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二首

杜甫 〔唐代〕

落日放船好,轻风生浪迟。
竹深留客处,荷净纳凉时。
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
片云头上黑,应是雨催诗。

雨来沾席上,风急打船头。
越女红裙湿,燕姬翠黛愁。
缆侵堤柳系,幔宛浪花浮。
归路翻萧飒,陂塘五月秋。

复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译文
落日映红了西天,携妓的公子陂塘放船。啊,风柔柔轻吹水面,浪细细皱起潋滟。
夹岸的绿竹茂密幽深,游士们在此设筵。擎露的荷花多么鲜艳,看着它暑解凉添。
诸公子今日格外殷勤,将冰块化作冷饮;佳人们乘兴要歌唱,唱前忙着梳妆打扮。
天不作美,风景大煞,头上的黑云突现,陪客的我急把天看,灵机一动耸起诗肩。

注释

飘星的雨点沾湿席上,顷刻间骤雨淋头,卷雨的狂风扑打船只,仿佛要掀翻锦舟。
船上善歌的越女啊,红裙儿淋得湿漉漉;能歌的燕姬眉黛含愁,急风里难试莺喉。
冒雨摇橹靠堤岸,柳系缆绳,栓牢荡舟,船上的布幔失落水面,漫卷着浪花浮沤。
归路上人们心绪低落,怨暴雨添了冷寞。骤雨驱散了炎热,闷人的五月凉似初秋。

赏析

  第一首诗着重表现出游“遇雨”之前大自然景色的美好和人们心情的恬静。首联不仅巧妙地点出了出游的时间是“晚际”,地点是在湖上,而且还用寥寥数语勾画出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第二联仍然是用恬静优美的图画组成的。“竹深”“荷净”四字,既使人仿佛看到了一丛丛茂密的翠竹、一朵朵散发着清香的荷花,同时也在静态的美中不知不觉地强调了动感。第三联着重写舟中之人,其特色十分鲜明。尾联使诗的节奏有了出人意料的变化,扣住了“遇雨”的诗题,又为第二首诗埋下了伏笔。

  第二首诗着重表现出游“遇雨”后作者的心情。既然前一首诗已经说过“片云”来得十分突然,那么这里的“雨”也就尽可以下得十分迅猛。此诗也正强调了这一点。在这一首前六句诗中,作者突出强调了风雨来得迅急,与第一首诗的恬静画面产生了极强烈的对比。最后二句,表现的是作者潇洒风流的精神面貌。句中的“翻”字几乎有扭转乾坤之力,认为那只不过是人生的一段小插曲而已,用不着感到狼狈,又出色地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杜甫

杜甫

愤斥皇亲  唐玄宗当政时期的唐王朝,在当时的世界上是一个大国。但就在这表面上看起来仍然强大的大国里,因上下其手等诸多原因,业已孳生着崩溃的征兆。终于唐王朝迅速走向倾覆的转折点——“安史之乱”的发生。杜甫获悉这种情况后,觉得当权者不顾民生只顾自己享乐的做法,定然会导致国家的败亡;于是他便大为愤慨地挥笔写下后来被选进著名选本《唐诗三..► 1144篇诗文 ► 0条名句

复制
详情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相和歌辞。长门怨二首

郑谷〔唐代〕

闲把罗衣泣凤凰,先朝曾教舞霓裳。春来却羡庭花落,得逐晴风出禁墙。流水君恩共不回,杏花争忍扫成堆。残春未必多烟雨,泪滴闲阶长绿苔。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登白塔寺有感二首 其二

刘琏〔唐代〕

昔人台馆此山隅,凤舞龙飞列帝居。二百年来几惆怅,人间何地觅华胥。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顺宗至德大安孝皇帝挽歌三首(时充卤簿使)

权德舆〔唐代〕

十叶开昌运,三辰丽德音。荐功期瘗玉,昭俭每捐金。解泽皇风遍,虞泉白日沈。仍闻起居注,焚奏感人心。孝理本忧勤,玄功在啬神。睿图传上嗣,寿酒比家人。仙驭三清远,行宫万象新。小臣司吉从,还扈属车尘。候晓传清跸,迎风引彩旒。共瞻宫辂出,遥想望陵愁。弓剑随云气,衣冠奉月游。空馀驾龙处,摇落鼎湖秋。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龙门游眺

韦应物〔唐代〕

凿山导伊流,中断若天辟。都门遥相望,佳气生朝夕。素怀出尘意,适有携手客。精舍绕层阿,千龛邻峭壁。缘云路犹缅,憩涧钟已寂。花树发烟华,淙流散石脉。长啸招远风,临潭漱金碧。日落望都城,人间何役役。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寻陈逸人故居

孟浩然〔唐代〕

人事一朝尽,荒芜三径休。始闻漳浦卧,奄作岱宗游。池水犹含墨,风云已落秋。今宵泉壑里,何处觅藏舟。
详情
Copyright © 2024 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40385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