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咏。向子平
吴筠 〔唐代〕
子平好真隐,清净玩老易。探玄乐无为,观象验损益。
常抱方外心,且纡人间迹。一朝毕婚娶,五岳遂长适。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 玄都观桃花
刘禹锡〔唐代〕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译文
注释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紫陌:指京城长安的道路。陌:本是田间小路,这里借用为道路之意。红尘:尘埃,人马往来扬起的尘土。拂面:迎面、扑面。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玄都观:道教庙宇名,在长安城南崇业坊(今西安市南门外)。桃千树:极言桃树之多。刘郎:作者自指。去:一作“别”。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912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344 .
译文注释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京城的大路上行人车马川流不息,扬起的灰尘扑面而来,人们都说自己刚从玄都观里赏花回来。
紫陌:指京城长安的道路。陌:本是田间小路,这里借用为道路之意。红尘:尘埃,人马往来扬起的尘土。拂面:迎面、扑面。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玄都观里的桃树有上千株,全都是在我被贬离开京城后栽下的。
玄都观:道教庙宇名,在长安城南崇业坊(今西安市南门外)。桃千树:极言桃树之多。刘郎:作者自指。去:一作“别”。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912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344 .
赏析
刘禹锡此诗在《全唐诗》题作《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此诗通过人们在长安一座道士庙──玄都观中看花这样一件生活琐事,讽刺了当时的朝廷新贵。由于这首诗刺痛了当权者,他和柳宗元等再度被派为远州刺史。官是升了,政治环境却无改善。
这首诗表面上是描写人们去玄都观看桃花的情景,骨子里却是讽刺当时权贵的。从表面上看,前两句是写看花的盛况,人物众多,来往繁忙,而为了要突出这些现象,就先从描绘京城的道路着笔。一路上草木葱茏,尘土飞扬,衬托出了大道上人马喧阗、川流不息的盛况。写看花,又不写去而只写回,并以“无人不道”四字来形容人们看花以后归途中的满足心情和愉快神态,则桃花之繁荣美好,不用直接赞以一词了。
它不写花本身之动人,而只写看花的人为花所动,真是又巧妙又简练。后两句由物及人,关合到自己的境遇。玄都观里这些如此吸引人的、如此众多的桃花,自己十年前在长安的时候,根本还没有。去国十年,后栽的桃树都长大了,并且开花了,因此,回到京城,看到的又是另外一番春色,真是“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了。
再就此诗骨子里面的,即其所寄托的意思来看,则千树桃花,也就是十年以来由于投机取巧而在政治上愈来愈得意的新贵,而看花的人,则是那些趋炎附势、攀高结贵之徒。他们为了富贵利禄,奔走权门,就如同在紫陌红尘之中,赶着热闹去看桃花一样。
结句指出:这些似乎了不起的新贵们,也不过是自己被排挤出外以后被提拔起来的罢了。他这种轻蔑和讽刺是有力量的,辛辣的,使他的政敌感到非常难受。所以此诗一出,作者及其战友们便立即受到打击报复了。
送罗少府归牛渚
贾岛〔唐代〕
作尉长安始三日,忽思牛渚梦天台。楚山远色独归去,灞水空流相送回。霜覆鹤身松子落,月分萤影石房开。白云多处应频到,寒涧泠泠漱古苔。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题袁氏东隅书舍
陈嘉言〔唐代〕
积善君家庆有馀,林泉静处乐安居。元回庭下梅先发,春到窗前草不除。风气入帘生几席,芸香满架润诗书。丈夫自有飞腾志,晚驾蒲轮就聘车。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晚秋夜
白居易〔唐代〕
碧空溶溶月华静,月里愁人吊孤影。花开残菊傍疏篱,叶下衰桐落寒井。塞鸿飞急觉秋尽,邻鸡鸣迟知夜永。凝情不语空所思,风吹白露衣裳冷。
译文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都说瑞雪兆丰年,丰年情况将如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在长安还有许多饥寒交迫的人,即使是瑞雪,也还是不宜多下。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 .唐诗鉴赏大典(十二)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9 :169-170 .
2、
尚作恩 等 .晚唐诗译释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7 :203-204 .
注释
尽¹道²丰年瑞(ruì)³,丰年事若何⁴。
¹尽:全。²道:讲,说。³丰年瑞:瑞雪兆丰年。⁴若何:如何,怎么样。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¹多。
¹宜:适合,适宜。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 .唐诗鉴赏大典(十二)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9 :169-170 .
2、
尚作恩 等 .晚唐诗译释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7 :203-204 .
译文注释
尽¹道²丰年瑞(ruì)³,丰年事若何⁴。
都说瑞雪兆丰年,丰年情况将如何?
¹尽:全。²道:讲,说。³丰年瑞:瑞雪兆丰年。⁴若何:如何,怎么样。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¹多。
在长安还有许多饥寒交迫的人,即使是瑞雪,也还是不宜多下。
¹宜:适合,适宜。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 .唐诗鉴赏大典(十二)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9 :169-170 .
2、
尚作恩 等 .晚唐诗译释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7 :203-204 .
赏析
月光如水,残菊傍疏篱,落叶飘零,塞鸿急飞,秋深夜静,寒气袭人,惟见诗人凝神遐思。此诗氛围清冷寂静,色彩皎洁幽丽,韵味清新隽永,通俗浅显,平易近人。《晚秋夜》就是有雅有俗、雅俗共赏的杰作。正如清代诗评家叶燮在《原诗》中评论说:“白俚俗处而雅亦在其中。”此诗就是如此。
所谓浅,就是浅显通俗,琅琅上口,不饰典故,不用奥语;所谓淡,就是轻轻入之,淡淡出之,不着浓彩,不用艳词;所谓清,就是气氛爽利,清新明朗,不事雕琢,自然而然;所谓丽,就是容光焕发,天真纯净,文采斐然,姿容秀美。首联写宽广的碧空中,高悬着一轮明月,皎洁华美,静寂无声,把读者带入一个浩渺无垠、明媚清朗、宁静深邃的境界中。
月下凝思,遥视太空,悠然神往,不禁寂从中来,忧思萦怀,然而对月无言,惟有形影相吊而已。在这里,诗人勾勒出了寂寞孤独的心境。这种心境与静谧的月夜在基调上是非常吻和的。颔联写菊花开放,论常理,秋菊独傲霜雪,孤芳孑立;但此时却是残菊花开,还依傍着稀疏的篱笆,可见凋谢之期已不远了。
然而,尚可支撑些时日,至于衰老的梧桐,却已抵挡不住寒气的侵袭,叶子已纷纷凋零,飘落在寒井之上了。这里,以花开对叶下,残菊对衰桐,傍疏篱对落寒井,更渲染出一种凄寂寒冷的气氛。虽系写景,却暗寄着愁情,且与首联写的 愁字相呼应。颈联由植物转入写动物。塞外飞鸿,为了躲避寒冷的侵袭,疾速地飞过长空,由北向南,感到晚秋已尽;由于昼短夜长,邻居的鸡啼也推迟了。这里,以塞鸿飞急对邻鸡鸣迟,以觉秋尽对知夜永,以反衬晚秋夜的寒冷,从而把诗情深化到一个更新的境界。尾联又回到写人上来。这就是首联所写的愁人,他凝情不语,寂寞凄清。就在他思绪万千之际,萧瑟的秋风,阵阵吹来,拂在白露上,冷气袭人,衣不胜寒!全诗流畅爽口,通脱雅致,清淡幽丽,宁静悠远。
俗与雅,没有明确界限,而是相反相成的。俗中出雅,雅中含俗,方为上乘。黄庭坚强调过以俗为雅(《再次杨明叔韵引》),吴讷也注重由俗入雅 (《文章辨体序说》)。而化俗为雅关键在于一个化字。唐代诗评家张为在《诗人主客图序》中将元稹看成是上入室者,而以白居易为广大教化主,即将元、白都视为登大雅之堂的著名诗人。可见雅,并不排斥通俗的。至纯的雅,往往古奥、凝重,而缺乏明了性*和群众性*;如雅中含俗、寓俗于雅、由雅返俗,则无俗的痕迹,却有俗的滋味,无俗的外形,而有俗的神韵。这种俗,是雅的极致,也是俗的极致。
因为它已非纯粹的俗,而是含雅之俗,这就高于一般的俗。《晚秋夜》就是有雅有俗、雅俗共赏的杰作。
正如清代诗评家叶燮在《原诗》中评论说:白俚俗处而雅亦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