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门。管蔡
周昙 〔唐代〕
伊商胡越尚同图,管蔡如何有异谟。
不念祖宗危社稷,强于仁圣遣行诛。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 三湘有怀
贾至〔唐代〕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译文
注释
柳絮(xù)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三湘:一说潇湘、资湘、沅湘。这里泛指湘江流域,洞庭湖南北一带。《全唐诗》校:“到,一作‘在’。”
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逐:随,跟随。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86
2、 徐中舒 等.汉语大字典.武汉、成都:湖北辞书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1598
3、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31
译文注释
柳絮(xù)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在一个柳絮纷飞的时节,我告别了故乡洛阳,经过千里跋涉,在梅花开放的寒冬到了三湘。
三湘:一说潇湘、资湘、沅湘。这里泛指湘江流域,洞庭湖南北一带。《全唐诗》校:“到,一作‘在’。”
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人世间的悲欢离合,盛衰荣辱,如同浮云一样,都是过眼云烟;可是,依依离情,却像那悠长的江水一样,绵绵不绝。
逐:随,跟随。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86
2、 徐中舒 等.汉语大字典.武汉、成都:湖北辞书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1598
3、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31
赏析
这是一首情韵别致的送别诗,一首贬谪者之歌。王八员外被贬长沙,因事谪守巴陵的作者给他送行。两人“同是天涯沦落人”,在政治上都怀才不遇,彼此在巴陵夜别,更增添了缠绵悱恻之情。
这首诗首先从诗人告别洛阳时写起:“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暮春时节,柳絮纷纷扬扬,诗人怀着被贬的失意心情离开故乡洛阳,在梅花盛开的隆冬时分,来到三湘。这里以物候的变化暗示时间的变换,深得《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遗韵。开头两句洒脱灵动,情景交融,既点明季节、地点,又渲染气氛,给人一种人生飘忽、离合无常的感觉。回想当初被贬的情景,诗人不胜感慨,此时友人王八员外也遭逢相同的命运,远谪长沙,临别依依,感慨万端:“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第三句所说“世情”,可包括人世间的盛衰兴败,悲欢离合,人情的冷暖厚薄等。而这一切,诗人和王八员外都遭遇过,并都有过深切的感受。命运相同,相知亦深。世情如浮云,更添离情缱绻缠绵,有如流水之悠长深远。结句比喻形象,“空随”二字似写诗人的心随行舟远去,也仿佛王八员外载满船的离恨而去。一个“空”字,委婉地表达出一种无可奈何而又恋恋不舍的深情。
唐人抒写迁谪之苦、离别之恨者的诗作很多,可说各抒其情,各尽其妙。这首诗以迁谪之人送迁谪之人,离情倍添愁怅,故沉郁苍凉,情致深幽。一结有余不尽,可称佳作。
送人明经及第东归
黄滔〔唐代〕
十问九通离义床,今时登第信非常。亦从南院看新榜,旋束春关归故乡。水到吴门方见海,树侵闽岭渐无霜。知君已塞平生愿,日与交亲醉几场。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
李白〔唐代〕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长得 一作:常得)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译文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长得 一作:常得)
绝代佳人与红艳牡丹相得益彰,常常使得君王满面笑容不停观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在沉香亭北共同倚靠着栏杆,动人姿色似春风能消无限春愁春恨。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97-98
2、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45-49
注释
名花¹倾国²两相欢,长得³君王带笑看。(长得 一作:常得)
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¹名花:牡丹花。²倾国:喻美色惊人,此指杨贵妃。³得:使。
解释¹春风²无限恨,沉香³亭北倚阑干。
¹解释:消除。²春风:指唐玄宗。³沉香:亭名,沉香木所筑。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97-98
2、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45-49
译文注释
名花¹倾国²两相欢,长得³君王带笑看。(长得 一作:常得)
绝代佳人与红艳牡丹相得益彰,常常使得君王满面笑容不停观看。
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¹名花:牡丹花。²倾国:喻美色惊人,此指杨贵妃。³得:使。
解释¹春风²无限恨,沉香³亭北倚阑干。
在沉香亭北共同倚靠着栏杆,动人姿色似春风能消无限春愁春恨。
¹解释:消除。²春风:指唐玄宗。³沉香:亭名,沉香木所筑。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97-98
2、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45-49
赏析
这首诗总承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糅合,融为一体。全诗构思精巧,辞藻艳丽,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描绘出人花交映、迷离恍惚的景象,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
起首二句“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倾国”美人,当然指杨妃,诗到此处才正面点出,并用“两相欢”把牡丹和“倾国”合为一提,“带笑看”三字再来一统,使牡丹、杨妃、玄宗三位一体,融合在一起了。
由于第二句的“笑”,逗起了第三句的“解释春风无限恨”,春风两字即君王之代词,这一句,把牡丹美人动人的姿色写得情趣盎然,君王既带笑,当然无恨,烦恼都为之消释了。末句点明玄宗杨妃赏花地点──“沉香亭北”。花在阑外,人倚阑干,十分优雅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