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花谣
刘言史 〔唐代〕
杜陵村人不田穑,入谷经谿复缘壁。每至南山草木春,
即向侯家取金碧。幽艳凝华春景曙,林夫移得将何处。
蝶惜芳丛送下山,寻断孤香始回去。豪少居连鳷鹊东,
千金使买一株红。院多花少栽未得,零落绿娥纤指中。
咸阳亲戚长安里,无限将金买花子。浇红湿绿千万家,
青丝玉轳声哑哑。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刘言史
唐朝时有一个与李贺、孟郊同时代的诗人,他没做过一天枣强县令,却被世人称为“刘枣强”。他叫刘言史,其诗百锻为字,千炼成句,《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计七十九首。刘言史去世后,孟郊写有一首《哭刘言史》:“……精异刘言史,诗肠倾珠河。取次抱置之,飞过东溟波。可惜大国谣,扬为四夷歌。”可见刘言史的诗当时已蜚声海外。兹录刘言史诗二首,可..► 61篇诗文 ► 0条名句
寄马戴
姚合〔唐代〕
天府鹿鸣客,幽山秋未归。我知方甚爱,众说以为非。隔屋闻泉细,和云见鹤微。新诗此处得,清峭比应稀。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寄院中诸公
孟郊〔唐代〕
奕弈秋水傍,骎骎绿云蹄。月仙有高曜,灵凤无卑栖。翠色绕云谷,碧华凝月溪。竹林递历览,云寺行攀跻。冠豸独屈蠖,匣龙期剸犀。千山惊月晓,百里闻霜鼙。戎府多秀异,谢公期相携。因之仰群彦,养拙固难齐。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天涯
李商隐〔唐代〕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译文
注释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天涯:一指此处泛指家乡以外的极远之地。二指此处特指具体的天边。斜:古音读xiá,今音读xié。可以读古音,也可以按现行中小学语文教学通例上读今音。
莺(yīng)啼(tí)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莺啼:莺鸣。宋辛弃疾《蝶恋花》词:“燕语莺啼人乍还。却恨西园,依旧莺和燕。”“啼”字语意双关啼叫和啼哭。最高花:树梢顶上的花。也是盛开在最后的花。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 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744
2、 陈永正.李商隐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70-171
3、
译文注释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繁花似锦的春天独在天涯,天涯的红日又在渐渐西斜。
天涯:一指此处泛指家乡以外的极远之地。二指此处特指具体的天边。斜:古音读xiá,今音读xié。可以读古音,也可以按现行中小学语文教学通例上读今音。
莺(yīng)啼(tí)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美丽的黄莺啊你若有泪水,请为我洒向最高枝的娇花。
莺啼:莺鸣。宋辛弃疾《蝶恋花》词:“燕语莺啼人乍还。却恨西园,依旧莺和燕。”“啼”字语意双关啼叫和啼哭。最高花:树梢顶上的花。也是盛开在最后的花。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 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744
2、 陈永正.李商隐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70-171
3、
赏析
李商隐的这首绝句,“意极悲,语极艳”(杨致轩语),在表现手法上很有特色。
此诗一开头诗人就制造出一种环境和心情强烈反差的氛围。首句平直叙起,蕴藏着极深沉凄惋的感情。“春日”写时光之美妙可爱,“天涯”喻飘泊之遥远;两词并用,便将旖旎的春光与羁旅的愁思交织在一起。第二句使用“顶针”格,重复“天涯”二字,再点题意。春日越是美妙可爱,落魄江湖,远在天涯的诗人更感到惆怅。“春日在天涯”已经使人黯然伤神;而“天涯日又斜”递进一层,就更加渲染了在天涯海角,踽踽独行,穷愁飘泊的悲凉气氛。“日又斜”是说时间向晚,一天又将过去,这就给艳丽的春景笼罩了一层慵倦凄暗的阴影。繁花似锦的春光,与西沉的斜阳,纵然掩映多姿,但无多时,终将沉没于苍茫暮色之中。日复一日,春天也终将红英落尽,悄然归逝。韶光之易逝,繁花之必将凋零,与诗人人生道路上的失意蹉跎,正复泯然相合。著一“又”字,则日暮途穷,苶然疲役之慨,寂寥孤独,空漠无依之痛,尽在言外。两句既包含着对美好事物无限留恋珍惜之意,也包含着生命必将凋零之可悲。
转句在宛曲回环中见奇警,结句余音袅袅,哀艳动人。“莺啼”本来是非常宛转悦耳的,可是由于此时此境,诗人却觉得像在啼哭。这是因为诗人蜡炬成灰,泪已流干,只有托啼莺寄恨了。诗中“啼”写听觉,看花写视觉,“湿”是触觉,为我而湿最高之花乃是意觉,这就把诗人敏锐的联想和深切的感受写出来了。诗人移情及物,使黄莺感叹悲啼而垂泪;而泪水所湿之花,自然也泪痕斑斑,凄楚欲绝。莺花之娇艳,最足以代表阳春的盛景,然而春归花落,总不免于凋零寂灭。是莺花为诗人而悲者,正所以自悲也。
“最高花”之所以会引起诗人如此深情的关注,是因为树梢顶上的花,也就是开到最后的花,意味着春天已过尽,美好的事物即将消逝,莺儿的啼声也倍觉哀绝了。再者,也因为树梢顶上的花,上无庇护,风狂雨骤,峣峣者易折,这和人世间一切美好事物容易遭到损坏的命运非常相似,和李商隐这位有才华、有抱负而潦倒终身的诗人的命运也是非常相似。李商隐所处的时代,唐王朝已经到了崩溃的前夕,诗人对国家和个人的前途深感绝望,因而生命的短瞬,人生的空虚,使诗的伤感情调更加显得沉重。诗人的悲痛已经远远超过了天涯羁旅之愁,而是深深浸透着人生挫伤和幻灭的痛苦。
这种韵外之致,荡气回肠,往往会令人不能自持,溺而忘返。这首美艳而凄绝的绝句既是春天的挽歌,也是人生的挽歌,更是诗人那个时代的挽歌。
送沈先辈归送
罗隐〔唐代〕
青青月桂触人香,白苧衫轻称沈郎。好继马卿归故里,况闻山简在襄阳。杯倾别岸应须醉,花傍征军渐欲芳。拟把金钱赠嘉礼,不堪栖屑困名场。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