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李益端公夜宴见赠
卢纶 〔唐代〕
戚戚一西东,十年今始同。可怜歌酒夜,相对两衰翁。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秋夜玩月怀玉霄道士
贯休〔唐代〕
光异磨砻出,轮非雕斫成。今宵刚道别,举世勿人争。征妇砧添怨,诗人哭到明。惟宜华顶叟,笙磬有馀声。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 其十一
高适〔唐代〕
我行倦风湍,辍棹将问津。空传歌瓠子,感慨独愁人。孟夏桑叶肥,秾阴夹长津。蚕农有时节,田野无闲人。临水狎渔樵,望山怀隐沦。谁能去京洛,憔悴对风尘。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金缕曲·癸未岁杪,八十自省
萧萐父〔唐代〕
耄耋休言寿。怅平生、韶光半掷,愧酬师友。蓬岛迷茫泥路滑,自择何须搔首。幸葆此、童心无垢。桃李芬芳腾巨浪,更峥嵘、笔剑冲牛斗。少年游,诗情茂。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江行无题一百首·其四十三
钱珝〔唐代〕
兵火有余烬,贫村才数家。无人争晓渡,残月下寒沙。
译文
注释
兵火有余烬(jìn),贫村才数家。
余烬:指兵灾之后残存的东西。
无人争晓渡,残月下寒沙。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05-106
2、 尚作恩 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281-283
译文注释
兵火有余烬(jìn),贫村才数家。
战争过后那余下火灰犹存,遭兵洗劫只剩几户穷人家。
余烬:指兵灾之后残存的东西。
无人争晓渡,残月下寒沙。
拂晓之时江面上无人争渡,寒气袭人向沙滩残月西沉。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05-106
2、 尚作恩 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281-283
赏析
作者对军阀所进行的战争持否定批判的态度,对遭受战争之苦的人民怀着深厚的同情。这首诗描写了遭战火洗劫后江边江面荒凉破败的景象。
在这首诗描绘的画面中有两组镜头:一是兵火过后只剩下几户人家的穷村;一是拂晓之时,在残月余辉笼罩之下无人争渡的冷清的江面。诗一开始便点出了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兵火”。“有余烬“三字,说明这场“兵火”刚刚烧过。这首诗的第二句具体的表现了兵火烧过之后的景象,兵火给人们带来的后果。平时,村落虽然贫穷,但不会只有“数家”。战争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使无数人流离失所,逃往他乡,“贫村”才剩下了“数家”,是战争造的罪孽。一个“才”字表现了诗人痛恨战争的感情,也表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灾难深重的程度。这首诗的第二组镜头境界开阔,但情调凄凉悲苦。平时,一在拂晓之时,江面上是百舸争流,游人争渡的景象,而此时,在兵火过后,江面上没有了“争渡”的情景,只有那兵火无法烧到的“残月”落向那兵火烧不着“寒沙”。这些描写,蕴含羞人民的苦难,深寓着诗人的感情。
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点就是由两组画面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意境。反战的主题,诗人对此争及战争发动者的憎恨和对人民的同情都是从这里表现出来的。由于在诗中诗人以客观抒情诗人的姿态出现,故而使人更加感到诗境、诗情具有冷静的客观真实性,从而加强了诗歌的感染力。这首诗语言通顺流畅,短短四句小诗,描绘出众多的形象,语言的概括力是很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