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愿禅师院
崔涂 〔唐代〕
与世渐无缘,身心独了然。讲销林下日,腊长定中年。
磬绝朝斋后,香焚古寺前。非因送小朗,不到虎谿边。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别匡山
李白〔唐代〕
晓峰如画碧参差,藤影风摇拂槛垂。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酬元主簿子球别赠
皎然〔唐代〕
故人方远适,访我陈别情。此夜偶禅室,一言了无生。览君缄中宝,如搴清玉瑛。胡为蕴高价,岁晚徒营营。辞秩贫且病,何人见艰贞。出无黄金橐,空歌白苎行。威迟策驽马,独望故关树。渺渺千里心,春风起中路。近闻新拜命,鸾凤犹栖棘。劝君寄一枝,且养冥冥翼。甘泉多竹花,明年待君食。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和元舍人万顷临池玩月戏为新体
沈佺期〔唐代〕
春风摇碧树,秋雾卷丹台。复有相宜夕,池清月正开。玉流含吹动,金魄度云来。熠爚光如沸,翩翾景若摧。半环投积草,碎璧聚流杯。夜久平无焕,天晴皎未隤.镜将池作匣,珠以岸为胎。有美司言暇,高兴独悠哉。挥翰初难拟,飞名岂易陪。夜光殊在握,了了见沉灰。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庭前菊
韦庄〔唐代〕
为忆长安烂熳开,我今移尔满庭栽。 红兰莫笑青青色,曾向龙山泛酒来。
译文
注释
为忆长安烂熳(màn)开,我今移尔满庭栽。
烂熳:同“烂漫”。
红兰莫笑青青色,曾向龙山泛酒来。
龙山:据《晋书·孟嘉列传》载,九月九日重阳节,桓温曾大聚佐僚于龙山。后遂以“龙山会”称重阳登高聚会。
译文注释
为忆长安烂熳(màn)开,我今移尔满庭栽。
为了忆念长安烂漫开的菊花,我今天把你们移来栽满庭院。
烂熳:同“烂漫”。
红兰莫笑青青色,曾向龙山泛酒来。
红兰不要笑菊花青青的颜色,它曾经让众多宾客泛酒龙山驻足观赏。
龙山:据《晋书·孟嘉列传》载,九月九日重阳节,桓温曾大聚佐僚于龙山。后遂以“龙山会”称重阳登高聚会。
赏析
唐时长安的菊花,尽管不象牡丹那样“花开时节动京城”,有“真国色”之誉,但毕竟曾盛极一时,为许多诗人所吟唱。至今,西安兴庆公园中的菊花仍繁衍不绝,声驰中外,唐代遗风依约可见。
本诗的作者思念京都长安,却将菊花特提,并满庭植菊,以寄托忆念之情。看来,诗人是有意将长安与菊连在一起,在婉转地透露其心曲。据有关资料载述,诗人性格疏旷,不拘小节,曾为西川宣谕和协使李询辟为判官,时常感慨唐末世之衰,对开元盛世追慕不已,谓:“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长安清明》)。诗人在这里忆念长安菊,或是藉以发抒追昔怀旧之情吧!开首的二句,一“因”一“果”,呼应成趣,章法细密谨严。而且.以对话的语势叙事抒情,也给人以亲切感,加强了,作品的表达效果。
而对红兰,诗人则是另一副态度,在告诫它:切莫因菊花的颜色素雅而恣意轻慢,菊花历来为人们所珍视,有过龙山泛酒的小凡经历呢。龙山泛洒,据《世说新语》注引《孟嘉别传》载,盂嘉为征西大将军桓温参军。九月九日桓温游龙山,官僚咸集,皆戎服。有风吹嘉帽落,初不觉。嘉薄饮,愈多不乱,自言得酒中真趣。并未述及采菊泛酒事,但是,古时有九月九日“登山饮菊花洒”(《荆楚岁时记》)的习俗,诗人盖将二事糅为一体,意在强调菊花的不同凡流。
本诗看去是平直叙述,无多机巧,实则寓曲于直,多弦外之音。大概诗人有过被人轻慢的经历,故而暗以菊相标榜,忆起“白马似冷朱绂贵,彩衣遥惹御炉香”(《寄右省李起居》)的京师生活,才有“龙山泛酒”之喻。借咏菊婉曲地表述了他郁闷不平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