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花(一作杨发诗)
罗隐 〔唐代〕
已叹良时晚,仍悲别酒催。暖芳随日薄,轻片逐风回。
黛敛愁歌扇,妆残泣镜台。繁阴莫矜衒,终是共尘埃。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夜景又作
郑畋〔唐代〕
铃绦无响闭珠宫,小阁凉添玉蕊风。枕簟满床明月到,自疑身在五云中。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江陵使至汝州
王建〔唐代〕
回看巴路在云间,寒食离家麦熟还。 日暮数峰青似染,商人说是汝州山。
译文
注释
回看巴路在云间,寒食离家麦(mài)熟还。
巴路:巴山小路。巴,古国名,在今川东、鄂西一带。寒食:寒食节,指三月。麦熟:小麦成熟,指五月。
日暮(mù)数峰青似染(rǎn),商人说是汝州山。
染:点染,书画着色用墨。汝州:今河南省临汝县。
参考资料:
1、 黄绍筠.中华古典诗歌吟味:西泠印社,2001:472
2、 马鑫.新编唐诗三百首:未来出版社,2006:131
译文注释
回看巴路在云间,寒食离家麦(mài)熟还。
回头看巴山的道路隐没在白云里边,我寒食离开家乡麦熟才回来。
巴路:巴山小路。巴,古国名,在今川东、鄂西一带。寒食:寒食节,指三月。麦熟:小麦成熟,指五月。
日暮(mù)数峰青似染(rǎn),商人说是汝州山。
傍晚时分,前面出现了几座青得像是染过一样的山峰。听人说这就是汝州的山。
染:点染,书画着色用墨。汝州:今河南省临汝县。
参考资料:
1、 黄绍筠.中华古典诗歌吟味:西泠印社,2001:472
2、 马鑫.新编唐诗三百首:未来出版社,2006:131
赏析
这首是一首纪行诗。第一句是回望来路。江陵到汝州,行程相当遥远,回望巴路,只见白道如丝,一直向前蜿蜒伸展,最后渐渐隐入云间天际。这一句表明离出使的目的地江陵已经很远,回程已快接近尾声了。翘首南望,对远在云山之外的江陵固然也会产生一些怀念和遥想,但这时充溢在诗人心中的,已经是回程行将结束的喜悦了。所以第二句紧接着瞻望前路,计算归期。王建家居颍川,离汝州很近,到了汝州,也就差不多到家了。“寒食离家麦熟还”,这句平平道出,看似只是客观地交待离家和归家的时间季节,实则此行往返路程的遥远,路上的辛苦劳顿,盼归心情的急切以及路途上不同季节景物的变化,都隐然见于诗外。寒食离家,郊原还是一片嫩绿,回家的时候,田间垅上,却已是一片金黄了。
三、四两句转写前路所见景物。“日暮数峰青似染,商人说是汝州山。”傍晚时分,前面出现了几座青得象染过一样的峰峦,同行的商人说,那就是汝州附近的山了。两句淡淡写出,徐徐收住,只说行途所见所闻,对自己的心情、感受不着一字,却自有一番韵外之致,一种悠然不尽的远调。
单从写景角度说,用洗炼明快之笔画出在薄暮朦胧背景上凸现的几座轮廓分明、青如染出的山峰,确实也富有美感和新鲜感。甚至通过“数峰青似染”就展现出天气的清朗、天宇的澄清和这几座山峰引人注目的美丽身姿。但它的妙处似乎主要不在写景,而在于微妙地传递出旅人在当时特定情况下一种难以言传的心境。
这个特定情况,就是上面所说的归程即将结束,已经行近离家最近的一个大站头汝州了。这样一个站头,对盼归心切的旅人来说,无疑是具有很大吸引力的,对它的出现自然特别关注。正在遥望前路之际,忽见数峰似染,引人瞩目,不免问及同行的商人,商人则不经意地道出那就是汝州的山峦。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此刻在诗人心中涌起的自是一阵欣慰的喜悦,一种兴奋的情绪和亲切的感情。而作者没有费力地去刻画当时的心境,只淡淡着笔,将所见所闻轻轻托出,而自然构成富于含蕴的意境和令人神远的风调。
纪行诗自然会写到山川风物,但它之所以吸引人,往往不单纯由于写出了优美的景色,而是由于在写景中传出诗人在特定情况下的一片心绪。这种由景物与心境的契合神会所构成的风调美,常常是纪行诗(特别是小诗)具有艺术魅力的一个奥秘。
喷玉布
孟郊〔唐代〕
去尘咫尺步,山笑康乐岩。天开紫石屏,泉缕明月帘。仙凝刻削迹,灵绽云霞纤。悦闻若有待,瞥见终无厌。俗玩讵能近,道嬉方可淹。踏着不死机,欲归多浮嫌。古醉今忽醒,今求古仍潜。古今相共失,语默两难恬。赠君喷玉布,一濯高崭崭。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复留侯从效问南汉刘岩改名龑字音义
詹敦仁〔唐代〕
伏羲初画卦,苍氏乃制字。点画有偏旁,阴阳贵协比。古者不嫌名,周公始称讳。始讳犹未酷,后习转多忌。或援他代易,或变文回避。滥觞久滋蔓,伤心日益炽。孙休命子名,吴国尊王意。h1莔h2h3僻,h4昷h7h8异。梁复踵已非,时亦迹旧事。h5杰自其一,蜀闯是其二。鄙哉化h9名,陋矣hAha义。大唐有天下,武后拥神器。私制迄无取,古音实相类。hBhChb囝星,hDhd厓h..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