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九华山
卢嗣立 〔唐代〕
九华深翠落轩楹,迥眺澄江气象明。不遇阴霾孤岫隐,
正当寒日众峰呈。坐观风雪销烦思,惜别烟岚驻晓行。
得路归山期早诀,夜来潜已告精诚。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题休休亭(一作耐辱居士歌)
司空图〔唐代〕
咄,诺,休休休,莫莫莫,伎两虽多性灵恶,赖是长教闲处著。休休休,莫莫莫,一局棋,一炉药,天意时情可料度。白日偏催快活人,黄金难买堪骑鹤。若曰尔何能,答言耐辱莫。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杜位宅守岁
杜甫〔唐代〕
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
译文
注释
守岁阿戎家,椒(jiāo)盘已颂花。
守岁:除夕守岁。阿戎:晋宋间,人多呼弟为阿戎。椒盘颂花:椒盘,旧时风俗,元日以盘盛花椒,饮酒时放入酒中。颂花。
盍簪(zān)喧枥(lì)马,列炬散林鸦。
盍簪:《易-豫》四爻:勿疑朋盍簪。此诗盍簪对列炬,取朋友聚合之意。枥马:枥,马槽。枥马,关在马棚里的马。炬:烛火也。
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
四十明朝过:《礼记》以四十岁为强仕之年。杜甫天宝十载为四十岁,明日新年,当增一岁。
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
参考资料:
1、 (清)仇兆鳌 注.杜诗详注.北京:中华书局,2007.6
译文注释
守岁阿戎家,椒(jiāo)盘已颂花。
除夕来到兄弟家相聚守岁,筵席上喝着掺了花椒的岁酒。
守岁:除夕守岁。阿戎:晋宋间,人多呼弟为阿戎。椒盘颂花:椒盘,旧时风俗,元日以盘盛花椒,饮酒时放入酒中。颂花。
盍簪(zān)喧枥(lì)马,列炬散林鸦。
亲友围坐一堂,马匹在马厩里发出喧杂的声响,排开的火炬惊散了林子里的乌鸦。
盍簪:《易-豫》四爻:勿疑朋盍簪。此诗盍簪对列炬,取朋友聚合之意。枥马:枥,马槽。枥马,关在马棚里的马。炬:烛火也。
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
到了明天,我四十岁这一年就要过完了,虽然正是强仕之年,可是剩下的日子已经像垂垂的夕阳那样了。
四十明朝过:《礼记》以四十岁为强仕之年。杜甫天宝十载为四十岁,明日新年,当增一岁。
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
谁还想受拘束呢?就在痛饮中度过余生吧。
参考资料:
1、 (清)仇兆鳌 注.杜诗详注.北京:中华书局,2007.6
赏析
蔬食
陆龟蒙〔唐代〕
孔融不要留残脍,庾悦无端吝子鹅。香稻熟来秋菜嫩,伴僧餐了听云和。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初冬夜饮
杜牧〔唐代〕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阑干。
译文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我像淮阳太守汲黯经常卧病,偶尔喝杯酒解忧愁,客居异乡衣袖上结满清霜,只有与灯烛作伴。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阑干。
台阶下的积雪像是堆簇着的洁白的梨花,明年又有谁在此凭依栏杆?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675-676
2、
杨佐义.全唐诗精选译注(下).长春:长春出版社,2000:409
注释
淮(huái)阳多病¹偶求欢²,客袖(xiù)侵霜³与⁴烛盘。
¹淮阳多病:用汉代汲黯自喻。²求欢:指饮酒。³霜:在这里含风霜、风尘之意。⁴与:对,向。
砌(qì)¹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²凭阑(lán)干³。
¹砌:台阶。²谁此:谁人在此。³阑干:即栏杆。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675-676
2、
杨佐义.全唐诗精选译注(下).长春:长春出版社,2000:409
译文注释
淮(huái)阳多病¹偶求欢²,客袖(xiù)侵霜³与⁴烛盘。
我像淮阳太守汲黯经常卧病,偶尔喝杯酒解忧愁,客居异乡衣袖上结满清霜,只有与灯烛作伴。
¹淮阳多病:用汉代汲黯自喻。²求欢:指饮酒。³霜:在这里含风霜、风尘之意。⁴与:对,向。
砌(qì)¹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²凭阑(lán)干³。
台阶下的积雪像是堆簇着的洁白的梨花,明年又有谁在此凭依栏杆?
¹砌:台阶。²谁此:谁人在此。³阑干:即栏杆。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675-676
2、
杨佐义.全唐诗精选译注(下).长春:长春出版社,2000:409
赏析
“淮阳多病偶求欢”,在这句诗中诗人以汲黯自比,正是暗示自暗由于耿介直言而被排斥出京的。“偶求欢”的“欢”,指代酒,暗点诗题“饮”字,表明诗人愁音郁积,难以排遣,今夜只好借酒浇愁,以求片刻慰藉。这一句语意沉痛而措辞总婉。第二句“客袖侵霜与烛盘”,进一步抒写作客他乡的失意情怀。天寒岁暮,秉烛独饮,形影自伤,愤悱无告,更觉寂寞悲凉。“霜”,不仅与“初冬”暗合,更暗示作者心境的孤寒。“客袖”已见乡音之切,“侵霜”更增迁徙之苦,只此四字,总括了多年来的游宦生涯所饱含的辛酸。“烛盘”,则关合题面中的“夜饮”,真是语不虚设。寥寥七字,勾勒出一个在烛光下自斟自饮、幽独苦闷的诗人形象。
上两句写室内饮酒,第三句忽然插入写景:“砌下梨花一堆雪”,是独具匠心的。深来诗人独斟独饮,并不能释忧解愁。于是他罢酒辍饮,凭栏而立,但见朔风阵阵,暮雪纷纷,那阶下积雪象是堆簇着的洁白的梨花。此处深似纯写景色,实则情因景生,寓情于景,包孕极为丰富。诗人烛下独饮,本已孤凄不堪,现在茫茫夜雪更加深了他身世茫茫之感,他不禁想到明年此时又不知将身在何处。“明年谁此凭栏杆?”这一反问,凝聚着诗人流转无定的困苦、音念故园的情音、仕途不遇的愤慨、壮志难酬的隐痛,是很能令人深音。
此诗首句用典,点明独酌的原因,透露出情音的抑郁,有笼盖全篇的作用。次句承上实写夜饮,在叙事中进一步烘托忧伤凄惋的情怀。第三句一笔宕开,用写景衬托一下,不仅使全诗顿生波澜,也使第四句的感叹更其沉重有力。妙在最后又以问语出之,与前面三个陈述句相映照,更觉音情顿挫,唱叹有致,使结尾有如“撞钟”,清音不绝。明胡震亨说: “牧之诗含音悲凄,流情感慨,抑扬顿挫之节,尤其所长。”玩味此诗,庶几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