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宣武徐巡官
罗隐 〔唐代〕
傲睨公卿二十年,东来西去只悠然。白知关畔元非马,
玄觉壶中别有天。汉帝诏衔应异日,梁王风雪是初筵。
临行不惜刀圭便,愁杀长安买笑钱。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哥舒歌
西鄙人〔唐代〕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译文
注释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哥舒:指哥舒翰,是唐玄宗的大将,突厥族哥舒部的后裔。哥舒是以部落名称作为姓氏。北斗七星:大熊座的一部分。
至今窥(kuī)牧马,不敢过临洮(táo)。
窥:窃伺。牧马:指吐蕃越境放牧,指侵扰活动。临洮:今甘肃省洮河边的岷县。一说今甘肃省临潭县。秦筑长城西起于此。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06-207
译文注释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黑夜里北斗七星挂得高高,哥舒翰勇猛守边夜带宝刀。
哥舒:指哥舒翰,是唐玄宗的大将,突厥族哥舒部的后裔。哥舒是以部落名称作为姓氏。北斗七星:大熊座的一部分。
至今窥(kuī)牧马,不敢过临洮(táo)。
吐蕃族至今牧马只敢远望,他们再不敢南来越过临洮。
窥:窃伺。牧马:指吐蕃越境放牧,指侵扰活动。临洮:今甘肃省洮河边的岷县。一说今甘肃省临潭县。秦筑长城西起于此。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06-207
赏析
这是唐代西北边民对唐朝名将哥舒翰的颂歌。此诗从内容上看,是颂扬哥舒翰抵御吐蕃侵扰、安定边疆的;同时也通过这个形象寄寓了人民渴望和平、安定的理想和愿望。“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第一句是起兴,诗人用高挂在天上的北斗星,表达边地百姓对哥舒翰的敬仰。“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牧马,就其含意而言,也就是代指一切侵扰活动。自从遭到哥舒翰的抵御,吐蕃再也不敢越过临洮进行骚扰。
这首诗题为《哥舒歌》,哥舒之所以值得歌唱,是因为他戍边抗敌,保国为民。但是,作者并不从激烈的战斗中直接表现他如何英勇善战,如何机智果敢,用兵如神等等,而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手法来突出主题。诗的第一句就把哥舒翰在人民心中的威望渲染出来。人民为何赞扬,吐蕃何故畏惧;过去吐蕃长驱直入,如今又为什么“不敢过临洮”,这都是宣扬哥舒翰的赫赫武功。可见这样的描写是很富于启发性的。“哥舒夜带刀”,这个“夜”字是颇有讲究的,它把起兴的第一句和第二句巧妙地联系起来了,把赞扬和崇敬之情融注于人物形象之中;同时又将边地的紧张气氛和人物的警备神态刻画出来了。“哥舒夜带刀”五个字干净利落,好像是一幅引人注目的人物画像。在那简炼有力、富有特征的形象中,蕴藏了一股英武之气,给人一种战则能胜的信心,而给吐蕃以“屏足不敢近”的威慑。因此,就反映人物内心世界和表现诗的主题来讲,“哥舒夜带刀”比起那种冲锋陷阵的形象更丰富、更传神,更能诱导人们的想象。
这首《哥舒歌》可能是经过修改加工后的作品,但是它那种朴实和巧妙、明朗和含蓄相统一的风格,依然显示出民歌的特色。
岭南送使二首
张说〔唐代〕
狱中生白发,岭外罢红颜。古来相送处,凡得几人还。万里投荒裔,来时不见亲。一朝成白首,看取报家人。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和侯协律咏笋(侯喜也)
韩愈〔唐代〕
竹亭人不到,新笋满前轩。乍出真堪赏,初多未觉烦。成行齐婢仆,环立比儿孙。验长常携尺,愁乾屡侧盆。对吟忘膳饮,偶坐变朝昏。滞雨膏腴湿,骄阳气候温。得时方张王,挟势欲腾骞。见角牛羊没,看皮虎豹存。攒生犹有隙,散布忽无垠。讵可持筹算,谁能以理言。纵横公占地,罗列暗连根。狂剧时穿壁,横强几触藩。深潜如避逐,远去若追奔。始讶妨人路,还惊入..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