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碧山寺塔
章孝标 〔唐代〕
六时佛火明珠缀,午后茶烟出翠微。萦砌乳泉梳石发,滴松银露洗墙衣。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奉酬卢给事云夫四兄曲江荷花行见寄…阁老张十八助教
韩愈〔唐代〕
曲江千顷秋波净,平铺红云盖明镜。大明宫中给事归,走马来看立不正。遗我明珠九十六,寒光映骨睡骊目。我今官闲得婆娑,问言何处芙蓉多。撑舟昆明度云锦,脚敲两舷叫吴歌。太白山高三百里,负雪崔嵬插花里。玉山前却不复来,曲江汀滢水平杯。我时相思不觉一回首,天门九扇相当开。上界真人足官府,岂如散仙鞭笞鸾凤终日相追陪。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苏州昆山惠聚寺僧房
孟郊〔唐代〕
昨日到上方,片云挂石床。锡杖莓苔青,袈裟松柏香。晴磬无短韵,古灯含永光。有时乞鹤归,还访逍遥场。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破屋
王翰〔唐代〕
大梁城内宋门前,借得卢仝屋数椽。一片危墙将倒地,四周破瓦好窥天。风穿每恨尘凝座,雨漏长忧湿满毡。欲向浣花新卜筑,无人为送草堂钱。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自蓟北归
高适〔唐代〕
驱马蓟门北,北风边马哀。苍茫远山口,豁达胡天开。五将已深入,前军止半回。谁怜不得意,长剑独归来。
译文
注释
驱(qū)马蓟(jì)门北,北风边马哀。
蓟北:指蓟门以北。蓟门,在今北京西南。驱马:驰马。
苍茫远山口,豁(huò)达胡天开。
苍茫:空阔辽远,没有边际。豁达:豁然通达,形容开朗。
五将已深入,前军止半回。
五将已深入:汉宣帝时,曾遣田广明等五将军,率十万余骑,出塞二千多里击匈奴。止半回:只有半数生还。
谁怜不得意,长剑独归来。
长剑独归来:诗人用此典指自己未受重用,报国无门。
参考资料:
1、 孙建军.《全唐诗》选注 (1-16册):线装书局,2002年01月第1版:1725页
2、 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主编;谢楚发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高适岑参诗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75页
译文注释
驱(qū)马蓟(jì)门北,北风边马哀。
策马驰奔在蓟门之北,北风呼啸边地马鸣声哀。
蓟北:指蓟门以北。蓟门,在今北京西南。驱马:驰马。
苍茫远山口,豁(huò)达胡天开。
远望山口只是苍茫一片,走出峡谷才见胡天豁然大开。
苍茫:空阔辽远,没有边际。豁达:豁然通达,形容开朗。
五将已深入,前军止半回。
五将已经深入敌境,前军只有一半返回。
五将已深入:汉宣帝时,曾遣田广明等五将军,率十万余骑,出塞二千多里击匈奴。止半回:只有半数生还。
谁怜不得意,长剑独归来。
还有谁怜惜我这个失意之人,只好弹着长剑独自归来。
长剑独归来:诗人用此典指自己未受重用,报国无门。
参考资料:
1、 孙建军.《全唐诗》选注 (1-16册):线装书局,2002年01月第1版:1725页
2、 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主编;谢楚发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高适岑参诗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75页
赏析
首二句“驱马蓟门北,北风边马哀”起手颇奇,在律诗中运用顶针重叠的手法,前两句中两个“北”字前后勾连重复,营造出浓烈的“哀”气。既有以客观写主观的“边马”之哀,更有“驱马”人内心的“哀”,一笔两到,领起全篇。
紧接着“苍茫远山口,豁达胡天开”一联,借用上联的意象写“驱马”前行,“北风”呼啸,征途更为苦寒,将“哀”意更进一层。
“五将已深入,前军止半回”一联,由前两联写自然、个人之“哀”,突转为悼唐军惨烈大败之“哀”,将“哀”字赋予更为深广之社会内容,“哀”士卒,“哀”国家,“哀”用非其人。
尾联再照应首联“哀”字,在前文“北风”、“边马”、路遥、苦寒、唐军惨败等边景、边事、边情之记叙中,以“长剑独归来”的形象描写,将诗人自身“不得意”的情渲染得无以复加,抒发了诗人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
全诗极富塞外特色,真实感人,不论是对胡地景色的观察,还是对历史事件的记述都深深打上诗人塞外生活的烙印。先写南行出发时悲寂的的景象,继而刻画塞外独特的风光,有近有远,形象生动;随后旷远的景象又触发了诗人对时局的深深思索,当收回眼光回到现实中时,诗人更感悲愤莫名,感慨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全诗言辞悲壮、苍凉,将诗人自身哀伤的感情渲染的无以复加。
唐乐府十首·输者讴
刘驾〔唐代〕
挽粟上高山,高山若平地。力尽心不怨,同我家私事。去者不遑宁,归者唱歌行。相逢古城下,立语天未明。一身远出塞,十口无税征。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