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陵遇昼公
齐己 〔唐代〕
高迹何来此,游方渐老身。欲投莲岳夏,初过竟陵春。
锡影离云远,衣痕拂藓新。无言即相别,此处不迷津。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隋宫
李商隐〔唐代〕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译文
注释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jiàn)书函。
乘兴句:此言不戒严,意谓炀帝骄横无忌,毫无戒备。九重:指皇帝居住的深宫。省:明察,懂得。谏书函:给皇帝的谏书。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zhàng)泥半作帆。
宫锦:供皇家使用的高级锦缎。障泥:马鞯,垫在马鞍的下面,两边下垂至马蹬,用来挡泥土。
译文注释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jiàn)书函。
隋炀帝为南游江都不顾安全,九重宫中有谁理会劝谏书函。
乘兴句:此言不戒严,意谓炀帝骄横无忌,毫无戒备。九重:指皇帝居住的深宫。省:明察,懂得。谏书函:给皇帝的谏书。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zhàng)泥半作帆。
春游中全国裁制的绫罗锦缎,一半作御马障泥一半作船帆。
宫锦:供皇家使用的高级锦缎。障泥:马鞯,垫在马鞍的下面,两边下垂至马蹬,用来挡泥土。
赏析
柏学士茅屋
杜甫〔唐代〕
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身岩居。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译文
Object moved
Object moved to here.
注释
Object moved
Object moved to here.
译文注释
Object moved
Object moved to here.
赏析
此诗当作于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当时杜甫56岁,居而州(今重庆市奉节县)。
黄鹤注:依旧次,编在大歴二年。盖寄诗在先而题屋在后也。顾宸注:公过末士茅屋,羡其立品之高,读书之勤,故题其茅屋如此。按诗言读书以取富贵,于末士尚不相似。黄氏谓朂其子侄者得之。
仇兆鳌《杜诗详注》:末士茅居旧有藏书,上四句叙事,五六句写屋前秋景,七八句勉其子侄。下截承上。杜诗近体有两段分截之格,有两层遥顶之格。此章若移晴云、秋水二句,上接首聨;移古人、年少二句,下接末聨,分明是两截体。今用遥顶,亦变化法耳。又中间四句,平仄仄平俱不合律,葢亦古诗体也。
黄生曰:旧疑此诗不似对末士语。今考《寄柏末士诗》及《题柏大兄弟山居屋壁诗》始知其说,一则云自胡之反,持干戈,天下末士,亦奔波,叹彼幽居,载典尔,萧然暴露依山阿。一则云叔父朱门贵,郎君玉树高。山居精典尔,文雅涉风骚。是末士乃柏大之叔父。柏大之山居,即末士之茅屋,末士奔波之所载,即柏大山居之所精。二诗语意互见。此诗则合而言之,勉其子弟。而本其父兄以为劝言勤苦以取富贵尔。叔父业有前效,则年少积末之功,安可少哉。
后汉门。子密
周昙〔唐代〕
子密封侯岂所宜,能高德义必无为。当时若缚还彭氏,率土何忧不自归。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