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祠部令狐郎中
马戴 〔唐代〕
官初执宪称雄才,省转为郎雅望催。待制松阴移玉殿,
分宵露气静天台。算棋默向孤云坐,随鹤闲穷片水回。
忽忆十年相识日,小儒新自海边来。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秋江晚眺图十三韵
陈政〔唐代〕
看君图画里,秋意浩无穷。水远天涵碧,林疏霞映红。悬萝低拂石,古木上撑空。颢气初过雨,晴岚不动风。舟閒依草薄,亭寂閟榛丛。僧寺浮云外,人家落照中。翠稀零岸苇,丹密变江枫。远字联寒雁,危桥隐暮虹。地蟠山矗矗,天杳树濛濛。眺远秋容淡,寻幽野兴浓。乍疑牛渚客,又似鹿门翁。咫尺穷佳致,寻常见化工。金陵秋色晚,风景宛然同。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四月奉教作
李峤〔唐代〕
暄籥三春谢,炎钟九夏初。润浮梅雨夕,凉散麦风馀。叶暗庭帏满,花残院锦疏。胜情多赏托,尊酒狎林箊.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啰唝曲
刘采春〔唐代〕
那年离别日,只道住桐庐。桐庐人不见,今得广州书。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据晚唐范摅《云溪友议》记述,刘采春是中唐时的一位女伶,擅长演唐代流行的参军戏。元稹曾有一首《赠刘采春》诗,赞美她“言词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徊秀媚多”,“选词能唱《望夫歌》”。《望夫歌》就是《啰唝曲》。方以智《通雅》卷二十九《乐曲》云:“啰唝犹来罗。”“来罗”有盼望远行人回来之意。据说,“采春一唱是曲,闺妇、行人莫不涟泣”,可见当时此曲歌唱和流行的情况。
《全唐诗》录《啰唝曲六首》,以刘采春为作者。此曲在佳作如林的唐代诗坛上赢得了诗评家的推重。管世铭在《读雪山房唐诗钞》中说:“司空曙之‘知有前期在’、金昌绪之‘打起黄莺儿’……刘采春所歌之‘不喜秦淮水’、盖嘉运所进之‘北斗七星高’,或天真烂漫,或寄意深微,虽使王维、李白为之,未能远过。”潘德舆在《养一斋诗话》中更称此曲为“天下之奇作”。这类当时民间流行的小唱,在文人诗篇之外,确实另有风貌,一帜别树,以浓厚的民间气息,给人以新奇之感。其写作特色是:直叙其事,直表其意,直抒其情,在语言上脱口而出,不事雕琢,在手法上纯用白描,全无烘托,而自饶姿韵,风味可掬,有司空图《诗品》所说的“不取诸邻”、“着手成春”之妙。“那年离别日”是这组诗的第四首。
这首诗写夫婿逐利而去,行踪无定。张潮有首《江南行》:“茨菰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犹未还。妾梦不离江上水,人传郎在凤凰山。”所写情事,与这首诗所写有相似之处。“朝朝江口望”,一心望夫婿归来,而不料愈行愈远。这正是望而终于失望的原因,正是每次盼到船来以为是夫婿的归船、却总是空欢喜一场的原因。正如李鍈在《诗法易简录》中所分析:“桐庐已无归期。今在广州,去家益远,归期益无日矣。只淡淡叙事,而深情无尽。”长期分离,已经够痛苦了;加上归期难卜,就更痛苦;再加以行踪无定,愈行愈远,是痛苦上又加痛苦。在这情况下,诗中人只有空闺长守,一任流年似水,青春空负,因而接着在下一首诗中不禁发出“昨日胜今日,今年老去年。黄河清有日,白发黑无缘”的近乎绝望的悲叹了。
随着唐代商业的发达,嫁作商人妇的少女越来越多,因而有《啰唝曲》之类的作品出现,而闺妇、行人之所以听到此曲“莫不涟泣”,正因为它写的是一个有社会意义的题材,写出了商人家庭的矛盾和苦闷。
别韦兵曹
高适〔唐代〕
离别长千里,相逢数十年。此心应不变,他事已徒然。惆怅春光里,蹉跎柳色前。逢时当自取,看尔欲先鞭。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金陵上李公垂侍郎
殷尧藩〔唐代〕
海国微茫散晓暾,郁葱佳气满乾坤。六朝空据长江险,一统今归圣代尊。西北诸峰连朔漠,东南众水合昆仑。愿从吾道禧文运,再使河清俗化淳。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