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日忆江南禊事
张志和 〔唐代〕
黄河西绕郡城流,上巳应无祓禊游。
为忆渌江春水色,更随宵梦向吴洲。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春日怀归
杜审言〔唐代〕
心是伤归望,春归异往年。河山鉴魏阙,桑梓忆秦川。花杂芳园鸟,风和绿野烟。更怀欢赏地,车马洛桥边。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马嵬
贾岛〔唐代〕
长川几处树青青,孤驿危楼对翠屏。一自上皇惆怅后,至今来往马蹄腥。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从军行·吹角动行人
王维〔唐代〕
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笳悲马嘶乱,争渡黄河水。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尽系名王颈,归来报天子。
译文
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
阵阵号角声,惊醒了正在酣睡的士兵,士兵们开始紧张地准备出发。
笳悲马嘶乱,争渡黄河水。
敌军吹响了胡笳,战马闻到战斗的气息也兴奋地嘶鸣起来,双方抢着渡黄河。
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
太阳落到沙漠的边陲,沙漠弥漫战战士们的厮杀声。
尽系名王颈,归来报天子。
战士们歼灭了敌军,擒获了敌酋,把绳子套在他们颈上带回来献给天子。
参考资料:
1、
孙建军等主编.《全唐诗》选注 (1-16册):线装书局,2002年01月第1版:第825页
注释
吹角¹动²行人³,喧(xuān)喧⁴行人起。
从军行:乐府古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内容多写军旅生活之辛苦。¹吹角:军中吹响的号角声。²动:惊动。³行人:征人。⁴喧喧:喧闹,形容人多、嘈杂。
笳(jiā)¹悲马嘶乱,争渡黄河²水。
¹笳:胡笳,一种管状吹奏乐器。古时为塞北、西域一带少数民族所喜用。²黄河:水名,在唐肃州(今甘肃酒泉)附近。黄河一作金河。
日暮沙漠陲(chuí)¹,战声烟尘里。
¹陲:边陲,边地。
尽系¹名王²颈,归来报天子。
¹系:捆绑。²名王:指匈奴首领。
参考资料:
1、
孙建军等主编.《全唐诗》选注 (1-16册):线装书局,2002年01月第1版:第825页
译文注释
吹角¹动²行人³,喧(xuān)喧⁴行人起。
阵阵号角声,惊醒了正在酣睡的士兵,士兵们开始紧张地准备出发。
从军行:乐府古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内容多写军旅生活之辛苦。¹吹角:军中吹响的号角声。²动:惊动。³行人:征人。⁴喧喧:喧闹,形容人多、嘈杂。
笳(jiā)¹悲马嘶乱,争渡黄河²水。
敌军吹响了胡笳,战马闻到战斗的气息也兴奋地嘶鸣起来,双方抢着渡黄河。
¹笳:胡笳,一种管状吹奏乐器。古时为塞北、西域一带少数民族所喜用。²黄河:水名,在唐肃州(今甘肃酒泉)附近。黄河一作金河。
日暮沙漠陲(chuí)¹,战声烟尘里。
太阳落到沙漠的边陲,沙漠弥漫战战士们的厮杀声。
¹陲:边陲,边地。
尽系¹名王²颈,归来报天子。
战士们歼灭了敌军,擒获了敌酋,把绳子套在他们颈上带回来献给天子。
¹系:捆绑。²名王:指匈奴首领。
参考资料:
1、
孙建军等主编.《全唐诗》选注 (1-16册):线装书局,2002年01月第1版:第825页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早期的作品,早年热衷政治,奋发有为,他的边塞诗流露出爱国主义的思想,具有豪壮的英雄气概。这首诗描写了发生在边陲的一次战斗。“吹角”二句,先从行军写起。凌晨,阵阵号角声,惊醒了正在酣睡的士兵,把他们从梦中催起。于是他们紧张地准备出发,“喧喧”二字形象生动地描写了他们起床后出发前紧张忙碌的热闹场面。“笳悲马嘶乱”以下四句,具体写战斗的过程。当双方将要遭遇时,敌军吹响了胡笳,战马闻到战斗的气息也兴奋地嘶鸣起来,一个“乱”字,概括了双方即将投入战斗时笳鸣马嘶嘈杂一片的情景,但本句语义的重点在自己一方的“马嘶”。马的兴奋,正说明战士的兴奋。“争渡金河水”的“争”,写出了战士们人人摩拳擦掌,精神抖擞、奋勇渡河,踊跃杀敌的激愤精神。“日暮”二句,写战斗一直紧张地进行着,直到太阳落到“沙漠边”,在那烟尘弥漫的战场上还传来战士的厮杀声,于此可见战斗的激烈。最后“尽系名王颈,归来见天子”写战斗取胜后,将士们凯旋而归的情景。他们歼灭了敌军,擒获了敌酋,把绳子套在他们颈上,然后带回来献给天子,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全诗充满了积极报国奋发向上的情绪,流露了诗人前期较为进步的政治倾向和爱国热情,具有盛唐边塞诗激情满怀、催人振奋的时代特色。节奏鲜明,语言铿锵,善于抓住事物特点,用凝练的词语表达出丰富的思想内容,表现了诗人高度的语言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