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长孙侍郎(一作杜甫诗)
杜诵 〔唐代〕
道为诗书重,名因赋颂雄。礼闱曾擢桂,宪府既乘骢。
流水生涯尽,浮云世事空。唯馀旧台柏,萧瑟九原中。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与张諲宿刘八城东庄
皇甫冉〔唐代〕
人闲当岁暮,田野尚逢迎。莱子多嘉庆,陶公得此生。寒芜连古渡,云树近严城。鸡黍无辞薄,贫交但贵情。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了语
雍裕之〔唐代〕
扫却烟尘寇初剿,深水高林放鱼鸟。鸡人唱绝残漏晓,仙乐拍终天悄悄。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二
陈子昂〔唐代〕
紫塞白云断,青春明月初。对此芳樽夜,离忧怅有馀。清冷花露满,滴沥檐宇虚。怀君欲何赠,愿上大臣书。
译文
注释
紫塞(sài)白云断,青春明月初。
紫塞:原指长城,其土紫色。这里泛指北方边塞。青春:此指春天。
对此芳樽(zūn)夜,离忧怅有馀。
清冷花露满,滴沥檐(yán)宇虚。
滴沥:形容滴水。
怀君欲何赠,愿上大臣书。
大臣书:陈子昂在光宅元年(684年)以布衣身份,诣阙进上《谏灵驾入京书》和《谏政理书》,可谓上了“大臣书”。
参考资料:
1、 王岚 译注.陈子昂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4:107-109
译文注释
紫塞(sài)白云断,青春明月初。
北方边塞隔断白云,春天时节明月初升。
紫塞:原指长城,其土紫色。这里泛指北方边塞。青春:此指春天。
对此芳樽(zūn)夜,离忧怅有馀。
面对如此美酒良辰,遭逢别离惆怅满胸。
清冷花露满,滴沥檐(yán)宇虚。
花瓣挂满清凉露珠,檐边滴尽水珠叮咚。
滴沥:形容滴水。
怀君欲何赠,愿上大臣书。
思君念君想赠什么?献书论政是我初衷。
大臣书:陈子昂在光宅元年(684年)以布衣身份,诣阙进上《谏灵驾入京书》和《谏政理书》,可谓上了“大臣书”。
参考资料:
1、 王岚 译注.陈子昂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4:107-109
赏析
这首诗诗继续写宴会上的情景,诗人向友人坦露心胸,表明自己此行是向朝廷上书论政,倾吐自己立志为国建功立业的宏大理想。
后首诗开头“紫塞白云断,青春明月初”二句写景,前句写旅程之展望,为虚写;后句写眼前之场景,是实写。此联形式上为对仗,内容上既点明诗题的“春夜”,又可见一种高迈的情怀。接着“对此芳樽夜,离忧怅有馀”二句,是说虽然处于良辰美景之中,但在这个充斥着离情别意的场面上,一切都变得黯然,用的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五六二句“清冷花露满,滴沥檐宇虚”渲染了离别时的凄冷情境,这两句与前首五六两句意境相通,寓情于景,从景物描写中可见人物心理,表达出朋友离别依依不舍的深情。最后二句作者自豪地向友人宣告:“怀君欲何赠?愿上大臣书。”表明作者此行非为其他,而是向国家献书论政,本是为了政治事业。因此他对友人没有什么世俗礼品可赠,只愿他们能理解和支持自己的这次远行。由于有这样的思想基础,因而诗篇虽略有感伤色彩,但基调却高昂明快,并不给人以任何低徊悲抑之感。
这组诗因反复渲染离情而带上了一层淡淡的愁绪,但作者并没有套用长吁短叹的哀伤语句,却在沉静之中见深挚的情愫。而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应不温不火。“火”则悲吟太过而感情浅露;“温”则缺乏蕴藉而情致不深。诗写离情别绪意态从容而颇合体度,有如琵琶弦上的淙淙清音,气象至为雍雅,不作哀声而多幽深的情思。
次韵枢言龙图得请洞霄之作
朱长文〔唐代〕
平生气节薄青云,不任机心只任真。金为散多虚越橐,衣从洗净远京尘。吟随猿鹤沧洲晚,醉赏莺花茂苑春。仰止高贤同里闬,扫门羞未效前人。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经古战场
贯休〔唐代〕
茫茫凶荒,迥如天设。驻马四顾,气候迂结。秋空峥嵘,黄日将没。多少行人,白日见物。莫道路高低,尽是战骨。莫见地赤碧,尽是征血。昔人昔人既能忠尽于力,身糜戈戟,脂其风,膏其域。今人何不绳其塍,植其食。而使空旷年年,常贮愁烟。使我至此,不能无言。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