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分宫女
孙元晏 〔唐代〕
涤荡齐宫法令新,分张宫女二千人。
可怜无限如花貌,重见世间桃李春。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晓泊汉阳渡
王贞白〔唐代〕
落月临古渡,武昌城未开。残灯明市井,晓色辨楼台。云自苍梧去,水从嶓冢来。芳洲号鹦鹉,用记祢生才。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公子
李商隐〔唐代〕
一盏新罗酒,凌晨恐易消。归应冲鼓半,去不待笙调。歌好惟愁和,香浓岂惜飘。春场铺艾帐,下马雉媒娇。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塞上曲二首·其二
戴叔伦〔唐代〕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译文
注释
汉家旌(jīng)帜满阴山,不遣(qiǎn)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译文注释
汉家旌(jīng)帜满阴山,不遣(qiǎn)胡儿匹马还。
我巍巍大唐的猎猎旌旗在阴山飘扬,突厥胡人胆敢来犯定叫他有来无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作为子民我愿以此身终生报效国家,大丈夫建功立业何须活着返回家园。
赏析
戴叔纶的《塞上曲》共两首,为七言绝句。这是第二首。这首较之第一首《塞上曲·军门频纳受降书》浅明了许多,里面有一典故,就是“生入玉门关”。这“生入玉门关”原本是定远侯班超的句子,是说班超出使西域30多年,老时思归乡里,上书言“臣不敢望到九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班超30年驻使西域,为国家民族鞠躬尽瘁,老而思乡求返,本无可咎。但以戴叔纶之见,班超的爱国主义还是不够彻底——他不应提出“生入玉门关”,也无须提出“生入玉门关”,安心报国就是了。戴叔纶的爱国之切是好的,义无反顾也是好的,但放到班超这个实际例子上看,却不是那么近人情。知道了这个典故,全诗意思迎刃而解。前一联讲的是汉家重兵接敌,对胡兵一骑都不会放过。而后就是上文说过的典故——不回玉门关了,要以必死信念战胜胡兵,报国靖边以宁。
戴诗同前人述志慷慨的边塞诗风一体同出,大都是吟咏壮士一去不复还的豪言志向,至于时代特征的分析、判断及有关主张,则稍嫌抽象,倘如不将上诗注为唐中期的戴诗,而随便说成为别个时代的,也是很难提出疑问来的。
和袁丞海棠
王质〔唐代〕
海棠不入草堂手,雪堂乃与同春风。草堂雪堂各千载,唐朝宋朝无两红。露霏风袅非人为,夜染朝酣自化工。大洋之内烟濛濛,不似周公礼乐中。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谢秦府推官寄《丹台集》
齐己〔唐代〕
秦王手笔序丹台,不错褒扬最上才。凤阙几传为匠硕,龙门曾用振风雷。钱郎未竭精华去,元白终存作者来。两轴蚌胎骊颔耀,枉临禅室伴寒灰。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