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别卢太卿(一作江津对雨送卢侍御)
武元衡 〔唐代〕
汉水清且广,江波渺复深。叶舟烟雨夜,之子别离心。
汀草结春怨,山云连暝阴。年年南北泪,今古共沾襟。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武元衡
朋友之情 武元衡与白居易早就有过二人以诗相唱和的经历。武元衡在西川时曾经游玩前任西川节度使韦令公的旧宅园,园中池边有一只很漂亮的孔雀,武元衡遂即兴作诗一首,名为《孔雀》,诗曰: 荀令昔居此,故巢留越禽。动摇金翠尾,飞舞碧梧阴。上客彻瑶瑟,美人伤蕙心。会因南国使,得放海云深。 此诗字里行间表达了诗人的同情之心,充满了言外之思,感..► 175篇诗文 ► 0条名句
奉和颍川公秋夜
上官仪〔唐代〕
泬寥空色远,芸黄凄序变。涸浦落遵鸿,长飙送巢燕。千秋流夕景,万籁含宵唤。峻雉聆金柝,层台切银箭。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题径山大觉禅师影堂
张祜〔唐代〕
超然彼岸人,一径谢微尘。见相即非相,观身岂是身。空门性未灭,旧里化犹新。谩指堂中影,谁言影似真。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樱桃
张祜〔唐代〕
石榴未拆梅犹小,爱此山花四五株。斜日庭前风袅袅,碧油千片漏红珠。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送陈七赴西军
孟浩然〔唐代〕
吾观非常者,碌碌在目前。君负鸿鹄志,蹉跎书剑年。 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
译文
注释
吾观非常者,碌(lù)碌在目前。
非常者:非凡的人。碌碌:平庸,一般。
君负鸿(hóng)鹄(hú)志,蹉(cuō)跎(tuó)书剑年。
鸿鹄:鸟名,飞得高远。蹉跎:耽误失时。比喻失意,时间白白过去,光阴虚度。书剑年:指读书做官、仗剑从军的年月。书剑,指文武之事。书剑:指文才武略。
一闻边烽(fēng)动,万里忽争先。
边烽动:边塞上的军事行动。烽:烽火。古时边境有敌入侵。在高台上烧柴或狼粪以报警。
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kǎi)还。
京国:京城。何当:何时可以。献:献功。凯还:胜利归来。
参考资料:
1、 张学文.唐代送别诗名篇译赏:重庆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36-38
译文注释
吾观非常者,碌(lù)碌在目前。
我看到一些非凡的人,总是在眼前做些小事。
非常者:非凡的人。碌碌:平庸,一般。
君负鸿(hóng)鹄(hú)志,蹉(cuō)跎(tuó)书剑年。
你心怀鸿鹄之志,文武才华耽误多年。
鸿鹄:鸟名,飞得高远。蹉跎:耽误失时。比喻失意,时间白白过去,光阴虚度。书剑年:指读书做官、仗剑从军的年月。书剑,指文武之事。书剑:指文才武略。
一闻边烽(fēng)动,万里忽争先。
一听说边境有敌入侵,立即赴军万里争先。
边烽动:边塞上的军事行动。烽:烽火。古时边境有敌入侵。在高台上烧柴或狼粪以报警。
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kǎi)还。
我也将进京谋求功名,何时你能胜利归来?
京国:京城。何当:何时可以。献:献功。凯还:胜利归来。
参考资料:
1、 张学文.唐代送别诗名篇译赏:重庆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36-38
赏析
此诗赞扬陈七素有大志,一闻国家有难,即从戎请缨,万里赴边。歌词中处处流露出浑健壮逸的意境,既有称颂又有勉励,既饱含怨恨又无迹可寻,表现了诗人关心国事的感情,预祝友人早日凯旋,也抒发出诗人对明主弃才,友人失意的愤慨。
首联,诗人从生活经验上远远起笔,说非凡之人往往在眼前干些小事,无所作为,以消除友人对仕途失意的愧恨,为后文的称颂勉励作好铺垫。首句的“吾观”二字,把这一生活经验,说成亲眼所见,表达得斩钉截铁,使人不得不信。
第二联由普遍转到个别,具体写友人的抱负和遭遇。前后两联意脉贯通,应接严谨。“鸿鹄志”三字是对友人的称赞,也是诗人“冲天羡鸿鹄”的勃勃雄心的表露。“蹉跎”一句,为友人申述了怀才不遇的悲愤,也表现了诗人宏图难展,碌碌无为的苦闷。
第三联由感伤转入豪放,用数字对举法构成顿挫。“一闻”对“万里”,再着一个“忽”字,把友人不计得失,急于国难,努力争先的精神和形象,表达得很是鲜明。
最后以反诘句终篇,扣住题意,表明自己也将进京寻找前程,并预祝友人旗开得胜,早日献功阙下。
全诗浑健壮逸,当为孟诗别调。此诗的情绪比较复杂,它一方面赞扬了陈七素有大志,一闻边关有敌入侵,便立即争先从军,万里赴敌,以身许国的精神,表现了诗人关心国事,预祝友人早日凯旋的感情;另一方面又抒发了对明主弃才,友人失意的愤慨。全诗既有称颂又有勉励,既饱含怨恨又无迹可寻。
拜三川守
李绅〔唐代〕
恭承宠诏临伊洛,静守朝章化比闾。风变市儿惊偃草,雨晴郊薮谬随车。改张琴瑟移胶柱,止息笙篁辨鲁鱼。唯有从容期一德,使齐文教奉皇居。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