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词一十八首。玄用
吕岩 〔唐代〕
日月交加晓夜奔,昆仑顶上定乾坤。
真镜里,实堪论,叆叆红霞晓寂门。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和裴令公游南庄忆白二十、韦七二宾客
姚合〔唐代〕
四郊初雨歇,高树滴犹残。池满红莲湿,云收绿野宽。花开半山晓,竹动数村寒。斗雀翻衣袂,惊鱼触钓竿。樽前多野客,膝下尽郎官。劚石通泉脉,移松出药栏。关东分务重,天下似公难。半醉思韦白,题诗染彩翰。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陪郑公秋晚北池临眺
杜甫〔唐代〕
北池云水阔,华馆辟秋风。独鹤元依渚,衰荷且映空。采菱寒刺上,蹋藕野泥中。素楫分曹往,金盘小径通。萋萋露草碧,片片晚旗红。杯酒沾津吏,衣裳与钓翁。异方初艳菊,故里亦高桐。摇落关山思,淹留战伐功。严城殊未掩,清宴已知终。何补参卿事,欢娱到薄躬。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寄韩侍郎
左偃〔唐代〕
谋身谋隐两无成,拙计深惭负耦耕。渐老可堪怀故国,多愁翻觉厌浮生。言诗幸遇明公许,守朴甘遭俗者轻。今日况闻搜草泽,独悲憔悴卧升平。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题苜蓿峰寄家人
岑参〔唐代〕
苜蓿峰边逢立春,胡芦河上泪沾巾。闺中只是空相忆,不见沙场愁杀人。
译文
注释
苜(mù)蓿(xù)峰边逢立春,胡芦河上泪沾巾。
苜蓿峰:玉门关外之山。峰,一作“烽”。立春:节气名。胡芦河:说法不一,似指甘肃省西部玉门关外的疏勒河。
闺中只是空相忆,不见沙场愁杀人。
闺中:指岑参妻子。杀:同“煞”,极甚之义。
参考资料:
1、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249-251
2、 刘开扬.岑参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56
译文注释
苜(mù)蓿(xù)峰边逢立春,胡芦河上泪沾巾。
苜蓿峰边春天又已来临,胡芦河上不由泪下沾巾。
苜蓿峰:玉门关外之山。峰,一作“烽”。立春:节气名。胡芦河:说法不一,似指甘肃省西部玉门关外的疏勒河。
闺中只是空相忆,不见沙场愁杀人。
你在闺中只能空作思念,怎知沙场愁极出征之人!
闺中:指岑参妻子。杀:同“煞”,极甚之义。
参考资料:
1、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249-251
2、 刘开扬.岑参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56
赏析
这首诗实际上是写给亲人的一封书信,表达自己的思念,也安慰妻子的思念。
诗的前两句照应题目“题苜蓿峰”从首宿峰写起。春天又来到苜蓿峰、胡芦河上。眼望边地景物,诗人不由泪下沾巾。开始就点出边地、点出季节。“逢”,实则是“又逢”,这就强调了置身边塞已非一日。“苜蓿峰”、“胡芦河”说的都是边地,上下两句以互文句式作反复说明,不仅点明地点,而且它们本身又是异地景物,从而强调了与“家人”相去之远。这一切正是触动诗人感情的契机。“泪沾巾”这一形象性的活动便概括了此时此地诗人的心情。至于“泪沾巾”的原因,则由下两句来具体写。格调是沉重的。
诗的后两句照应题目“寄家人”写自己的思念:妻子在家中是那样思念征人,却只能空然想想而己,她怎会知道沙场之上又是怎样地令人愁肠欲断呢?这里作者没有直接去写自己思念“家人”,却去写“家人”思念自己,而且知道“家人”是在“空思想”。“空”,有徒然之意,即使思念也难以排遣;“空”,又有凭空之意,叫思念也难知沙场征人之苦。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深深理解和怜惜,也就衬托了诗人思念之苦,较之一般写家人亿征人更为深切。诗人之所以“愁”,是由于沙场征战之苦,是由于家人思念之苦,“泪沾巾”的原因在这里也就得到了回答。身为征人的诗人理解“家人”,同时也希望“家人”理解征人,慰藉之意,关切之情,自在其中。
全诗语言朴质自然,感情真挚深切,格调苍凉沉重,先从自己思念“家人”写开去,又从“家人”思念自己写拢来,结构回环,语意深长,很好地传达了诗人愁肠百转的心情。
系乐府十二首·思太古
元结〔唐代〕
东南三千里,沅湘为太湖。湖上山谷深,有人多似愚。婴孩寄树颠,就水捕鷠鲈。所欢同鸟兽,身意复何拘。吾行遍九州,此风皆已无。吁嗟圣贤教,不觉久踌蹰。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