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言事八韵寄李支使
方干 〔唐代〕
岂知经史深相误,两鬓垂丝百事休。受业几多为弟子,
成名一半作公侯。前时射鹄徒抛箭,此日求鱼未上钩。
竹里断云来枕上,岩边片月在床头。过庭急雨和花落,
绕舍澄泉带叶流。缅想远书聆鹊喜,窥寻嘉果觉猿偷。
旧诗改处空留韵,新酝尝来不满篘.阮瑀如能问寒馁,
风光当日入沧洲。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三羞诗三首
皮日休〔唐代〕
吾闻古君子,介介励其节。入门疑储宫,抚己思鈇钺。志者若不退,佞者何由达。君臣一殽膳,家国共残杀。此道见于今,永思心若裂。王臣方謇謇,佐我无玷缺。如何以谋计,中道生芽蘖。宪司遵故典,分道播南越。苍惶出班行,家室不容别。玄鬓行为霜,清泪立成血。乘遽剧飞鸟,就传过风发。嗟吾何为者,叨在造士列。献文不上第,归于淮之汭.蹇蹄可再奔,退羽可后..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蕃女怨·碛南沙上惊雁起
温庭筠〔唐代〕
碛南沙上惊雁起,飞雪千里。玉连环,金镞箭,年年征战。画楼离恨锦屏空,杏花红。
译文
注释
碛(qì)南沙上惊雁起,飞雪千里。玉连环,金镞(zú)箭,年年征战。画楼离恨锦屏空,杏花红。
碛:浅水中的沙石,这里指边塞荒漠之地。玉连环:征人服饰物。这里是指征人的用具,如铁链之类的东西。金镞箭:装有金属箭头的箭。镞,箭头。锦屏:有彩画的屏风。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全唐诗(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166
2、 钱国莲 等.花间词全集: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31
3、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93-94
4、 陈如江.花间词: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35
译文注释
碛(qì)南沙上惊雁起,飞雪千里。玉连环,金镞(zú)箭,年年征战。画楼离恨锦屏空,杏花红。
碛南沙上的烽火,一次次把雁群惊飞起,像千里飞雪漫卷戈壁。连环弩,金簇藜,年年征战箭如雨。画楼中的美人,也恨这战火中的别离,愁时看着红杏花,独坐锦屏前。
碛:浅水中的沙石,这里指边塞荒漠之地。玉连环:征人服饰物。这里是指征人的用具,如铁链之类的东西。金镞箭:装有金属箭头的箭。镞,箭头。锦屏:有彩画的屏风。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全唐诗(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166
2、 钱国莲 等.花间词全集: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31
3、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93-94
4、 陈如江.花间词: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35
赏析
这首《蕃女怨》写来并不见一点“蕃”味,仍是一般的思妇词。这首词写边塞的寒冷和艰苦,使思妇对征人倍增思念。也有人认为这首词是写征人忆家。
此词开头两句“碛南沙上惊雁起,飞雪千里”,写边塞环境和气候的恶劣:沙碛荒漠,茫茫千里,大雪狂飘,塞雁惊飞。“玉连环,金镞箭,年年征战”,先写征人的装束,续写征战之苦,战情之急。丈夫如此在边关服役,妻子必然思念和怨恨。结末二句,点明题旨:“画楼离恨锦屏空,杏花红。”战争使无数的妻子独守空房,画楼冷落,锦屏寂寞,尤其在杏花开放、春满人间的时候,更是令人肠断,魂断,唯有恨不断,泪不断。可谓曲尽人情。
就内容来说,此词并无新意,作者不是为了宣扬什么反战情绪,思妇的愁恨是一种纯真的感情,值得珍重与同情。这首词与《蕃女怨·万枝香雪开已遍》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互补互衬的关系,阅读时可互相参照。
在温词中,此词属于较为浅直的作品,辞藻不算艳丽,含义也还显豁。但是仍具有某些深曲之作的特点:只客观地提供精美的物象情态,而隐去它们之间的表面联系,留下大片想象余地。像“画楼离恨锦屏空”与“杏花红”之间也未点明其关系。而这些物象情态的关系,很容易领悟出来,所以反而显得浅而不露,短而味永。
赋得鸡
李商隐〔唐代〕
稻粱犹足活诸雏,妒敌专场好自娱。可要五更惊晓梦,不辞风雪为阳乌。
译文
注释
稻粱犹足活诸雏(chú),妒敌专场好自娱。
稻粱:指鸡饲料。雏:小鸡。妒敌专场:指斗鸡彼此敌视,都想斗倒对方,独占全场。
可要五更惊晓梦,不辞风雪为阳乌。
可要:岂要,岂愿。晓梦:指清晨时的美梦。辞:避开。阳乌:传说太阳中有三足鸟,比喻君王。
参考资料:
1、 萧枫.唐诗宋词元曲(二):线装书局,2002:728
2、 福州市二轻局机械修造厂工人理论组.历代法家诗词选译:福建人民出版社,1976:149-151
译文注释
稻粱犹足活诸雏(chú),妒敌专场好自娱。
稻粱已足够养活你那些小鸡,你还在斗鸡场妒敌自鸣得意。
稻粱:指鸡饲料。雏:小鸡。妒敌专场:指斗鸡彼此敌视,都想斗倒对方,独占全场。
可要五更惊晓梦,不辞风雪为阳乌。
可要五更司晨唱晓叫人早起,不辞风雪为召唤朝阳而喔啼。
可要:岂要,岂愿。晓梦:指清晨时的美梦。辞:避开。阳乌:传说太阳中有三足鸟,比喻君王。
参考资料:
1、 萧枫.唐诗宋词元曲(二):线装书局,2002:728
2、 福州市二轻局机械修造厂工人理论组.历代法家诗词选译:福建人民出版社,1976:149-151
赏析
《战国策·秦策》说:“诸侯不可一,犹连鸡不能俱止于栖亦明矣。”用缚在一起的鸡喻互相牵制不能一致的诸侯割据势力。此篇取这一比喻加以生发,借以揭露当时的藩镇。诗的头两句说:鸡的稻梁食料已足以养活其幼雏,但它们却互不相容,以独霸全场为乐。比喻藩镇虽割据世袭,或已高宫厚禄,荫及子孙,但仍为各自私利而彼此敌视,相互火并。“可要五更惊稳梦,不辞风雪为旧乌?”这两句是说:鸡的本心岂愿在五更时惊扰自己的酣梦,不辞风雪报晓,以迎接太阳的升起呢?比喻藩镇虽有时在表面上秉承朝命,但本心并不愿意为朝廷效力。
这首诗借鸡为喻,揭露藩镇跋扈利己、贪婪好斗的本质。结合唐武宗会昌年问讨伐刘稹时的情况看,这首诗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诗中抓住鸡的特性,联系藩镇的种种表现,或直接讽刺,或进行反挑,虽不免有比附的痕迹,但由于诗人对讽刺对象的本质发掘较深,却能以犀利辛辣取胜。这首诗充分表示出对藩镇割据势力的愤懑,体现了诗人坚持统一、反对分裂的迫切要求。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 玄都观桃花
刘禹锡〔唐代〕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译文
注释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紫陌:指京城长安的道路。陌:本是田间小路,这里借用为道路之意。红尘:尘埃,人马往来扬起的尘土。拂面:迎面、扑面。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玄都观:道教庙宇名,在长安城南崇业坊(今西安市南门外)。桃千树:极言桃树之多。刘郎:作者自指。去:一作“别”。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912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344 .
译文注释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京城的大路上行人车马川流不息,扬起的灰尘扑面而来,人们都说自己刚从玄都观里赏花回来。
紫陌:指京城长安的道路。陌:本是田间小路,这里借用为道路之意。红尘:尘埃,人马往来扬起的尘土。拂面:迎面、扑面。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玄都观里的桃树有上千株,全都是在我被贬离开京城后栽下的。
玄都观:道教庙宇名,在长安城南崇业坊(今西安市南门外)。桃千树:极言桃树之多。刘郎:作者自指。去:一作“别”。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912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344 .
赏析
刘禹锡此诗在《全唐诗》题作《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此诗通过人们在长安一座道士庙──玄都观中看花这样一件生活琐事,讽刺了当时的朝廷新贵。由于这首诗刺痛了当权者,他和柳宗元等再度被派为远州刺史。官是升了,政治环境却无改善。
这首诗表面上是描写人们去玄都观看桃花的情景,骨子里却是讽刺当时权贵的。从表面上看,前两句是写看花的盛况,人物众多,来往繁忙,而为了要突出这些现象,就先从描绘京城的道路着笔。一路上草木葱茏,尘土飞扬,衬托出了大道上人马喧阗、川流不息的盛况。写看花,又不写去而只写回,并以“无人不道”四字来形容人们看花以后归途中的满足心情和愉快神态,则桃花之繁荣美好,不用直接赞以一词了。
它不写花本身之动人,而只写看花的人为花所动,真是又巧妙又简练。后两句由物及人,关合到自己的境遇。玄都观里这些如此吸引人的、如此众多的桃花,自己十年前在长安的时候,根本还没有。去国十年,后栽的桃树都长大了,并且开花了,因此,回到京城,看到的又是另外一番春色,真是“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了。
再就此诗骨子里面的,即其所寄托的意思来看,则千树桃花,也就是十年以来由于投机取巧而在政治上愈来愈得意的新贵,而看花的人,则是那些趋炎附势、攀高结贵之徒。他们为了富贵利禄,奔走权门,就如同在紫陌红尘之中,赶着热闹去看桃花一样。
结句指出:这些似乎了不起的新贵们,也不过是自己被排挤出外以后被提拔起来的罢了。他这种轻蔑和讽刺是有力量的,辛辣的,使他的政敌感到非常难受。所以此诗一出,作者及其战友们便立即受到打击报复了。
题刘偃庄
刘商〔唐代〕
何事退耕沧海畔,闲看富贵白云飞。门前种稻三回熟,县里官人四考归。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