龊龊
韩愈 〔唐代〕
龊龊当世士,所忧在饥寒。但见贱者悲,不闻贵者叹。
大贤事业异,远抱非俗观。报国心皎洁,念时涕汍澜。
妖姬坐左右,柔指发哀弹。酒肴虽日陈,感激宁为欢。
秋阴欺白日,泥潦不少干。河堤决东郡,老弱随惊湍。
天意固有属,谁能诘其端。愿辱太守荐,得充谏诤官。
排云叫阊阖,披腹呈琅玕.致君岂无术,自进诚独难。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韩愈
叩齿庵 韩愈来到潮州后,有一天在街上碰见一个和尚,面貌十分凶恶,特别是翻出口外的两个长牙,韩愈想这决非好人,心想着要敲掉他那长牙。韩愈回到衙里,看门的人便拿来一个红包,说这是一个和尚送来的。韩愈打开一看,里面竟是一对长牙,和那和尚的两只长牙一模一样。他想,我想敲掉他的牙齿,并没说出来,他怎么就知道了呢?韩愈立即派人四处寻找那个..► 389篇诗文 ► 0条名句
落日
齐己〔唐代〕
晚照背高台,残钟残角催。能销几度落,已是半生来。吹叶阴风发,漫空暝色回。因思古人事,更变尽尘埃。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登古邺城
岑参〔唐代〕
下马登邺城,城空复何见。东风吹野火,暮入飞云殿。城隅南对望陵台,漳水东流不复回。武帝宫中人去尽,年年春色为谁来。
译文
注释
下马登邺(yè)城,城空复何见。
邺城:春秋齐邑,战国魏都,三国时魏置邺都,与长安、洛阳等合称五都,北周大象二年(580)遭战火焚毁,民众南徙,隋开皇十年(590)复为邺县。故址在今河北省临漳县。
东风吹野火,暮入飞云殿。
野火:此指焚烧枯草的火。一说为磷火,也称鬼火。飞云殿:无考,当为邺城宫殿一陈迹。
城隅(yú)南对望陵台,漳(zhāng)水东流不复回。
城隅:城墙角上作为屏障的女墙。望陵台:即铜雀台,曹操筑。漳水:即漳河,流经邺城。
武帝宫中人去尽,年年春色为谁来。
武帝:曹操死后被追尊为魏武帝。
参考资料:
1、 刘开扬.岑参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11-12
2、 孙钦善.高适岑参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90-91
3、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148-150
译文注释
下马登邺(yè)城,城空复何见。
下马走到邺城上面,城池空空有何所见?
邺城:春秋齐邑,战国魏都,三国时魏置邺都,与长安、洛阳等合称五都,北周大象二年(580)遭战火焚毁,民众南徙,隋开皇十年(590)复为邺县。故址在今河北省临漳县。
东风吹野火,暮入飞云殿。
阵阵东风吹起野火,日幕飘入昔日金殿。
野火:此指焚烧枯草的火。一说为磷火,也称鬼火。飞云殿:无考,当为邺城宫殿一陈迹。
城隅(yú)南对望陵台,漳(zhāng)水东流不复回。
城角与那望陵合遥遥相对,漳水滔滔东流一去不再回。
城隅:城墙角上作为屏障的女墙。望陵台:即铜雀台,曹操筑。漳水:即漳河,流经邺城。
武帝宫中人去尽,年年春色为谁来。
武帝宫殿成废墟人已去尽,年年度废春色来又是为谁?
武帝:曹操死后被追尊为魏武帝。
参考资料:
1、 刘开扬.岑参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11-12
2、 孙钦善.高适岑参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90-91
3、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148-150
赏析
首句点题,次句一个“空”字,统领全篇。此“空”,既是对邺都故址败落凄清环境的概括,又是诗人身临其境所产生的茫然无着心情的流露,悲戚怀古之情寓于其中。“复何见”三字,以一设问,自然引出中间四句的具体描绘。东风,在古诗中尤为常见,如李商隐《无题》:“东风无力百花残,”如李煜《虞美人》“小春风吹醒万物,百花欣欣向荣。楼昨夜又东风”等等,暗示出春天已到来,呼应结句“春色”。飞云殿,从名称上可以使作者想见当年的气势。而今,在这样一个暮春的傍晚,却只有东风薛阵,野火飘飘,通过凄凉景象,写出“人去尽’。这两句例重从人事方面写“空”。
以下两句侧重从事业方面写“空’。望陵台,为曹操当年钦酒作乐的地方,曾为曹操事业兴盛的标志,而如今漳水依然东流,高台却只与曹操陵墓空对,如诗人《临河客舍呈狄明府兄留题县南楼》中所写:“邺都唯见古时丘,漳水还如旧日流”,城角的高台与城北的流水这种种形象之间的对照和映衬,便透露出事业付流水之意。上文说“城空”,本不该再有所见,但实际上,这四句所见更突出了“城空”,并且使“空”的内容更具体化。诗的最后两句用“人去尽”总承上顶四句,再度强调“空”,回应诗的开头,使“空”字成为首尾贯串的线索。春色依然,人事惧非,这两句又是对春色的感叹,实际是对古人不常在,事业不常在的感叹。开头说“复何见”,结尾说“为谁来”,两处问句迢迢呼应,加深了这种感叹的分量,全诗遂在不尽的感叹中结束。
这首诗以“空”为主线,通过总括、细描、抒慨三个层次的渲染烘托,写出古都邺城的“四空”,凭吊古迹,惋叹人生,寓情于景。全诗语言素淡自然,朴茂浑涵,颇有汉魏古诗的悲凉慷慨的风格。诗篇前四句五言,后四句七言,五、七言并用,不拘一格,依物事的描写、感情的起伏而选择变化,使诗歌既有潇洒明快的格调,很适于表现怀古的主题并具饱满深厚的力度,为岑参早期诗歌代表作之一。
吏部谣
不详〔唐代〕
岑愔獠子后,崔湜令公孙。三人相比校,莫贺咄骨浑。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送张校书季霞
贾岛〔唐代〕
从京去容州,马在船上多。容州几千里,直傍青天涯。掌记试校书,未称高词华。义往不可屈,出家如入家。城市七月初,热与夏未差。饯君到野地,秋凉满山坡。南境异北候,风起无尘沙。秦吟宿楚泽,海酒落桂花。暂醉即还醒,彼土生桂茶。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送李泌
顾况〔唐代〕
昔别吴堤雨,春帆去较迟。江波千里绿,□□□□□。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