渚宫莫问诗一十五首
齐己 〔唐代〕
莫问疏人事,王侯已任伊。不妨随野性,还似在山时。
静入无声乐,狂抛正律诗。自为仍自爱,清净里寻思。
莫问伊嵇懒,流年已付他。话通时事少,诗着野题多。
梦外春桃李,心中旧薜萝。浮生此不悟,剃发竟如何。
莫问休行脚,南方已遍寻。了应须自了,心不是他心。
赤水珠何觅,寒山偈莫吟。谁同论此理,杜口少知音。
莫问孱愚格,天应只与闲。合居长树下,那称众人间。
迹绝为真隐,机忘是大还。终当学支遁,买取个青山。
莫问无求意,浮云喻可知。满盈如不戒,倚伏更何疑。
乐矣贤颜子,穷乎圣仲尼。已过知命岁,休把运行推。
莫问闲行趣,春风野水涯。千门无谢女,两岸有杨花。
好鹤曾为客,真龙或作蛇。踌蹰自回首,日脚背楼斜。
莫问真消息,中心只自知。清风含笑咏,明月混希夷。
坏衲凉天拥,玄文静夜披。善哉温伯子,言望至公知。
莫问休持钵,从贫乞已疏。侯门叨月俸,斋食剩年储。
簪履三千外,形骸六十馀。旧峰呵练若,松径接匡庐。
莫问依刘迹,金台又度秋。威仪非上客,谭笑愧诸侯。
礼许无拘检,诗推异辈流。东林未归得,摇落楚江头。
莫问无机性,甘名百钝人。一床铺冷落,长日卧精神。
分已疏知旧,诗还得意新。多才碧云客,时或此相亲。
莫问关门意,从来寡往还。道应归淡泊,身合在空闲。
四面苔围绿,孤窗雨洒斑。梦寻何处去,秋色水边山。
莫问□□□,□□逐性情。人间高此道,禅外剩他名。
夏□松边坐,秋光水畔行。更无时忌讳,容易得题成。
莫问多山兴,晴楼独凭时。六年沧海寺,一别白莲池。
句早逢名匠,禅曾见祖师。冥搜与真性,清外认扬眉。
莫问衰残质,流光速可悲。寸心修未了,长命欲何为。
坐卧身多倦,经行骨渐疲。分明说此苦,珍重竺乾师。
莫问野腾腾,劳形已不能。殷勤无上士,珍重有名僧。
坐觉心心默,行思步步冰。终归石房里,一点夜深灯。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赞观音势至二菩萨
释岸〔唐代〕
观音助远接,势至辅遥迎。宝瓶冠上显,化佛顶前明。俱游十方刹,持华候九生。愿以慈悲手,提奖共西行。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赠陈望尧
李咸用〔唐代〕
若说精通事艺长,词人争及孝廉郎。秋萤短焰难盈案,邻烛馀光不满行。鹄箭亲疏虽异的,桂花高下一般香。明时公道还堪信,莫遣锥锋久在囊。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寄前户部陆郎中
罗隐〔唐代〕
出驯桑雉入朝簪,箫洒清名映士林。近日篇章欺白雪,早年词赋得黄金。桂堂纵道探龙颔,兰省何曾驻鹤心。离乱事多人不会,酒浓花暖且闲吟。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首秋轮台
岑参〔唐代〕
异域阴山外,孤城雪海边。秋来唯有雁,夏尽不闻蝉。雨拂毡墙湿,风摇毳幕羶。轮台万里地,无事历三年。
译文
注释
异域阴山外,孤城雪海边。
阴山:今乌鲁木齐以东之天山东段山脉。雪海:浩瀚之沙漠雪原,为当时轮台北面之沙海。
秋来唯有雁,夏尽不闻蝉。
雨拂毡(zhān)墙湿,风摇毳(cuì)幕羶(shān)。
毡墙:毡帐之围墙。毳幕:毡帐。毳:鸟兽的细毛。羶:羊等牲畜的腥臊气
轮台万里地,无事历三年。
参考资料:
1、 唐名家诗导读编委会.唐名家诗导读: 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1日
译文注释
异域阴山外,孤城雪海边。
身居异域在那阴山西面,轮台孤战位于雷海旁边。
阴山:今乌鲁木齐以东之天山东段山脉。雪海:浩瀚之沙漠雪原,为当时轮台北面之沙海。
秋来唯有雁,夏尽不闻蝉。
秋季已到只见行行飞雁,夏日刚过不闻声声鸣蝉。
雨拂毡(zhān)墙湿,风摇毳(cuì)幕羶(shān)。
秋酉时时打得毡墙潮湿,秋风阵阵吹过帐幕腥腔。
毡墙:毡帐之围墙。毳幕:毡帐。毳:鸟兽的细毛。羶:羊等牲畜的腥臊气
轮台万里地,无事历三年。
轮台之地距离家乡万里,边地元串已经过去三年!
参考资料:
1、 唐名家诗导读编委会.唐名家诗导读: 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1日
赏析
《首秋轮台》这首五律于公元756年(天宝十五年)诗人居轮台时所作。诗人于公元754年赴北庭,至今已历三年,诗中描绘初秋边塞景物.抒写久居边塞的惆怅心情。
诗的开头面句从地点“轮台”落笔写。地为“异域”,城为“孤城”,而又位于明山之外,雪海之边,两句互相补充,各分三层以写边地荒远苦寒,起调极为沉重。
诗的次两句则从时间“首秋”落笔写。“秋来”和“夏尽”点明“首秋”,雁为北地之氏“唯有雁”照应“孤城”二字;蝉为家乡之物,“不闻蝉”照应“异域”二字。“唯有”、“不闻”。从所见所闻,一正一反两个方而来写边地荒远苦寒。
诗的五、六两句从居住环境方面写。边地的秋风秋雨侵袭着诗人居住的蓬帐,毡墙已经潮湿,帐幕发出胞气。上句景物诉诸视觉,下旬景物诉诸嗅觉,可见诗人置身子怎样的氛围之中。一“捞”一“格”,写边地初秋气候的恶劣,点染秋景气氛,勾划出一个极为凄苦的环境。
诗的最后两句仍从地点时间两方面着笔来写。“轮台万里地”,写边塞地点之远;“无事历三年”,写戍边时间之长。环境苦寒,秋日又至,家乡万里,归去无期,思念家乡宅切是不言而喻的。因面这两句实为诗人之所感。
这首诗由诗人所居异域而及诗人首秋所见,而及诗人边地所居,而及诗人心中所想,由远及近,层层写拢来,久居边塞的苦闷心情在首秋轮台的景物描绘中得到自然而又含蓄的表露。
首句为地理环境,异域,有别于内地,且在阴山之外;孤城雪海,竟然为沙漠之中的一块绿地。次句为气候环境,轮台之夏和秋季很短,夏季听不见蝉鸣,秋季看不见大雁,一不留神便进入冬季。三句为居住环境,住用毡帐,不防雨。结尾为总结感叹,茫茫万里辽阔之轮台,拜拜在这呆了三年。能看出来,岑参此时有些伤感,不知是对此西域轮台不满意,还是因为未能建功立业长叹息。
轮台为古单于之地,风物民俗尽殊,即古之所谓异域。作者《轮台即事》破题即曰:“轮台风物异,地是古单于。”即写其风物之异,与异域之感。结句平实,然平中有奇,实中有虚。无事而于此偏远荒漠之地度过三年。其难熬可知,其感触可会,句外有无穷之意。
栗里华阳窝辞 礼育王塔辞
王质〔唐代〕
乾坤分吴越兮,隔以海潮之飞,鸿鹄兮十度而九回。朝句曲之嶙峋兮,暮育王之嵾嵯。垂老远游兮,岂其舍人长史之非。上精行次绝行兮,非通行照行之可希。天石纵兮天河惊,星辰日月兮攲危。度钱塘兮江碧而山苍,斯行兮非常。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