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林蕴同之蜀途次嘉陵江认得越鸟声呈林林亦闽中人也
欧阳詹 〔唐代〕
正是闽中越鸟声,几回留听暗沾缨。
伤心激念君深浅,共有离乡万里情。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东郎山
曹邺〔唐代〕
东郎屹立向东方,翘首朝朝候太阳。一片丹心存万古,谁云坐处是遐荒?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江汉答孟郊
韩愈〔唐代〕
江汉虽云广,乘舟渡无艰。流沙信难行,马足常往还。凄风结冲波,狐裘能御寒。终宵处幽室,华烛光烂烂。苟能行忠信,可以居夷蛮。嗟余与夫子,此义每所敦。何为复见赠,缱绻在不谖。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水宿闻雁
李益〔唐代〕
早雁忽为双,惊秋风水窗。夜长人自起,星月满空江。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寄韬光禅师
白居易〔唐代〕
一山门作两山门,两寺原从一寺分。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
译文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盛开的菊花香气弥漫整个长安,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419
注释
待到秋来九月八¹,我花开后百花杀²。
¹九月八: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有登高赏菊的风俗,说“九月八”是为了押韵。²杀:草木枯萎。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jiǎ)¹。
¹黄金甲:指金黄色铠甲般的菊花。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419
译文注释
待到秋来九月八¹,我花开后百花杀²。
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
¹九月八: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有登高赏菊的风俗,说“九月八”是为了押韵。²杀:草木枯萎。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jiǎ)¹。
盛开的菊花香气弥漫整个长安,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¹黄金甲:指金黄色铠甲般的菊花。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419
赏析
该诗首联叙述下天竺寺与中天竺寺的历史关系;颔联与颈联描述禅师修行之处的风景;尾联阐述禅师的平常道行,随缘真心。全诗浑然天成,禅韵缭绕。
首联写禅寺缘起。一寺分为两寺,而两山相近,进了此山,也就等于进了彼山。
颔联接着细写两寺、两山方位关系,写东西南北相连相近,从流动的云、水写起,正是最好不过,而妙语如珠,一气读来,也恰如行云流水。
颈联仍写两寺关系,而“前台”“后台”“钟声”,已带出第七句“行道处”。前已写尽南北东西,接着又写前后上下,圆转玲珑,无所不到,读来应接不暇。句式与首联固是不同,与颔联也是同中有异,并不犯复,而写花则从后视前,写声则从上到下,丝毫不乱。这六句诗,对仗工整,连续使用叠字,诗味回环。东西南北前后上下,顿拓无限空间,生出十方无界的超然感觉。尤其是颔联与颈联,包含了方位只是相对成立的观点。东涧水流,从更东边来看,就是西涧水。南北山云,前后台花,上下界钟,皆是此意。
尾联归结到禅师身上,佛经中本有天女散花的典故,“天香桂子”,正合身份。尾联要收束全篇,不宜再用对句,而末尾“纷纷”又用叠字,则眼前仍是一片缤纷景象,诗虽至此而尽,余韵却悠然不绝。
这首诗通过对两座天竺寺的历史关系、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的描写,以及诗人想象的“天香桂子落纷纷”,表达了诗人对韬光禅师仰慕、钦佩之情。全诗之创格在于章法奇特。诗的前三联,单句为句中对,合句为流水对,即前六句在相同的位置用同字,一句之中前后相对,两句之间上下相对,如珠走玉盘,铿然和鸣,笔势飘逸,流动自然,显示了圆熟的技巧。该诗音节紧凑而活泼,意致连绵而流丽,构思巧妙,语若连珠,有山歌风调,是七律之创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