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公破贼回重拜台司,以诗示幕中宾客,愈奉和
韩愈 〔唐代〕
南伐旋师太华东,天书夜到册元功。将军旧压三司贵,
相国新兼五等崇。鹓鹭欲归仙仗里,熊罴还入禁营中。
长惭典午非材职,得就闲官即至公。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韩愈
叩齿庵 韩愈来到潮州后,有一天在街上碰见一个和尚,面貌十分凶恶,特别是翻出口外的两个长牙,韩愈想这决非好人,心想着要敲掉他那长牙。韩愈回到衙里,看门的人便拿来一个红包,说这是一个和尚送来的。韩愈打开一看,里面竟是一对长牙,和那和尚的两只长牙一模一样。他想,我想敲掉他的牙齿,并没说出来,他怎么就知道了呢?韩愈立即派人四处寻找那个..► 389篇诗文 ► 0条名句
思乡作
布燮〔唐代〕
泸北行人绝,云南信未还。庭前花不扫,门外柳谁攀。坐久销银烛,愁多减玉颜。悬心秋夜月,万里照关山。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忆中条
司空图〔唐代〕
燕辞旅舍人空在,萤出疏篱菊正芳。堪恨昔年联句地,念经僧扫过重阳。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感遇其四
李白〔唐代〕
宋玉事楚王。立身本高洁。巫山赋彩云。郢路歌白雪。举国莫能和。巴人皆卷舌。一感登徒言。恩情遂中绝。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哭崔常侍晦叔
白居易〔唐代〕
顽贱一拳石,精珍百炼金。名价既相远,交分何其深。中诚一以合,外物不能侵。逶迤二十年,与世同浮沈。晚有退闲约,白首归云林。垂老忽相失,悲哉口语心。春日嵩高阳,秋夜清洛阴。丘园共谁卜,山水共谁寻。风月共谁赏,诗篇共谁吟。花开共谁看,酒熟共谁斟。惠死庄杜口,钟殁师废琴。道理使之然,从古非独今。吾道自此孤,我情安可任。唯将病眼泪,一洒秋..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相思
王维〔唐代〕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译文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红豆生长在阳光明媚的南方,每逢春天不知长多少新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希望思念的人儿多多采摘,因为它最能寄托相思之情。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214-215
注释
红豆¹生南国,春来发几枝²。
¹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江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像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²“春来”句:一作“秋来发故枝”。
愿君多采撷(xié)¹,此物最相思²。
¹“愿君”句:一作“劝君休采撷”。采撷:采摘。²相思:想念。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214-215
译文注释
红豆¹生南国,春来发几枝²。
红豆生长在阳光明媚的南方,每逢春天不知长多少新枝。
¹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江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像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²“春来”句:一作“秋来发故枝”。
愿君多采撷(xié)¹,此物最相思²。
希望思念的人儿多多采摘,因为它最能寄托相思之情。
¹“愿君”句:一作“劝君休采撷”。采撷:采摘。²相思:想念。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214-215
赏析
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是眷怀友人之作。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红豆,生于南国,其果鲜红浑圆,外表晶莹剔透,因为常被南方人作为服饰装饰物。红豆与相思联系在一起,则是来源于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为丈夫战死边疆,思念亡夫太甚哭死在了树下,此后化为了红豆,在春天的时候生长发芽。从此以后,红豆被人们称为了相思子,也在文学中引用为相思之意。而“相思”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的,如苏李诗“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即著例。此诗题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诗中抒写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绪。
“南国”(南方)既是红豆产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首句以“红豆生南国”起兴,暗示后文的相思之情。语极单纯,而又富于形象。次句“春来发几枝”轻声一问,承得自然,寄语设问的口吻显得分外亲切。然而单问红豆春来发几枝,是意味深长的,这是选择富于情味的事物来寄托情思。“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对于梅树的记忆,反映出了客子深厚的乡情。同样,这里的红豆是赤诚友爱的一种象征。这样写来,便觉语近情遥,令人神远。
第三句紧接着寄意对方“多采撷”红豆,仍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以采撷植物来寄托怀思的情绪,是古典诗歌中常见手法,如汉代古诗:“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即著例。“愿君多采撷”似乎是说:“看见红豆,想起我的一切吧。”暗示远方的友人珍重友谊,语言恳挚动人。这里只用相思嘱人,而自己的相思则见于言外。用这种方式透露情怀,婉曲动人,语意高妙。宋人编《万首唐人绝句》,此句“多”字作“休”。用“休”字反衬离情之苦,因相思转怕相思,当然也是某种境况下的人情状态。用“多”字则表现了一种热情饱满、一往情深的健美情调。此诗情高意真而不伤纤巧,与“多”字关系甚大,故“多”字比“休”字更好。
最后一句“此物最相思”只因红豆是最能表达相思之物。中国人常说,睹物思人。这“物”可能是他吃过的、穿过的,也可能是他看过的、听过的;可能是他喜欢的,也可能是他厌恶的。只要是与他有关系的,哪怕只有一丝关联,都能激起思念者敏感的神经。诗人所希望的,是友人每每看见这最能代表相思之意的红豆,就能想起正在相思的“我”、正在思念“你”的“我”。从诗人对朋友的深切叮咛中,我们看到了诗人自己深重的相思之意。正是诗人对朋友的满心思念,才使他希望朋友亦如此。用这种方式表露情怀,语意高妙,深挚动人。
全诗洋溢着少年的热情,青春的气息,满腹情思始终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话儿不离红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它“一气呵成,亦须一气读下”,极为明快,却又委婉含蓄。在生活中,最情深的话往往朴素无华,自然入妙。王维很善于提炼这种素朴而典型的语言来表达深厚的思想感情。所以此诗语浅情深,当时就成为流行名歌是毫不奇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