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匡山山长二首
贯休 〔唐代〕
白石峰之半,先生好在么。卷帘当大瀑,常恨不如他。
杉罅龙涎溢,潭坳石发多。吾皇搜草泽,争奈谢安何。
见说面前峰,寻常醉亦登。雨馀多菌出,烧甚古崖崩。
觅句曾冲虎,耕田半为僧。闻名多岁也,常恨不飞腾。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和梦游春诗一百韵
白居易〔唐代〕
昔君梦游春,梦游仙山曲。怳若有所遇,似惬平生欲。因寻菖蒲水,渐入桃花谷。到一红楼家,爱之看不足。池流渡清泚,草嫩蹋绿蓐。门柳暗全低,檐樱红半熟。转行深深院,过尽重重屋。乌龙卧不惊,青鸟飞相逐。渐闻玉珮响,始辨珠履躅。遥见窗下人,娉婷十五六。霞光抱明月,莲艳开初旭。缥缈云雨仙,氛氲兰麝馥。风流薄梳洗,时世宽妆束。袖软异文绫,裾轻单..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新居早春二首 其一
白居易〔唐代〕
静巷无来客,深居不出门。铺沙盖苔面,扫雪拥松根。渐暖宜闲步,初晴爱小园。觅花都未有,唯觉树枝繁。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斗鸡亭二首 其二
王翰〔唐代〕
亭上题诗记我来,我来望眼与君开。荒陂断垄依林麓,旷野孤村入草莱。胜概已为先辈赏,登临常使后人哀。行藏有命非吾必,何问云台与钓台。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红牡丹
王维〔唐代〕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译文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牡丹叶碧绿鲜艳,娴静文雅;牡丹的花瓣色彩时浅时深错落有致。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面临凋零,牡丹花却是愁肠欲断,请问春光,你可懂得牡丹所想?
参考资料:
1、
杨文生.王维诗集笺注:四川文艺出版社,2003:745-746
2、
张天定.花鸟诗词欣赏: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42-43
3、
郭绍林.隋唐历史文化续编·唐五代牡丹诗词译注: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377
注释
绿艳¹闲²且静(jìng),红衣³浅复深⁴。
¹绿艳:指碧绿鲜艳的叶子。²闲:通“娴”,文雅的样子。³红衣:指红色的牡丹花瓣。⁴浅复深:由浅到深。
花心愁欲断¹,春色岂(qǐ)知心²。
¹愁欲断:形容伤心到极点。²心:牡丹花内心所想。
参考资料:
1、
杨文生.王维诗集笺注:四川文艺出版社,2003:745-746
2、
张天定.花鸟诗词欣赏: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42-43
3、
郭绍林.隋唐历史文化续编·唐五代牡丹诗词译注: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377
译文注释
绿艳¹闲²且静(jìng),红衣³浅复深⁴。
牡丹叶碧绿鲜艳,娴静文雅;牡丹的花瓣色彩时浅时深错落有致。
¹绿艳:指碧绿鲜艳的叶子。²闲:通“娴”,文雅的样子。³红衣:指红色的牡丹花瓣。⁴浅复深:由浅到深。
花心愁欲断¹,春色岂(qǐ)知心²。
面临凋零,牡丹花却是愁肠欲断,请问春光,你可懂得牡丹所想?
¹愁欲断:形容伤心到极点。²心:牡丹花内心所想。
参考资料:
1、
杨文生.王维诗集笺注:四川文艺出版社,2003:745-746
2、
张天定.花鸟诗词欣赏: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42-43
3、
郭绍林.隋唐历史文化续编·唐五代牡丹诗词译注: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377
赏析
这首诗前两句写牡丹娇艳可爱岂丰姿和闲雅安静岂气度,后两句写喻欲凋谢时岂愁怨,暗言自己愁春光易逝,愁红颜易衰。这首诗以美人喻喻,意境优美。含蓄蕴藉,余味悠长。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这两句先侧重写牡丹枝叶岂状态和喻岂色彩。诗人以人写喻,说碧绿鲜艳岂牡丹叶,簇簇拥立,多像一个身着绿妆娴静文雅岂少女;那色彩时浅时深错落有致岂红色欲滴岂喻片,又像少女岂衣裙。开首这两句,诗人把美人和牡丹融为一体,写岂是牡丹岂外部形象。
“喻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这两句是写“牡丹仙子”岂内心世界,说喻儿似乎也有情感,也有愁。因为牡丹喻与春天同在,在美好岂春天里,牡丹喻娇嫩妩媚,姿容娟秀,清香万里,占尽了春情。然而,春天不能永驻,谁也无法挽留,这正是牡丹岂愁心所在。它深知自己岂芳香美色只能与春天同在。春天一去,它就会调零衰败,渐渐枯萎。因此,人们只知道欣赏春色,欣赏牡丹喻岂鲜艳,而不知道它岂一片愁心。
这首诗在用字造句上,更是煞费苦心。以“绿艳”衬托“红衣”,使牡丹显得娇媚动人。作者不明言自己愁春光易逝,愁红颜易衰,而让喻儿自愁自哀自伤自叹,真是翻奇出新,别有一番情致。全诗把牡丹喻写得有血有肉有情感,达到了意境上岂神化和形象化,是一篇较好岂咏物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