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天边行

杜甫 〔唐代〕

天边老人归未得,日暮东临大江哭。
陇右河源不种田,胡骑羌兵入巴蜀。
洪涛滔天风拔木,前飞秃鹙后鸿鹄。
九度附书向洛阳,十年骨肉无消息。
复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译文
流落天边的老人回不了家,黄昏时分向东来到大江边失声痛哭。
陇右和河源的地再也不能种了,吐蕃的骑兵已侵人了巴蜀。
洪水滔天啊大风拔起了树木,前面飞着秃鹜后面飞着鸿鹄。
多少次捎信给故乡洛阳,十年间骨肉亲朋音讯杳无。

注释

注释
杜诗往往以篇首二字为题,此亦一例。
天边老人:诗人自谓。
大江,嘉陵江。声泪俱下曰哭。
陇右:陇右道,唐代十道之一。辖地为今甘肃陇山以西、乌鲁木齐以东。指广德元年(763)七月吐蕃入侵,尽取河西、陇右之地。
河源:在青海省境内。
胡骑:指广德元年十二月,吐蕃陷松、维、保三州及云山,新筑二城。
秃鹜,一种大型猛禽,又名“座山雕”,状如鹤而大,青苍色,张开翅膀有五六尺。
九度:多次。九,极言其多。洛阳,故里所在。
十年:自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起,至今已十年。
骨肉:这里指兄弟。

赏析

  “天边老人归未得,日暮东临大江哭” ,这两句是抒情式描写,漂泊天涯、饱受艰辛的诗人,面对浩荡的大江,想起过去的种种,那种突然涌上心头的辛酸、悲苦一下子爆发了出来,声泪俱下。天边老人,杜甫自谓。大江,指嘉陵江。

  “陇右河源不种田,胡骑羌兵入巴蜀”,这两句说的是引发诗人临江哭泣的原因,一是有家不能归,一是国家正在遭受外族的入侵,山河破碎。陇右,指陇右道,属于唐代十道之一。包括今天甘肃陇山以西,新疆乌鲁木齐以东及青海东北部的地区。河源,在今天青海省境。763年七月,吐蕃攻占河西、陇右这些地方,十二月陷落松、维、保三州,以及云山、新筑二城。这就是这两句所咏的史事。

  “洪涛滔天风拔木,前飞秃鹙后鸿鹄。”这两句写临江所见到的景物,波浪滔天,狂风撼动巨树,鸿鹊飞在了秃鹜的后面。这两句是即景寓情。上句写到了世乱的景象,下旬就感慨自己不能够奋翅急飞,因为前面有“秃鹜”。秃鹜,水鸟,一种比较凶猛的动物。后鸿鹄,指后飞的鸿鹄,“飞”字从上文而省,句法与“东飞驾鹅后鹜鸽”(《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同。

  “九度附书向洛阳,十年骨肉无消息”,最后这两句也是说哭泣的原因,多次给在洛阳的家人写信,却没有收到回信,没有亲人的消息,分外的担忧。骨肉,这里指兄弟。九度,指九次。这里极力说其多,不一定是确数。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杜甫

杜甫

愤斥皇亲  唐玄宗当政时期的唐王朝,在当时的世界上是一个大国。但就在这表面上看起来仍然强大的大国里,因上下其手等诸多原因,业已孳生着崩溃的征兆。终于唐王朝迅速走向倾覆的转折点——“安史之乱”的发生。杜甫获悉这种情况后,觉得当权者不顾民生只顾自己享乐的做法,定然会导致国家的败亡;于是他便大为愤慨地挥笔写下后来被选进著名选本《唐诗三..► 1144篇诗文 ► 0条名句

复制
详情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美温尚书镇定兴元以诗寄贺

刘禹锡〔唐代〕

旌旗入境犬无声,戮尽鲸鲵汉水清。从此世人开耳目,始知名将出书生。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泗洲塔

徐夤〔唐代〕

十年前事已悠哉,旋被钟声早暮催。明月似师生又没,白云如客去还来。烟笼瑞阁僧经静,风打虚窗佛幌开。惟有南边山色在,重重依旧上高台。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听筝

李端〔唐代〕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赠庐山钱卿

章孝标〔唐代〕

象魏抽簪早,匡庐筑室牢。宦情归去薄,天爵隐来高。箧有新征诏,囊馀旧缊袍。何如舍麋鹿,明主仰风骚。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嵩山十志十首 其九 洞元室

卢鸿一〔唐代〕

岚气肃兮岩翠冥,空阴虚兮户芳迎。披蕙帐兮促萝筵,谈空空兮覈元元。蕙帐萝筵兮洞元室,秘而幽兮真可吉。返自然兮道可冥,泽妙思兮草玄经,结幽门兮在黄庭。
详情
Copyright © 2024 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4038598号