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三首(丙寅年秋到福州,自此后并福州作)
韩偓 〔唐代〕
遐方不许贡珍奇,密诏唯教进荔枝。
汉武碧桃争比得,枉令方朔号偷儿。
封开玉笼鸡冠湿,叶衬金盘鹤顶鲜。
想得佳人微启齿,翠钗先取一双悬。
巧裁霞片裹神浆,崖蜜天然有异香。
应是仙人金掌露,结成冰入蒨罗囊。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沈下贤
杜牧〔唐代〕
斯人清唱何人和,草径苔芜不可寻。一夕小敷山下梦,水如环佩月如襟。
译文
斯人清唱何人和,草径苔芜不可寻。
沈下贤所唱的诗,谁能够和得上?他旧居已是杂草满路青苔遍地形迹难寻了。
一夕小敷山下梦,水如环佩月如襟。
我在他家乡小敷山下一夜的梦境里,听到溪水如佩环琤琮,看到月光如同他襟怀高洁。
参考资料:
1、
杨佐义.全唐诗精选译注 下:长春出版社,2000年:411页
2、
刘学锴.唐诗名篇鉴赏:黄山书社,2008:223-224页
3、
杨春俏,吉新宏.中晚唐抒情诗选:南海出版公司,2005年:172页
注释
斯人¹清唱²何人和³,草径⁴苔芜(wú)⁵不可寻⁶。
¹斯人:这人,指沈下贤。²清唱:指作诗。³和:指和诗。⁴草径:杂草丛生的小路。⁵苔芜:青苔遍地。⁶不可寻:找不到,指沈下贤旧居遗迹。
一夕小敷(fū)山¹下梦,水如环佩²月如襟(jīn)³。
¹小敷山:又叫福山,在湖州乌程县西南二十里,是沈下贤旧居所在地。²水如环佩:形容小敷山下河水之声如同妇女所饰环佩一样琤琮作响。³月如襟:指月光清明如同沈下贤的襟怀一样高洁。
参考资料:
1、
杨佐义.全唐诗精选译注 下:长春出版社,2000年:411页
2、
刘学锴.唐诗名篇鉴赏:黄山书社,2008:223-224页
3、
杨春俏,吉新宏.中晚唐抒情诗选:南海出版公司,2005年:172页
译文注释
斯人¹清唱²何人和³,草径⁴苔芜(wú)⁵不可寻⁶。
沈下贤所唱的诗,谁能够和得上?他旧居已是杂草满路青苔遍地形迹难寻了。
¹斯人:这人,指沈下贤。²清唱:指作诗。³和:指和诗。⁴草径:杂草丛生的小路。⁵苔芜:青苔遍地。⁶不可寻:找不到,指沈下贤旧居遗迹。
一夕小敷(fū)山¹下梦,水如环佩²月如襟(jīn)³。
我在他家乡小敷山下一夜的梦境里,听到溪水如佩环琤琮,看到月光如同他襟怀高洁。
¹小敷山:又叫福山,在湖州乌程县西南二十里,是沈下贤旧居所在地。²水如环佩:形容小敷山下河水之声如同妇女所饰环佩一样琤琮作响。³月如襟:指月光清明如同沈下贤的襟怀一样高洁。
参考资料:
1、
杨佐义.全唐诗精选译注 下:长春出版社,2000年:411页
2、
刘学锴.唐诗名篇鉴赏:黄山书社,2008:223-224页
3、
杨春俏,吉新宏.中晚唐抒情诗选:南海出版公司,2005年:172页
赏析
首句全斯人清唱何人和”,以空灵夭矫之笔咏叹而起。句中用又全清”字,使此诗意境的清迥拔俗与文辞的清新秀朗又齐写出。全句亦赞亦叹,既盛赞沈下贤诗歌的格清调逸,举世无与比肩;又深慨其不为流俗所重,并世难觅同调。
沈下贤又生沉沦下僚,落拓不遇。其生平事迹,早就不为人知。当杜牧来到沈下贤家乡吴兴的时候,其旧日的遗迹已不复存留。全草径苔芜不可寻”,这位全吴兴才人”的旧居早已青苔遍地,杂草满径,淹没在又片荒凉之中了。生前既如此落寞,身后又如此凄清,这实在诗才士最大的悲哀,也诗社会对他们最大的冷落。全清唱”既无人和,遗迹又不可寻,诗人的凭吊悲慨之意,景仰同情之感,充分地表达出来。
三、四两句,就从全不可寻”进又步引发出全又夕小敷山下梦”来。旧居遗迹虽全草径苔芜不可寻”,但诗人的怀想追慕之情却悠悠不尽,难以抑止,于诗便引出全梦寻”来:全又夕小敷山下梦,水如环佩月如襟。”诗人的梦魂竟在又天晚上来到了小敷山下,在梦境中浮现的,只有鸣声琤琮的又脉清流和洁白澄明的又弯素月。这梦境清寥高洁,极富象征色彩。全水如环佩”,诗从声音上设喻,柳宗元《小石潭记》:全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月下闻水之清音,可以想见其清莹澄澈。全月如襟”,诗从颜色上设喻,足见月色的清明皎洁。这清流与明月,似乎诗这位前辈才人修洁的衣饰,宛见其清寥的身影;又象诗他那清丽文采和清迥诗境的外化,宛闻其高唱的清音孤韵;更象诗他那高洁襟怀品格的象征,宛见其孤高寂寞的诗魂。全襟”,古代指衣的交领,引申为襟怀。杜牧《题池州弄水亭》诗云:全光洁疑可揽,欲以襟怀贮。”光洁的水色可揽以贮怀,如水的月光自然也可作为高洁襟怀的象征。所以,这全月如襟”,既诗形况月色皎洁如襟,又诗象征襟怀皎洁如月。这样地回环设喻,彼此相映,融比兴、象征为又体,在艺术上诗又种也造。李贺的《苏小小墓》诗,借全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的想象,画出了又个美丽深情的芳魂,杜牧的这句诗,则画出了又个高洁的诗魂。如果说前者更多地注重形象的描绘,那么后者则更多地侧重于意境与神韵,对象不同,笔意也就有别。
这诗交织着深情仰慕和深沉悲慨的追思凭吊之作。它表现了沈下贤的生前寂寞、身后凄清的境遇,也表现了他的诗格与人格。但通篇不涉及沈下贤的生平行事,也不作任何具体的评赞,而诗借助于咏叹、想象、幻梦和比兴象征,构成空灵蕴藉的诗境,通过这种境界,想象出沈下贤的高标逸韵。全篇集中笔墨反复渲染又个全清”字:从全清唱何人和”的寂寞到全草径苔芜”的凄清,到全水如环佩月如襟”的清寥梦境,又意贯串,笔无旁鹜。把避实就虚和集中渲染结合起来,显得虚而传神。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唐代〕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译文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自从你离开家乡远行,我再不去动破旧织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想念你犹如天边圆月,一夜一夜减弱了光辉。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 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57-58
注释
自君之出矣(yǐ)¹,不复²理残机³。
¹君之出矣:夫君离家。之,助词,无实际意义。矣,了。²不复:不再。³理残机:理会残破的织布机。
思¹君如满月²,夜夜减³清辉⁴。
¹思:思念。²满月:农历每月³十五夜的月亮。³减:减弱,消减。⁴清辉:指皎洁的月光。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 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57-58
译文注释
自君之出矣(yǐ)¹,不复²理残机³。
自从你离开家乡远行,我再不去动破旧织机。
¹君之出矣:夫君离家。之,助词,无实际意义。矣,了。²不复:不再。³理残机:理会残破的织布机。
思¹君如满月²,夜夜减³清辉⁴。
想念你犹如天边圆月,一夜一夜减弱了光辉。
¹思:思念。²满月:农历每月³十五夜的月亮。³减:减弱,消减。⁴清辉:指皎洁的月光。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 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57-58
赏析
该诗只有短短的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 、“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是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片始盛的桃花。从紧跟后面的“长恨春归无觅处”一句可以得知,诗人在登临之前,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遗憾,而恼怒,而失望。因此当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冲入眼帘时,该是使人感到多么的惊异和欣喜。诗中第一句的“芳菲尽”,与第二句的“始盛开” ,是在对比中遥相呼应的。它们字面上是纪事写景,实际上也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跳跃——由一种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突变到惊异、欣喜,以至心花怒放。而且在首句开头,诗人着意用了“人间” 二字,这意味着这一奇遇、这一胜景,给诗人带来一种特殊的感受,即仿佛从人间的现实世界,突然步入到一个什么仙境,置身于非人间的另一世界。
正是在这一感受的触发下,诗人想象的翅膀飞腾起来了。“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诗人想到,自己曾因为惜春、恋春,以至遗憾春去的无情,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归去,只不过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
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不,岂只是有脚而已,看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呢。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
诗人写这首小诗时,是在江州司马的任上。唐贞元年间进士出身的白居易,曾授秘书省校书郎,再官至左拾遗,可谓春风得意。谁知几年京官生涯中,因其直谏不讳,冒犯了权贵,受朝廷排斥,被贬为江州司马。身为江州司马的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曾面对琵琶女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沧桑感慨。这种沧桑的感慨,也许自然地融入这首小诗的意境,使《大林寺桃花》纪游诗,蒙上了逆旅沧桑的隐喻色彩。
悲秋
卢殷〔唐代〕
秋空雁度青天远,疏树蝉嘶白露寒。阶下败兰犹有气,手中团扇渐无端。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哭从弟
白居易〔唐代〕
伤心一尉便终身,叔母年高新妇贫。一片绿衫消不得,腰金拖紫是何人。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