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一

卢纶 〔唐代〕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复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身佩雕羽制成的金仆姑好箭,
旌旗上扎成燕尾蝥弧多鲜艳。
大将军威严地屹立发号施令,
千军万马一呼百应动地惊天。

注释
鹫:大鹰;
翎:羽毛;
金仆姑:箭名。
燕尾:旗上的飘带;
蝥弧:旗名。

赏析

  此诗一题《和张仆射塞下曲》。诗共六首,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猎破敌、奏凯庆功等等军营生活。语多赞美之意。此作为第一首,歌咏边塞景物,描写将军发号时的壮观场面。

  前两句用严整的对仗,精心刻划出将军威猛而又矫健的形象。“鹫翎金仆姑”,是写将军的佩箭。“金仆姑”,箭名,《左传》:“乘丘之役,公以金仆姑射南宫长万。”箭用金做成,可见其坚锐。并且用一种大型猛禽“鹫”的羽毛(“翎”)来做箭羽,既美观好看,发射起来又迅疾有力,威力无穷。“燕尾绣蝥弧”(蝥音wù),是写将军手执的旗帜。“绣蝥弧”,一种军中用作指挥的旗帜,《左传》:“颖考叔取郑之旗蝥弧以先登。”这种象燕子尾巴形状的指挥旗,是绣制而成的,在将军手中显得十分精美。这两句没有直接写将军的形貌,只是从他身上惹人注目的佩箭、旗帜落笔,而将军的矫健身影已经屹立在读者面前。诗中特意指出勇猛的“鹫”和轻捷的“燕”这两种飞禽,借以象征人物的精神状态。通过这两句的描写、衬托,一位威武而又精明干练的军事将领的形象,跃然纸上。

  后两句写发布新令。将军岿然独立,只将指挥令旗轻轻一扬,那肃立在他面前的千营军士,就齐声发出呼喊,雄壮的呐喊之声响彻云天、震动四野,显示出了豪壮的军威。“独立”二字,使前两句中已经出现的将军形象更加挺拔、高大,并且与后面的“千营”形成极为悬殊的数字对比,以表明将军带兵之多,军事地位之显要,进一步刻划了威武形象。那令旗轻轻一扬,就“千营共一呼”,在整齐而雄壮的呐喊声中,“千营”而“一”,充分体现出军队纪律的严明,以及将军平时对军队的严格训练,显示出了无坚不摧、无攻不克的战斗力。这一句看似平平叙述,但却笔力千钧,使这位将军的形象更为丰满突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五言绝句中,像这首诗这样描写场面如此壮阔,声势如此浩大的作品,并不多见。前两句对仗工整,在严整中收敛力量;后两句改为散句,将内敛的力量忽然一放,气势不禁奔涌而出。这一敛一放,在极少的文字中,包孕了极为丰富的内容,显示出强大的力量。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秋夜有怀高三十五適,兼呈空上人(一作皇甫冉诗)

刘长卿〔唐代〕

晚节逢君趣道深,结茅栽树近东林。吾师几度曾摩顶,高士何年遂发心。北渚三更闻过雁,西城万里动寒砧。不见支公与玄度,相思拥膝坐长吟。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阙题

李白〔唐代〕

庭中繁树乍含芳,红锦重重翦作囊。还合炎蒸留烁景,题来渭得好篇章。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合溪水涨寄敬山人

刘商〔唐代〕

共爱碧溪临水住,相思来往践莓苔。而今却欲嫌溪水,雨涨春流隔往来。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从翁中丞奉使黠戛斯六首

赵嘏〔唐代〕

扬雄词赋举天闻,万里油幢照塞云。仆射峰西几千骑,一时迎著汉将军。旌旗杳杳雁萧萧,春尽穷沙雪未消。料得坚昆受宣后,始知公主已归朝。虽言穷北海云中,属国当时事不同。九姓如今尽臣妾,归期那肯待秋风。牢山望断绝尘氛,滟滟河西拂地云。谁见鲁儒持汉节,玉关降尽可汗军。山川险易接胡尘,秦汉图来或未真。自此尽知边塞事,河湟更欲托何人。秦皇无策建..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寄酬朱大后亭夜坐留别

李回〔唐代〕

十夜郡城宿,苦吟身未闲。那堪西郭别,雪路问青山。
详情
Copyright © 2024 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40385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