代〕
整顿乾坤,恨舞袖、回旋不足。须付与、腰金叠赤,面槐参绿。功业岂无人可了,英豪自有心相伏。自孤窗、寒烛听经纶,常三复。举大白,倾_醁。为公起,歌此曲。曲中意惟有,斯贤堪属。萱草喜除烦恼障,莲花妙享清凉福。愿年年、团扇弄生绡,长如玉。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